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在歐洲,尤其是德國、英國、荷蘭這些國家住時間長了後,你會發現,雖然上述地區禁菸令非常嚴格,菸草價格也非常高,但女菸民的數量卻相當龐大,上至顫顫巍巍的老太太,下到發育中的女學生,甚至某些身懷六甲的孕婦,香菸對他們來說,可算得上是“真愛”,只要到了能吸菸的露天場所,就馬上開始銷魂的吞雲吐霧。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比如,當年我的一個女同事薩莉,每到大課間時,她就會哼哼著說“O,My Tea time!”然後就不知道去哪了……。。只感覺她回來以後,精神頭比之前足了很多。起初的時候,我還真以為她去喝茶提神了,還琢磨著,這茶見效挺快啊,跟嗑藥似的。

直到有一次,我在一個及其隱蔽的旮旯,發現了薩利和她的“a cap of tea”,原來她老人家正同兩個“小夥伴”偷偷地享受著尼古丁帶來的“愉悅”……。

這麼看,要說歐洲人逐年走低的出生率,應該也離不開女菸民們不給力的卵子活力與質量吧。

那麼,為何在吸菸有害健康的觀念早就深入人心,菸草價格昂貴的歐洲(同等質量下,德國的香菸價至少比中國貴了五倍),卻存在著數量龐大的菸民?

而且,歐洲菸民的性比例,男女基本是五五開。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要把這些“女菸民”的源頭說清楚,還得先回到一百多年前。

在19世紀末,能夠批次生產捲菸的工業化流水線投入使用之前,菸草屬於一種供不應求的“輕奢”產品。可是,當一臺機器一分鐘就能生產出200支香菸的時候,菸草儼然又成了買方市場。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顯然,要想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那就得讓更多的人愛上抽菸,離不開它。

更何況,當年的人們遠遠沒認識到吸菸的巨大危害,反而因為其曾經扮演的“輕奢品”的角色,還能給人一種叼根菸顯得特別有“範兒”的感覺。

甚至,連醫生、科學家這些權威人士,都被菸草商們拿來背書。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1930年代的菸草廣告

這時候,人們普遍感覺,菸草這玩意能驅散疲勞,提神又醒腦,還能抑制食慾,所謂的“有害健康”倒是不明顯——在抗生素尚未普及的年代,一場感冒就能奪走你的小命,很多人往往活不到肺癌的那個階段,就在別的方面掛掉了。

當然,女性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菸草商們自然也不容錯過。

在20世紀之前,

抽菸是男人的專屬,

而吸菸的女子則總被認為“生活不檢點”,跟色情行業有關。

到了一戰時期,情況迅速出現反轉。戰時動員讓大量女性不僅可以從事傳統的男性職業,還剪短了長裙,甚至穿上了褲子,這些新興的“職業女性們”開始嘗試把頭髮剪短髮、吸菸,追求跟男人形象有關的一切。

此時,吸菸和剪短髮、穿褲子一樣,成了“時代潮女”們挑戰社會規範、爭取男女平等權利的一種方式。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1920年代初,女權遊行中的瀟灑抽菸女子——表達對男權思想的抗議

敏銳地察覺到這種心理後,菸草大佬們開始非常“貼心”地支援“女權運動”,不斷把“女性解放”的概念植入到菸草廣告之中,成功“掛靠”了“男女平等”的進步思想。

在那段歲月中,菸草公司把女性專用的菸草稱為“自由火炬”——女效能從容自用的抽菸,就意味著女性自由了、不再受到性別枷鎖的桎梏了。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妝容精緻,一身名牌,裹著皮草的吸菸女士,是當年西方女性們最想成為的樣子

到了二戰時代,香菸的需求量進一步激增,甚至成了歐美各國軍隊的重要特殊補給,一種“靈魂式”的需求。

其中,財大氣粗的美軍對香菸的供應從不吝嗇,基本是管夠的。在一些影視劇裡,我們也經常能看到類似的情節——德軍在打死美軍後,會仔細地翻找美軍的衣服口袋,拿出一包煙,叼起來點上火,然後欣慰的笑了。。。。。

德國那邊呢,雖說希特勒自己不抽菸,還總跟身邊人宣傳“吸菸有害健康”,但並能不阻止德軍士兵的這個“癮”。根據規定,每個德軍士兵每天可以有6根香菸或是2根雪茄的補給,待遇還是可以的。只不過到了後期,德國的交通線被封,所謂的“菸草”補給無法兌現,就出現了前面描述中的場景。

而蘇軍呢,中下層官兵主要是自行DIY菸草。蘇軍每週能從組織上領到20克菸絲和相應的捲菸紙(配方的煙紙很多是美國援助的),拿材料自行卷制。如果紙不夠,他們就直接用書籍、報紙作為捲菸的材料,照樣抽得很銷魂。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蘇軍給德軍戰俘髮香煙,看到有煙抽,“高貴的”日耳曼戰士的馬上拜倒在了曾經的鄙視物件——斯拉夫人腳下

前線尚且如此,後方頂起半邊天的女性們,更是在抽菸方面“巾幗不讓鬚眉”。

此時,吸菸已經成了職業婦女的標配,辛勤工作後,點上支菸犒勞自己,消除疲勞、釋放壓力,就是她們的日常。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而且,在影視和文學作品中,香菸也總同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們聯絡在一起——老電影中,獨立、成熟、充滿魅力的女性,哪個不夾著支菸?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而且,給女神敬菸、點菸,還是男性表達愛慕的一種相對“得體”的途徑。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二戰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劇照

二戰後,女性香菸市場被做得愈發專業,湧現出了大量創新產品,打著少尼古丁、低焦油、含薄荷醇等“特色”,不斷刺激著女性的購買慾。

沒成想,進入六七十年代後,吸菸的巨大危害在全球逐漸普及,歐美各國也開始對菸草徵收更高的稅額,甚至以公益廣告的形式,強行在香菸包裝上印刷健康警示圖片,諸如病變肺部、癌變口腔及其他病變徵狀。比如下圖,是澳大利、英國和德國的香菸包裝,看起來都說得上驚悚了。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顯然,再怎麼爽,怎麼炫酷,人終究還是怕死的。從這時起,菸民們的數量開始走低。下圖是美國菸民們平均消耗的菸草數量曲線,可以發現,1960年代中期是個分水嶺。同期的歐洲,情況也是類似。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比如美劇《廣告狂人》第一季開頭,講的就是這個時代因為“吸菸致癌”常識被科普,廣告公司絞盡腦汁研究如何給自己的大客戶——菸草公司推銷這種“致癌物質”的案例。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廣告狂熱》中幾乎美國角色都抽菸,這其實就是當年中產階級們的真實生活狀態

然而,即便相對半個多世紀前,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菸民們確實剋制了不少,但他們的規模和“癮”,依舊不容忽視,尤其是女菸民們,各個都拿得出自己非得要吸菸的理由。

比如,為了保持身體苗條。

這個從20世紀初,就屬於香菸廣告忽悠女性客戶的一大買點

像下圖,是幸運牌香菸在這一階段的廣告語——要幸運而不要糖果(

Reach for a Lucky Instead of a Sweet)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甚至在早前的時尚雜誌裡,也充斥著勸說女性多抽菸、少吃飯的“健美常識”。無論是全職主婦還是職業女性,社交活動時,都會需隨身攜帶香菸和精美的打火機。

比如長期過西式生活的宋美齡,從年輕時起,就形成了大量吸菸的習慣,以保持苗條身材來穿那些昂貴的漂亮旗袍。

當然,有時候,吸菸的女性確實不容易發胖,因為菸草會抑制食慾。

歐洲“女菸民”為何如此多:香菸曾被包裝成女性的“自由火炬”

一生保持”紙片人“狀態的可可·香奈兒,經典形象就是嘴裡叼根菸,下吧微揚,眼神迷離

只是,如果不改變飲食搭配、堅持有規律的運動,所謂的“苗條”,最終還得拿你的健康和“陽壽”來交換。

畢竟,宋美齡那樣的醫療保健條件,可不是一般人有能力享受到的。

此外,緩解疲勞和釋放壓力,也屬於現代歐洲女菸民們主要理由。

就拿英格蘭來說,英格蘭北部女性抽菸人數遠遠超過南部,而南部的經濟狀況和就業機會則要明顯優於北部。

因為窮,女人們用香菸來回避生活壓力,但吸菸又要花費更多的金錢,同時導致身體變差,然後更窮。。。。妥妥的一個惡性迴圈。

當今的大多數國家都對菸草行業進行了嚴格監管,歐洲國家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做得更規範、更嚴格。

但即便香菸包裝上印刷著觸目驚心的廣告和警示語,價格也相當昂貴,但依舊擱不住各個年齡段女性對其的“真愛”。

早前,為了營銷,菸草商們打著“女權”和“時尚”幹過的那些事兒,影響實在太過深遠,如同一枚爆炸後的核彈,輻射持續百年,已經深刻汙染了文化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