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一萬小時天才定律

這個一萬小時定律,最早由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大概是這樣的: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一萬小時天才定律

輿論譁然。

原來,這些天才就是因為有一萬小時的積累呀,那我如果也照著做,是不是就也可以成為天才啦?

先別激動,如果我們仔細想想的話,若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一下:

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週只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五年就足夠了。

這真的和事實相符嗎?

有多少出租車司機已經開了十幾年車了,他的駕駛水平也沒有成為“車神老司機”呀;

還有NBA的球員,服役近十年的大有人在,可成為球星的寥寥數幾。

這就說明,如果單從資料的粗暴累加上,來判定一萬小時定律,一定是有問題的。

事實上,連提出“一萬小時定律”的作者本人後來也說,當初為了簡化概念,便於傳播,省略掉了這個定律的一個大前提。

對,這個大前提,就是我們今天要重點了解的“刻意練習”。

什麼叫刻意練習呢?

通俗來講,是指為了提高效果,而被刻意設計出來的練習。它要求一個人離開自己的熟練和舒適區域,不斷地依據方法去練習和提高。

而決定大師水平和一般水平的關鍵因素,既不是天賦,也不是經驗,更不是一萬小時的時間堆砌,而是“刻意練習”的程度。

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一萬小時天才定律

舉個例子就更明白了:

鋼琴家莫扎特,全世界公認的天才鋼琴家。4歲譜曲,6歲演奏,7歲環歐洲演出。可以說是天才了吧。

難道是因為他在4歲前就完成了一萬小時的練習嗎?

不是這樣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 莫扎特的父親本身就是一個著名鋼琴家。

在莫扎特之前,他父親已經培養了莫扎特的幾個哥哥和姐姐,期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然後將這些經驗全都用在了莫扎特身上。

如此,才誕生出來一個音樂天才。

小小年紀的莫扎特就如此成功,絕對不是因為練習夠了一萬小時,最大的原因一定是他父親從小的教導。

因此,答案來了:

天才和普通人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絕對不是練習時長的區別,而是是否有遵循“刻意練習”的法則。

既然我們知道了,刻意練習這麼厲害,那我們要如何做到呢?

都是有套路的。

想要做到刻意練習,必須要遵守3F原則:

第一、專注(Focus):

刻意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極度認真地專注在這個事情上。

這時候不管身體還是大腦,一定是很累很費勁兒的,因為整個人要處於舒適區之外。

相反那些計程車司機,經常開車的時候邊聽歌邊打電話,完全靠潛意識在操作。

沒有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開車這件事兒上,所以這樣下去不論開多久,都不會有明顯的車技進步。

第二、反饋(Feedback):

有效的刻意練習,最好有一個專業的導師給你做及時反饋,從而產生微小改進,在學習區不斷試探,保證每次練習進步一點點。

想想看,哪怕是NBA的超級球星也都有陪練,自己投籃的哪個動作,哪個起跳姿勢不夠完美。

這時候只有旁邊有人提出,才能快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一萬小時天才定律

第三、糾正(Fix it):

收到及時反饋後,想方設法去解決反饋中的錯誤行為。

比如發現自己打字慢,總是因為某些字母按鍵不熟,那就要集中訓練含有這些字母的文字。

逼自己走出舒適區。這個過程很痛苦,但是記住,成長的過程都很痛苦。

如果能做到這3點,加上時間的緯度,或許並不需要一萬個小時,你就已經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大師了。

總的來說,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並沒有錯,但必須要在“刻意練習”的大前提下才能生效。

這樣一來就能說通了,為什麼天才和大師都是少數的,因為一萬小時並不重要,刻意練習才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