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國產劇三大屏障,幾乎無法穿越

國產劇三大屏障,幾乎無法穿越

1

這些年國產劇的處境真是不妙,口碑一直不好,而且越來越不好。雖然也有如《覺醒年代》》這樣的片子被觀眾視為新經典,但國產劇總體表現欠佳,宣傳就是為了找罵的惡性迴圈衝不出去,令觀眾對國產劇的期待值一降再降,很多人甚至直接表示,根本不看國產劇。

國產劇三大屏障,幾乎無法穿越

2

曾幾何時,我們是有過好國產劇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剛工作不久,那個時候電視機還是稀有物,我還清晰地記得當年一單位的人圍在一臺十四寸的黑白電視機前,看《渴望》的場景。就連《陳真》《霍元甲》那樣的片子,也讓那個時代的人們熱血沸騰。後來又有《籬笆、女人與狗》,有了“女人命運三部曲”。國產電影更不用說,那個時代的確產生過經典。《牧馬人》《少林寺》《老井》等等,為新時期中國電影和電視劇,留下了濃彩重墨的一筆。也給觀眾的記憶裡,留下太多幸福溫馨的回憶。

國產劇三大屏障,幾乎無法穿越

3

然而時光過去了多少年 ,我 們再談國產影片或國產劇,除了嘲諷除了惡搞除了跟中國足球般的無奈無語,令人精神一振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

我們可以把這歸為時代的多元化,可以歸為外國大片對影視市場的搶佔,可以歸結為時代病,但是獨獨不能忘了,國產劇的責任,最終還得落在創作者身上這一責任擔當。

從雷人的抗戰神劇,到小鮮肉的爆紅,從片酬無節制地瘋高,到明星大腕的大脾氣,我認為這都不是國產劇滑落到今天這地步的主要原因。

任何時候,外因都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真正決定了事物本質的,還是事物的內因。對應到國產劇上,就是誰把國產劇拉向了泥潭,或者誰在戲弄觀眾的智商。我認為,還是國產劇的從業人員。

一個行業被玩壞,根本原因還在於行業內部的人。將原因或責任推給行業外,推給這個千變萬化的時代,甚至推給觀眾,推給資本,我認為都是耍六毛。

國產劇三大屏障,幾乎無法穿越

4

國產劇的三大屏障:

第一屏障:敬畏的消失,自大的猖狂

幹一行事業,首先需要什麼?我認為最最主要的,是對本行業的敬畏。

沒有敬畏之心,人就地無節制地膨脹。演員也好,導演也罷,哪怕是最不被行業 尊重又最叫苦連天的編劇,如果失去對影視行業的敬畏,失去對藝術的敬畏,那他們所從事的就不再是藝術這一事業,充 其量只能是以藝術的方式在賺錢,在實現商人的夢想。

但可悲的是,如今別說看到敬畏,怕是提都不能提,誰提敬畏二字,誰就像是從古堆裡挖出的文物。敬畏之心的徹底喪失,才導致這一行裡的從業人員 ,都像脫韁的野馬,在跟影視劇比誰更瘋狂。

第二屏障:對生活的嚴重脫離,生活不再是根,甚至都不再是衣裳。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這是老而又老的一句話,但它又是真理。是藝術的真理。

藝術必須貼近大地,必須與人民群眾同呼吸。這是藝術真實鐵一般的法則。但現實中的國產劇,你敢跟生活二字聯絡起來?或者說,創作者們在展現他們“認為”的生活。是此生活而非彼生活,是他生活而非我生活,更非觀眾眼裡和心裡的生活。

比如一部戲裡,打工者住毫宅,進出必是豪華場所,出入必是豪車這樣簡單而愚蠢的錯誤。比如扶貧題材國產劇中,你看不見一個農民,全是演員。是演員演出來的農民,而非當下真 實生活在祖國大地上,尚在脫貧攻堅階段的農民。

第三屏障:邏輯無厘頭,不講邏輯成為流行新時尚。

藝術的真實需要合理的邏輯來支撐,支撐如果垮掉,一部戲就站不住腳。

可現實中的國產劇,不光是現實劇還是穿越劇,不管是戰爭片還是愛情片,甚至連諜戰,都開始不要邏輯。

不要邏輯成為新一代影視創作人員的新邏輯。怎麼誇張怎麼來,為衝突而衝突,為強情節而硬性強情節,不管人物發展,不要人物成長,不要性格變化,,總之,什麼也不要,就要公式化,把藝術搞成了工藝,生產出的不是藝術品,而是流水線上下來的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