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安嶽商城——入駐中國無形資產交易網

安嶽縣

安嶽商城——入駐中國無形資產交易網

安嶽縣,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被稱為中國檸檬之都。

安嶽取“安居於山嶽”而得名;孕育了韓國“普州太后”許黃玉、南宋數學泰斗秦九韶等歷史名人;境內安嶽石刻“古、多、精、美”,“上承敦煌,下啟大足”,被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又有“中國佛雕之都”之稱,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安嶽縣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基地生產縣。

安嶽縣名,據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記載:“邑地在山之上,四面險絕,故曰安嶽”。在唐人杜佑《通典》中也有“安嶽郡城因山為止,四面險固”之說。明曹學佺《蜀中廣記。蜀郡地名通釋》說:“安嶽以地在山上,險而即安之義也。”足見安嶽之得名,是因當時縣城建在(鐵鋒山)上,便於防守,取“安居於山嶽”之義。

西漢時,安嶽縣境界於犍為郡的牛鞞(今簡陽)、資中(含今資陽)及墊江縣(今合川)之間。

東漢時,縣境分屬於牛鞞、資中、德陽、墊江4縣。蜀漢時相同。

南朝時在今安嶽縣境設普慈郡,將僚人編入戶籍,令其完糧納稅。為安嶽縣正式設立行政區域之始。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普州及安嶽縣,州、縣同治一城,即今安嶽縣城。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普州及安嶽縣如故。普州轄安嶽、普慈、安居、永康縣,直屬於西南道大行臺(成都)。大業元年(605年)年廢普州,所領各縣隸屬資州;三年,廢資州為資陽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復置普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安嶽郡。乾元元年(758年)廢郡複稱普州,屬劍南東道,領安嶽、普康(今安嶽所轄)、崇龕(今潼南縣轄)、安居(今遂寧市轄)、普慈(今樂至縣轄)、樂至6縣。州治在安嶽縣城。

前蜀和後蜀仍沿唐制。

宋初仍設普州及安嶽縣,州縣同治一城。乾德五年(967年)崇龕並於安居,普慈併入樂至。熙寧五年(1072年)普康併入安嶽。普州隸屬潼川府路(今三臺)。

南宋時,於縣境東南部分置石羊縣(據南宋《輿地記勝》)。寶祐年間(1253年至1258年),安嶽縣城被元軍攻陷,州縣俱廢。

元至正四年(1344年)復置安嶽縣,安居、樂至兩縣併入,屬遂寧州。石羊同屬。

明洪武四年(1371年)於縣復置普州。九年州廢,合併石羊縣地,隸屬潼川州,川北道。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併入蓬溪。康熙五年(1666年)併入遂寧,十九年改並樂至共為一縣。雍正六年(1728年)又各分一縣。雍正十二年屬潼川府,川北道。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廳,安嶽縣直屬於省。

民國三年(1914年),川北道改為嘉陵道,安嶽屬嘉陵道。

民國九年(1920年),川軍割據,安嶽屬李家鈺部所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安嶽隸屬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8日,安嶽解放,隸屬川北行政區遂寧專區。

1952年9月,撤川東、川南、川西、川北4個行署,恢復四川省制,遂寧專區隸省,安嶽隸遂寧。

1958年,撤銷遂寧專區,安嶽改屬內江專區。

1985年,內江地區改為省轄內江市,安嶽隸之。

1998年4月,成立資陽地區,安嶽劃入。

2000年12月,撤銷資陽地區,成立資陽市,安嶽隸之。

安嶽商城——入駐中國無形資產交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