選單

分享樊登老師講演稿!一起來學習《身心合一的奇蹟力量》這本書!

分享樊登老師講演稿!一起來學習《身心合一的奇蹟力量》這本書!

讀完本文約需27分鐘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本書被稱作是全球50部心靈勵志經典其中的一部,叫作《身心合一的奇蹟力量》。

我在選它之前,特別擔心是一本心靈雞湯的這種書籍。讀完以後,發現真的特別有方法。有方法的心靈雞湯,就算是帶著勺子的心靈雞湯,這是張德芬說的。

這本書是一個網球教練寫的,又是一本教練寫的書,大家還記得我們另外一本教練寫的書嗎?叫《高績效教練》。《高績效教練》那本書也是在教別人打網球的過程當中發現,其實你只要問他,就好過你不斷地指導他應該怎麼做,從而發明出了coaching這樣的績效改進的方法。

那麼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網球的頂級選手,而且他做了網球俱樂部,教別人打網球。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發現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幫助隊員去贏得場上的內在勝利。

什麼叫內在勝利?你們知道我們每個人在賽場上打球的時候,實際上是兩場比賽在同時進行,一場比賽是你表面在球場上跟別人對抗,這個是表面上的比賽。另外一場比賽就是你內心當中跟自己的戰鬥,就是你能不能夠發揮出自己今天的最佳水平?為什麼像鄧亞萍這樣的人,像林丹這樣的運動員是頂級的運動員?

我們讀書會里邊有一位會員是中國羽毛球隊的隊員,小夥子長得特別帥。有一次我跟他見面,我說你是中國羽毛球隊的,你跟林丹打過球嗎?他說經常打,我們訓練的時候經常在一塊打,我說那你能贏他嗎?他說經常贏,但是為什麼排名排不過林丹呢?他說在大賽當中的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這種頂級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是非常強悍的,他能夠贏得內在的勝利。

我過去有過打乒乓球的經歷,也算是半個業餘運動員,就特別有明顯的感覺。就是一旦到正式的大賽當中,你往往發揮不出平常訓練的水平,甚至連平常訓練水平的70%都發揮不到。由於緊張、動作僵硬,內心在不斷地批評和評判自己,有兩個人在拼命地作戰。如果能夠做到身心合一,你會覺得特別舒服。

那種感覺怎麼描繪呢?就是同樣是做一場演講,我現在最熟悉的事情是演講,在臺上突然之間就講了三個小時,一點感覺都沒有,絲毫都不覺得累,嗓子都不覺得緊,這種感覺就是身心合一的感覺。沒有人能夠看到樊老師在臺上演講的時候,覺得緊張或者累,或者在彷徨四顧、在猶豫,沒有,不需要。

所以講書也是一樣,如果講一本書錄得特別順暢。你是根本不會在內心當中評判自己到底講的好還是不好的。而反過來,如果你今天狀態不好、不自信、有很多猶豫,像我有一次打乒乓球的時候,一開始發揮得很好,正打的開心。結果突然發現人群當中來了一個隔壁班的女生,很漂亮的那種,我就打起了12分的精神,就贏得了那一局。贏完那局以後,那女生轉身走了,我就輸了後兩局。因為你內心當中已經開始評判了,你覺得是不是今天表現得還不夠好,打得不夠精彩。

所以這本書不僅僅能夠用於我們把各種體育比賽做的更好,這本書能夠應用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中。所以要了解我們每天都在進行兩場比賽,一場是外部的表現,一場是我們內在和自己心靈的戰鬥。最終能夠達成身心合一的境界,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追求的東西。

這本書的目標就是讓我們能夠做到放鬆的同時專注。你說一個人如果完全放鬆到根本不專注了,放鬆到像看電視劇一樣的感覺,你什麼事都做不了。但是如果你專注到了完全不放鬆,肌肉緊張,那你同樣也什麼事都做不了,所以放鬆的同時專注。

第二個是找到根本上的自信。這個自信不是來自於評判,是來自於你投入的享受到這個過程當中去。

第三個就是放下執念,全力投入,這就是這本書的使命。它要教給我們的就是能夠達成這樣的一個境界,至於能不能達得到就要看我們個人的造化了。但最起碼我們得知道路徑在哪裡。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就是我明明知道但是卻做不到。這是凡是參加過有壓力的狀況之下的活動的人,都能夠有這樣的感受,就是沒有發揮出自己的最佳狀態。

教練喜歡灌輸特別多的東西,教練在打球的時候喜歡講說放鬆一點,注意,快,抓緊,防守,這樣的詞對於場上的運動員來講,幾乎沒有任何的作用。誰不知道放鬆很好,但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大家看過《摔跤吧爸爸》,那個教練有多麼討厭,就是不斷地跟你講,說你應該怎麼樣。全是講一些形容詞,這些形容詞在選手聽到就全部都是壓力和評判。這個教練就發現視覺影象勝過語言,為什麼視覺影象勝過語言?有一個選手就總是反手打得不好,要麼過不了網,要麼就出界,控制不好。後來他自己心裡知道他引拍不夠,但他越是想著自己引拍的距離不夠,他就越是努力地去做那個調整。因為老打不好,別的教練教他都沒用。

後來這個作者就把他帶到鏡子跟前,先給他做了幾個正確的動作,就是教練先演示了幾個正確的動作,沒有說任何話。然後說你看著我的動作,把它記在你的腦海裡。然後你就開始對著鏡子打,就去觀察自己的動作。

所以他發現這種對畫面的記憶是更有助於這個人不斷的調整正確的姿勢。他很快就找到了那個正確的感覺,因為他的注意力放在了動作本身。而不是在內心當中不斷地評判,這次是好還是不好,評判是我們每個人最大的敵人。而往往這個評判不是來自於外部的聲音,是來自於我們體內的聲音,我們自己會不斷的給自己評判,說我怎麼這麼糟糕。

所以有一個小詭計,作者說如果你不講究體育道德的話,你可以用這個小詭計來干擾對方,怎麼做?比如說你打網球打到第一局輸了,然後對方打得很好,兩個人交換場地的時候,從那個網子跟前走過的時候,你小聲的跟他說一句話,你說,你今天右手怎麼打的這麼棒。只要你說這麼一句話,他下半場右手就一定會打得很糟。

為什麼?因為他開始在意自己的右手為什麼打得這麼棒,他特別想保留自己打得這麼棒的這種狀態和感覺,他分心了。他一旦一分心產生了評判,他那個天人合一的、身心合一的那個右手就消失。在作者看來這是違反體育道德的,但實際上在奧運會的賽場上,有很多人就是靠擾亂對手的心智來取勝的。還記得齊達內,就是被對手整個擾亂了心智,導致法國隊輸掉了。

所以,我們要了解在任何一個比賽當中我們都有兩個自我,第一個是下達指令的自我一,第二個是執行動作的自我二。這個自我一就整天嘮叨這個自我二。比如說這自我二把一個球打飛了,這個自我一說,呀怎麼搞得,注意一點,平常訓練不是這個樣子,你怎麼連這個都發揮不出來?當這個自我一在不斷地責備這個自我二的時候,你的人格是分裂。而事實情況就是自我一常常不信任自我二,自我一對於自我二總是非常苛刻,各位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我們從小到大被我們的父母和老師不斷地不信任,不斷地質疑,不斷地告訴你說你要謙虛謹慎,你要小心,你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這個自我一天生的就會挑毛病,就會在不斷的挑剔自我二的毛病。所以一旦當這個比賽打壞了以後,你會發現評判會不斷地放大。

什麼叫評判不斷放大?本來就是一個球打飛了,但是這時候你會說我這個訓練一直都不紮實,到了訓練一直都不紮實,再打球還沒打好,說我整個人生可能都這樣,我這個人就是個失敗者。我天生一上場就會慌,可能我不適合比賽。很多頂級選手的內心當中都有著深深的自卑感。

為什麼發揮會起伏巨大?有時候打起來如有神助。很多運動員,在場下看他打球的時候覺得這才是世界冠軍,但是一旦上場就判若兩人。原因就是他內心當中的自我一很容易把評判從小小的一個球放大到整個的人生,最後給自己下一個定義說我就是一個失敗者。就算不當運動員,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這樣的感受,會給自己過度的壓力和評價。

怎麼樣避免評判這件事情?作者用了一個比喻我覺得特別好,他說你想一想種子,想一想你家裡邊拿回來一些馬鈴薯的種子,你種在了土壤裡邊,然後它開始慢慢地長出一個幼苗。請問這時候你能不能夠天天批評這個幼苗說你怎麼這麼嫩?你怎麼這麼軟?你怎麼長的一點都不快?當你看到那個幼苗破土而出的時候,你是感動的,你是在為它加油的,你會覺得說好有力量,這麼堅硬的土壤竟然這個草能夠長得出來。這是我們對種子正確的態度,沒有人會責怪一個種子說你長得太慢了,你應該怎麼怎麼樣。

反過來,如果真的有這麼性急的人,那就是揠苗助長。孟子講的揠苗助長的故事,你非得把它往起揪,那不就死掉了嗎?所以如果我們能夠用對待種子一樣的態度來對待我們自己,我們就更加容易走入身心合一的境界,而不是給自己更多的評判。

所以自我一和自我二的關係應該是什麼?應該做到不評判,只觀察,從感覺出發開始慢慢地調整,這就是要達到比賽當中巔峰狀態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

怎麼樣能夠把自我二的潛力發揮到最大?你首先應該相信你身體的本能。各位覺不覺得我們的身體本身其實已經相當神奇了,就拿看書這件事來講,你知道當我們翻開一本書開始看書的時候,我們有多少個器官在共同作業嗎?你看到一個字竟然能夠產生一個想法,在腦海當中形成一個畫面,甚至你會有一個下一步行動的計劃。對,太複雜了。這個東西如果用有意識的行為來一步一步操控的話,我相信你連一本書都讀不下去,連一句話你都理解不了。

因為當你有意識在操控你的這些身體的過程的時候,你會發現它每一步都是那麼精妙,那麼難以操作。但實際上你要相信你的本能,你連看書這麼複雜的事都能夠在一瞬間之內全部完成,何況打球呢?所以在打球的時候,所以很多運動員在打球的時候,比如打棒球或者打網球,那球過來了,你讓他看準了算好了角度再想想那個動作再揮拍,就打不著了。他一定是下意識地形成了我們在刻意練習裡邊講過的心理表徵,揮拍過去就剛好達到最好的角度,一個本壘打。

因為我們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你要給它真正的信任才能夠真的把它的潛力發揮出來。

什麼叫真正的信任?如果自我一能夠正確認識自我二的能力,不會完全無視,也不會過於誇大。它們之間才可能產生真正的信任。正是由於對自我二缺乏信任,才產生了努力過頭和下達過多指令這兩種干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我一和自我二的關係可以類比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有些父母會覺得很難教會孩子做一件事,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更瞭解事情應該怎麼做。而另一些父母對孩子充滿了信任和愛心,會順其自然地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即使犯了些錯誤也沒關係,因為他們相信孩子從錯誤中也能有所收穫。

這就是正確的自我一和自我二之間的關係,你要相信自我二身上的潛力,因為他能夠處理生活這麼複雜的一件事情,他對於打球、下棋這種事就更加的完全沒問題。順其自然的前提是用畫面感來進行學習,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打羽毛球打得很好的大哥,我跟他打羽毛球打不過他。我就問他,我說你這羽毛球在哪學的?他說我沒學過,我說你怎麼打這麼好,動作還那麼標準?他說我就是看比賽。他就是看電視轉播,看別人的比賽,就模仿那個動作,沒有人給他教過步伐這樣的東西。他在業餘選手當中既然能夠打到相當厲害,所以人對於畫面的記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有三種達成信任的方法。第一個就是把期待的結果影象化。你要能夠想象自己打出一個漂亮的球的那種感覺。像我們原來參加大專辯論會的時候,第二天要比賽。頭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就在想第二天比賽是怎麼進行的,我能夠準確的想到比賽的那個節奏,到最後主席宣判說贏了慶祝的那個畫面,連頒獎的嘉賓給我們頒獎的畫面我都想象出來了。

所以當你在腦海當中有一個期待的影象化的結果的時候,對於你自我一和自我二之間建立信任關係是有好處的。所以,以後大家在遇到重大的事,需要去參加競爭的時候,一定要提前的先想一想成就的畫面。

第二個就是不用自我刻意的參與。怎麼才能夠讓自我不要刻意的參與呢?在這裡邊有一個很有效的方法,給自我安排一些事幹。什麼事呢?比如說盯著那個網球,自我一有意識,用這個有意識的部分去盯著那個網球,盯在哪呢?盯著網球的接縫處,看那個網球的旋轉,自我一很難分心。所以,當他一盯著那個網球開始注意它的時候,他是安靜,因為他就沒有時間去評判自我二。

我以前在看丁松他們打球的時候,跟劉國樑和孔令輝一塊成名的那個削球手丁松打乒乓球。他削球削特別怪,所有的外國人都打不過他,因為他太怪了,全削、削得特別旋轉。後來,主持人沙桐就問他說,那麼旋轉的球你怎麼能夠判斷出來這個球是上旋還是下旋,還是不轉?

我作為一個乒乓球愛好者,我也很關心的,我就想聽,他說我就盯著那個球的標,他們用的紅雙喜的球紅色的標。他就盯著那個球標,看那個球標的旋轉的方向。我當時覺得這也太扯了,那麼快速地旋轉能看得見嗎?後來我去打球我就看,根本看不見,就是像我們這種業餘水準,根本不可能看到那個球是怎麼旋轉。

但是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他所謂的盯著那個球標在旋轉是自我在做的事,他給自己評判的那個我安排了一個工作。你去判斷那個球的旋轉、你去盯,所以他們真得有可能能夠看得到,因為水平太高。

這樣一來最大的好處是什麼?是解放了自我二,就是沒有人盯在自我二屁股後邊整天嘮叨了,所以自我二可以很自如的把自己平常訓練的那種東西打出來,不用動腦子。你真的最厲害的狀態是不動腦子的狀態。

我跟我老婆吵架就有一個特別明顯的感受,我老婆平常老說她說不過我,老說她不太會說話什麼的,到公眾場合講話她也緊張。但她只要跟我吵架,她就邏輯性極其嚴密,從頭到尾,我就永遠說不過她。她的口才流利度,引經據典,反駁得淋漓,都是讓我望塵莫及的,為什麼呢?因為她沒有了自我一的約束,她完全憑著本能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就像機關槍一樣的打出來了,這種狀態就叫作身心合一吵架法。

所以當你在任何情況下能夠調動出來這種感受的時候,就像我在演講的時候,甚至都忘記了今天演講的主題都已經跑題跑到不知道哪兒去了。但是興之所致,底下的觀眾也跟我一起很嗨,大家覺得說講得真有意思。因為你是在投入身心地做演講。

一行禪師在跟他的一個學生講話的時候,他的學生做了一場演講。下來以後問一行禪師說怎麼樣,我準備了很長時間,你看我講的好嗎?一行禪師說了一句,以後不要這樣。為什麼以後不要這樣?說,這不在正念當中。所謂的正念是什麼?就是自我一和自我二的合一、自我一和自我二充分的信任。然後兩個人之間根本沒有任何的評判,也就不存在沮喪、懊悔,然後自卑這樣的感覺。你就坦然地做自己該做的事,這種狀態一旦出現,就出現了我們說的高峰體驗。所以第一招是期待結果的這個影象化。

第二個是不用刻意參與,給自我安排一個工作。第三個就是扮演超級巨星。什麼叫扮演超級巨星?就是想象一下自己是費德勒,想象一下自己是德約科維奇,然後後去看德約科維奇和費德勒的比賽,看他們的動作。然後自己經常的在腦海當中去描繪自己打球的那個樣子,這個對自己的進步是很大的。因為你有一個更高的標準,並且那個畫面嵌入到你的腦海當中。在打球的時候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很多舊習慣的問題。

所以作者講,要想改變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本不與舊習慣做戰鬥,直接開闢新習慣。習慣是什麼?有一個東西叫凹槽效應。你看你臉上如果流眼淚,流了流時間長了,那個眼淚就會順著同樣一個凹槽這麼流下去。如果整天流的話,你那個眼淚的線就已經畫出來了。所以很多人一哭就能看出來,這個地是經常流眼淚的,這是凹槽效應。

所以如果你在生活中很多問題上形成了凹槽效應。一旦出現一個狀況,你就會很自然的順著那個凹槽又走向了錯誤的方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是建立一個新的凹槽,不走這個舊凹槽,不走舊凹槽。你如果老提醒自己說我不要走舊凹槽,我不要走舊凹槽,你越提醒你就越去走向舊凹槽。真正有效的方法是我要走哪個地方,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這個過程當中有這麼幾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不帶評判地觀察,如果你說你這個動作不對,打的不好。這個教練的辦法是把你帶到鏡子跟前說看,先看自己打,多看一看,看看自己到底哪兒不對,先看出來。不要評判說你真笨,這跟笨不笨沒關係,就看,看事實,只有事實才能夠讓我們意識到凹槽到底在哪?所以不帶評判的觀察沒有對和錯,沒有好和壞,沒有今天發揮的好狀態好不好,這都是評判類的詞。不是,就是看自己打球的動作,是胳膊高了還是低了,是動作快的還是慢了,是胳膊肘抬高了嗎,多看。

進行不帶評判地觀察瞭解了自己的問題以後,第二步叫作描繪期待的畫面。比如說看看教練打,一看,你看人家動作多好,看教練的動作。教練都不解釋,就是讓你看他的動作。如果沒有一個專職的教練,看林丹的動作,看費德勒的動作,看這些電視錄影裡的動作。看了以後這才是我想要的,然後把那個林丹的腦袋換成自己的腦袋去想象,我已經可以跳起來扣殺了,把這個動作想出來,這個叫作描繪期待的畫面。

第三步,信任自我,就是信任自我二,自我一充分的信任自我二。讓自我二就去模仿那個動作,去儘量的做到充分的信任。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可以找外援,找外援的意思就是可以找教練來幫你看,因為你可能並沒有找到那個竅門,作為業餘的人。教練可以告訴你說你可以再跳得高一點,你可以胳膊再抬得高一點,可以揮拍再早一點。這時候你發現他都沒有評判,他都只是告訴你要怎麼做,朝著大腦當中建立的美好的畫面的方向去不斷地努力就好了。

接下來不帶評判意識地觀察變化和結果,就是變了沒有,我這個新的動作有沒有更舒服一點。我這個跳起扣殺的這個動作有沒有比剛才更好,好在哪兒。然後不去評判今天自己表現得好還是不好,不去沾沾自喜。

在這裡邊還有一個小細節要提醒。除了這四步之外有個小細節,就是小心個人滿足感。什麼是個人滿足感?就今天表現得特別好,很開心,今天狀態真不錯。然後就糟了,為什麼呢?因為你特別想把這個狀態保持下去,這叫患得患失。就當你特別想把這個狀態保持下去的時候,那就意味著下一次你的自我一對自我二有了一個更高的期待,說你最好能夠向上次一樣。

我現在就發現我有一個問題,因為我經常到處演講,我不是拿演講做刻意練習嗎。我就希望自己每次演講能夠更好。我的演講現在變成了一場好一場不好,一場好一場不好,我自己心裡很清楚。在別人看來可能覺得都差不多,身材也沒太大變化,所以都差不多。但是我自己內心知道有一場是真的狀態好,最大的感覺就是講完不累,講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下來一點都不累,開開心心的。嗓子都不緊,那種感覺,這就是真的身心合一的感覺。但是一旦出現了一次這樣的感覺,我就特別期待把這個感覺留到下一場。

然後到了第二場,我就想說我能不能夠還做到跟上次一樣呢?糟了,這時候你就有了特別多的比較和評判,你覺得我上次在這的時候大家都鼓掌了,怎麼這還沒鼓掌呢?你看,著急了,然後你就開始觀察自己。好了,就回到了過去的凹槽當中,用那些大家最熟悉的梗,用那些一定會帶來掌聲和笑聲的那些案例,我會覺得自己今天就不在狀態。雖然這個演講也對付下來了,但它絕對不是一個身心合一的過程。

我在講我的這個感受的時候,我特別希望你們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無論你是幹哪行哪業的人。你是一個律師,你在法庭上辯護,你也一定會有發揮好的時候,也一定會有自己捉襟見肘的時候,去想想看究竟是為什麼。很有可能就是因為我們內心的自我一又膨脹了,然後自我一開始管控自我二,對自我二提出要求。

像《摔跤吧!爸爸》裡的那個教練一樣,不停地指責地,不停地貶低她,得個銀牌就不錯了。但是隻有她的爸爸是對她的自我二是完全信任的,說我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所以不與舊習慣做鬥爭,直接開闢新習慣,這是達成身心合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怎麼能夠做到專注呢?我們都知道專注是很重要的,身心合一就需要專注,專注很重要。但是自我一是閒不住的,自我一你沒法跟他說,你說你別說話,他就不說話了。不可能,沒有一個這樣的開關。

這裡邊要用到的就是我們說的五蘊。佛教,講五蘊皆空,色、聲、香、味、觸。色、聲、香、味、觸這五種感官都可以用來集中你的自我一在上面,比如說你的眼睛看,你就看那個球的運動,這就是色。有的運動員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聽上,甚至能夠用聽的聲音判斷這個球是上全球還是下旋球,這就是頂級運動員了。甚至觸覺,你在握那個球拍的時候,你要去好好地感覺那個球拍的質感,也會把你的自我一安放在這裡邊。

所以色、聲、香、味、觸都是我們去安放自我一的一個很好的辦法,這樣一來你的注意力就集中了,什麼叫注意力?注意力就是聚焦起來的意識,就是你把所有的意識聚焦在一個點上,注意力就集中起來了。那麼為什麼我們說,當你的注意力集中了以後會創造很多奇蹟。

如果一個球打過來一秒鐘的時間,你要知道在這一秒鐘的時間裡邊,其實是有1000毫秒的,一秒是可以分成1000毫秒的。所以你有充分的時間去調動你的自我做應對,然後去打球,從容就是這麼來的。所以我們說很多過去的武林高手跟人打拳的時候,覺得對方都是木頭人,就覺得對方都好慢。為什麼?因為在他這兒一秒分成了1000毫秒,在對手那兒注意力是完全渙散的。所以,在他看來就像打木頭人一樣,就像蜘蛛人在打普通人一樣的感覺。

我給大家念一段真正的身心合一是什麼樣的感受?這是來自於籃球比賽。菲爾傑克遜,禪師大家都知道是吧?麥克喬丹的教練,他寫的一本書裡說,全神貫注,聚焦是一種什麼感受?他說籃球是一場複雜的舞蹈,需要將注意力以光速從一個物件轉移到另一個物件。

如果想要表現突出,你需要保持大腦清醒,全神貫注於場上。每個人的行動秘訣是不要去思考,這可不是說讓你變得笨拙、遲鈍,而是意味著要讓無窮無盡複雜的思想平靜下來。這樣你的身體才能本能的作出訓練中學會的動作,而不會被一時妨礙。我們都曾感受過身心合一的瞬間,如果我們完全沉浸在這樣的時刻中,就能與現在正在做的事情融為一體。禪師菲爾傑克遜,他就是強調要身心合一。

有一次德國隊得了世界盃的冠軍,我忘了是哪一屆世界盃,德國隊得冠軍那次。他們那個球隊大家形容就像機器一樣,就是所有的球到了一個球員的腳下以後,這個球員壓根看都不看,直接出腳就傳向另外一個方向。你們看完那樣的比賽之後,你再看中國隊踢球,你會覺得特別痛苦。中國的每一個球員在球過來的時候,先左顧右盼到處找,說該往哪傳。然後拿到球踩在腳底下,要等半天,還要做動作,然後才把球傳出去。你根本沒法跟這些歐美強隊踢,而德國當時的那個就全部是一腳出球,球一過來,啪就傳到別的地方去。

我們中國的評論員就感嘆,說這些人的視線怎麼這麼好,這些人的意識怎麼這麼好。後來我看了一篇文章,在解讀德國那個教練的時候,那個教練是引入了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方法在訓練他們的球員。他把每一個位置上所能夠傳球的位置和機率全部都告訴這些球員,然後讓這些球員完全形成了下意識。

訓練到什麼程度呢?就這個球到這兒來以後,你看都不用看,想都不用想,下意識的就朝一個方向傳過去了。必須是下意識的傳球,才能夠快到讓對方只要敢想一毫秒,就追不上,這就是世界冠軍的訓練方法。

所以,它一定是透過大量的訓練,使得這些人根本不經過意識層面,完全在身心合一的過程當中,把球打到對方的往裡去。

凱爾特人隊的一個著名球星叫比爾拉塞爾。拉塞爾描述的就更神奇了,他說在這種特定狀態下,會發生各種各樣難以想象的事情。就好像我們是以慢動作打球,在這樣的時刻,我幾乎能夠預見接下來會出現什麼動作,下一次是怎樣投球得分,甚至對手還沒有把球帶過中線的時候,我就能夠敏銳的感覺到接下來的情況,很想向隊友們喊,會傳到這裡。

這就是蜘蛛人在跟普通人打架時候的感覺,他會覺得周圍的一切都變慢。因為你的身心合一了,你把一秒分成了1000毫秒。所以在比賽的時候,你既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色、聲、香、味、觸上。還有一個更好的地方,就是呼吸上。因為呼吸這件事情是最有韻律的,一個人如果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就很容易把自我一控制住,然後讓你的自我二放手去打球,就能夠發揮出他最好的這種感覺。

說起來容易,我們也講過正念,然後也有這麼多案例,說起來說保持專注,身心合一,為什麼難以做到?為什麼我們一上球場,馬上腦子裡就出現了特別多的勝負、得失、評判這樣的東西,原因是比賽是非常複雜的。

為什麼說比賽是非常複雜的呢?就是每個人去參加比賽時候的心態都是不一樣的。基本上作者把他們分了這麼幾類。第一類叫成績派,成績派打球他又分為完美派、競爭派和形象派。完美派的特點是我不能出錯,我今天一定要發揮到自己的最高水準,這才叫完美派。競爭派就是我一定要贏,然後形象派就是我打的一定要好看,要讓別人覺得我漂亮,這是叫成績派裡分的三個分支。

第二種叫友情派,他打球是因為地位,說能在這個俱樂部打球都是很牛的人,所以我一定要跟他們能夠配在一起打球,地位派。集體派,我不打球就沒法跟他們融入了,所以我是為了融入大家而打球的。還有夫妻派,就是我打球是為了跟我妻子能夠有良好的感情,他腦子裡想的都是這些感情方面的交流,還有健康派、樂趣派、學習派等等。有特別多不同的心理動機,導致我們每個人打球的時候心裡邊想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很難想象,就是像我們現在長到這麼大了以後,我們會覺得輸了一場乒乓球或者輸了一場網球,根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你照樣去吃飯,也沒影響你的銀行賬戶,所以有什麼了不起呢?但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輸了一場球以後的心情會特別的糟糕?尤其是孩子,甚至都打球輸了會哭,他會覺得很難受,原因是什麼呢?給大家解釋一下。

在競爭的社會當中,當愛和尊敬取決於勝利或成功時,不可避免會有很多人感到無法獲得愛和尊敬。因為每個勝利者都對應著一個失敗者,每次出色的發揮都反襯出很多較差的表現。當然,這些人會更加拼命努力,希望重新贏得尊重,勝利者也同樣會拼命努力,不願失去已贏得的尊重。

從這點上不難看出,為什麼把網球打得好對我們來說如此重要。我們在頭腦當中會把一次比賽的勝負昇華到愛和尊重這樣的層面,所以就難免我們想得特別多。

因此,作者就倡導大家說,其實每一次比賽的勝負一定都會有勝有負,有一個人發揮的好,有人發揮的不好,你應該更看重的是贏得你自己內在的比賽。當你發現每一次打球都令你的心智更加成熟了,都讓你更加愉快地去接受這個打球的過程的時候,這才是我們要追求的比賽的那個方向。

所以,他跟我們分享了一個他年輕的時候一個案例,這個作者追一個女孩,那女孩很漂亮,然後他就鼓起勇氣打電話約人家出來吃飯,然後女孩答應他了,很高興今天晚上有約會。結果臨到要去約會的時候,那個女孩突然給他打電話說,我不去了,就放了他的鴿子,並且跟他分手,說咱倆不合適。

你想想看這個對一個年輕人的心理打擊該有多大,特別沮喪。然後等他回到房間以後,他的隊友跟他講說,走咱們去打網球,他說行。然後他就氣哼哼的拿著拍子就跟那個隊友上了網球場打球了。

那天的比賽他打得特別好,就是他把所有的憤怒、所有的痛苦全部傾注在那個拍子上,然後拼命地扣殺,跟以往打球的風格完全不一樣,為什麼呢?以往打球的時候他會算計,他會說此時我該進攻,這個時候我該儲存體力,這個時候該怎麼樣,這個時候求穩妥一點就不要進攻了,削過去得了。

但是當他憤怒的時候,他打那場球純粹是為了發洩的時候,心無旁騖了。那個自我一從來就沒有跳出來過,就自我一就不會告訴他說你不應該這樣,你看這球打的不好的,你幹嘛這樣?沒有。自我一和自我二一樣憤怒,然後在那拼命地打。

他打完後覺得非常痛快,他隊友也過來跟他講,說你的球風今天不一樣,怎麼打得這麼好,那麼多很精彩的球打出來?後來他就在思考,他說我們到底應該怎麼樣去看待每一場比賽,怎麼樣去看待競爭呢?

我們每一個孩子在長大的過程當中,其實都是被競爭意識洗腦的。我們都覺得只有在比賽當中獲勝,獲得別人的誇獎,這才是一個好的結果。孩子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透過這種方式來衡量自己的價值。他們長大了以後成功的慾望會壓倒一切。這種信條的悲劇之處,並不在於他無法獲得自己所追求的成功,有時候你偶爾會成功,而是在於他們原本以為隨著成功的到來也能得到愛和尊重,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而且他們一心一意的追求可以衡量的成功,卻可悲地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人類潛能。悉心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向深愛的人傳達內心深處的感情,思考自身存在的最終目的,這些有意義的事情,卻有很多人沒時間去做,也不願意去做。有些人完全陷入成功的壓力當中無法自拔,另一些人則採取反抗的態度,甚至逃避競爭。

您看,當競爭的壓力給我們帶來這麼大的恐懼的時候,我們要麼是拼命的去贏得競爭,要麼是迴避競爭。因為我們太看重競爭之後所獲得的愛和尊重。但實際上就是你也有這樣的體會,你以為你得了一個冠軍,全世界人都會愛你。但是那種熱鬧勁也就是過完了頒獎典禮就結束了,並沒有得到你想象當中的那個虛妄的愛和尊重,所以透過競爭來獲得愛和尊重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不對的。

真正有效的怎麼看待競爭這件事情呢?你可以想象一個場面,假如你不是打網球,你是在玩衝浪,你是在玩衝浪的時候你的對手是誰呢?你的對手是大海。當今天大海的風浪很大、挑戰很大的時候,你是會憎恨它還是會感謝它呢?很明顯你會感謝它。因為你覺得大海今天給了你這樣的場地,這麼好,浪好大很開心,你不會瘋到想要戰勝大海吧。你說我今天要贏了大海,不需要。

但是你每次去做衝浪的時候,都是在跟自己的過往競爭,你都希望能夠創造出一個更好的價值。這才是我們能夠真正的去享受一場比賽的心態。當你能夠把對手視做你的教練,把對手視作是能夠像大海一樣給你提供考驗的一個物件,它在不斷地幫助你變得更強。無論這場比賽是勝是負,你都能夠看到自己的進步,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真正把競爭的那個勝負心放下的根本動力。

高考其實就不是我們非得要戰勝誰,如果你心中帶著說我非得要靠高考出人頭地。那我告訴你這純粹是胡扯的,有那麼多高考考得很好的人,今後日子都混得很慘的。所以千萬不要過度地去提高高考對人生的這種什麼影響力,一考定終身這樣的東西沒有。高考就是你給自己一個交代,你在驗證自己的學習在這兒有沒有得到一個更長足的進步。你把高考當作海浪,把它當作大海,你不想戰勝它,你只想透過它來考驗你自己,讓你自己變得更強。所以競爭的意義在於激發每個人的潛能。

通過沖浪這個例子,我們開始認識到勝利的真正意義。勝利就是要跨越障礙、實現目標。但勝利的價值僅僅等同於所實現的目標的價值嗎?透過不懈努力,跨越障礙的經歷,也許要比目標本身更有價值,這個過程遠比勝利本身更寶貴。

現在作者說他已經調整了自己的心態,不像年輕的時候每場比賽都患得患失,不斷評判自己打得好還是不好。他說我現在每打出一個球,都是以勝利為目標,簡單而完美。其實我並不擔心這場比賽是勝失敗,但無論如何我都會盡最大努力打好每一個球,因為我知道這才是比賽的真正價值所在。

所以最後一章這個作者講,賽場內外的故事,除了打比賽之外,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其實充滿著競爭,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充滿著需要你身心合一的機會。怎麼能夠做到把自己平常的訓練,把自己真正的素養在最關鍵的時候能夠非常貼切地表現出來。核心的方法跟在網球場上面對一個對手是一模一樣的。

當你能夠把面前所面對的這個對手、競爭者或者是考驗視作是教練的時候,視作是讓你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不斷進步的臺階和動力的時候,你的心情就會好很多。不是透過比賽的勝負來證明自己,而是透過內在比賽的勝負,透過我們人格不斷地完善進步,然後做到身心合一的程度來評判我們今天是不是進步了。這時候你會發現人生當中充滿的可能不能夠被稱作是挑戰,而是樂趣。當有了這麼多的樂趣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前進就成了一個最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這個作者在最後講了一個案例,說他有一次在美國開車的時候,開著開著車壞了,結果外頭是冰天雪地,那時候沒有電話沒有手機。他下了這個車以後,他就覺得說我如果坐在車裡邊一直坐著,坐一夜肯定凍死了。這是沒問題的,因為零下30多度的氣溫會凍死。但是如果我出去走,找不到人家,我就會凍死在路上,在車裡凍死的慢一點,在外頭凍死的快一點,那我該怎麼辦?

後來他決定說還是出去走,要不走就死定了,然後他就朝著一個方向開始走。在一開始的時候真的是走得飢寒交迫,因為特別冷,然後又疲倦。他覺得要死了要死了。就在覺得自己真的已經要死了的那一刻,他突然接受了要死了這件事情。他說既然都要死了,今天無非就是凍死在這路上。我為什麼不享受一下我人生最後一段旅途呢?

然後他開始看星星,他開始一邊走一邊看天上的星星,哇,大雪過後天上的繁星點點,然後他跟那個星光融為一體,非常愉快地朝著目標說,那個地方說不定有一個小鎮。結果竟然真的找到了一戶人家,然後求救。甚至他說他都沒有想象中那麼狼狽,說是差點就死在路上那種感覺,沒有。他覺得一下子身心合一了那種感覺。所以這種身心合一的感覺是能夠帶領我們走出即便是天寒地凍這樣的困境,我們都能夠做得到的。

我前兩天去沙漠上做了一次徒步30公里,這是我人生當中走的最長的一段路,而且是烈日下暴曬在沙漠當中,戈壁灘這麼走。我就想到這本書,然後我就經常提醒自己保持正念,身心合一。雖然已經很累很困了,但是能夠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的腿在一步一步地往前邁,更多地去關注自然的風光。讓自己和自然融為一體,發現30公里也就走下來了。

我為什麼要選擇這本書給大家講呢?這本書其實講的是我們人格的健康的問題。因為我們從小就受了太多評判式教育的影響。每一個孩子包括都都現在這麼小,我都能夠從他身上看到他特別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判這件事情。我覺得反思是不是我們給孩子過多的評判。所以當每一個孩子都是被別人這樣不斷地評判長大,當然這是難免的,每個家庭都會有這樣的問題。他長大之後的心理素質就一定會受到這樣的波動,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身心合一的人。

那麼王陽明的修煉,孔子的修煉,曾國藩的修煉,他的方向都是為了朝身心合一的方向去走。為什麼我們不試試這個新的路徑?從打網球的角度,我們來看一看,把你的自我一和自我二怎麼樣能夠充分的互信,然後融為一體,做到身心合一。

希望大家學完這本書之後要去練,而且我覺得練的機會非常多。你可以在任何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之下,嘗試著把你的自我一集中在某一件事情,放棄評判,用畫面感調動一個最理想的畫面。然後朝著那個畫面不斷地模仿和努力,把競爭視作是教練,讓自己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強悍。這就是身心合一的奇蹟力量的秘密。謝謝大家,我們下週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