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打卡還是不打卡?這是一個問題

這是一個不打卡無進步的時代!早起要打卡,走路要打卡,完成學習任務要打卡,像現在,寫讀書筆記也要打卡。

打卡還是不打卡?這是一個問題

對於打卡,我原來是抱有敬畏之心的。因為我覺得只有意志堅定的人才敢主動立志打卡完成計劃。像我這樣沒長性,沒韌性的人肯定做不到啊,所以也從來不敢立志。

不過最近有兩件事讓我對打卡這個高大上的行為有點迷惑。

一個是某次聽老師講影片課。他在課程中立了個flag:我要連續更新影片100天,每天打卡,請大家見證!

但是他告誡我們:不建議大家跟我學這樣打卡。我的經驗是,這樣的打卡計劃完成,會有好長一段時間筋疲力盡,不想再做這件事。我怕打卡結束之日就是你們放棄影片製作之時啊。

還有一個是我帶孩子學習英語繪本,每天打卡(自己不學習,逼著孩子學)。

想象很美好,一年以內,每天學習15分鐘,很輕鬆,在母慈子孝的氛圍中,孩子的英語水平蹭蹭提高。沒想到現實很打臉。孩子堅持了不到一個月就堅決不幹了。讓他讀繪本,錄音上傳,他緊緊閉著嘴,像革命黨人一樣寧折不彎。

沒有辦法,我只好親自操刀上陣,自己讀繪本上傳,完成打卡任務。

這樣做了幾天之後,我感覺不是個事兒:到底是孩子學習還是我學習?我代替他打卡到底為了個啥?

讀了《認知覺醒》才恍然大悟,原來打卡有副作用啊!

打卡還是不打卡?這是一個問題

第一就是動機轉移,動力扭曲。就像我,替孩子打卡學英語,是為了完成打卡這件事而不是為了學英語。

第二是認知閉合,效能降低。就像影片課老師說的那樣,覺得任務完成了,就再也不想碰。

第三是任務心態,身心分裂。每次堅持打卡就像為了完成任務似的,催著自己快快快,打完一天再一天,完全沒有享受過程,至於學了什麼,鬼才知道。

在《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這本書中,作者周嶺說:

“於學習而言,保持內在的動機最重要。但相比之下,保持動機這條路其實比打卡更難走。不過,做難事必有所得,因為它更接近成功的要求。當然,僅僅保持動機依然是不夠的,想真正獲得成功還要學會創造動機。”

總之,打卡只是學習活動的附屬品,將注意力集中到活動本身,享受過程,享受成長,才能收穫真正的改變!

打卡還是不打卡?這是一個問題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