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探秘三星堆 | 元宵佳節火樹銀花,縱目面具也想看它?

成都的元宵佳節,簡直美到爆炸!成都金融城燈光秀、339天府熊貓塔燈光秀、金沙太陽節燈會……都為大家獻上了一場場光彩奪目、宏偉壯麗的視聽盛宴!

元宵與燈,傳承著華夏民族千年的習俗。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佳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這一夜,滿城煙花綻放,蛾兒雪柳,笑語盈盈。

中國人的習俗是,沒過正月十五,不算過完年。2008年6月,元宵節還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探秘三星堆 | 元宵佳節火樹銀花,縱目面具也想看它?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道教以正月十五為上元,這一天天官下凡,賜福眾生,後世還將張天師的誕辰也附會到這一天。

而上元節的真正起源,或許是先民們仰望星空,發現了月亮盈虧的規律,便將正月十五這個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叫做元夕或望夜。漢武帝頒佈《太初曆》,以正月為一年的第一個月,也將元宵節定為重大節日。

到了東漢明帝時,佛教興起,佛教有正月十五觀燈的習俗,宮裡傳令這一天在皇宮和寺廟裡燃燈敬佛,士族庶民也掛上明燈,於是元宵的夜晚觀燈賞燈成了習俗。

探秘三星堆 | 元宵佳節火樹銀花,縱目面具也想看它?

唐朝國力強大,元宵賞燈活動十分輝煌,滿城火樹銀花,十分熱鬧繁華。詩人蘇味道作《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到了宋朝,元宵節是一個狂歡的節日,人們賞燈五天,逛燈市、猜燈謎、男女同遊,歡飲達旦。歐陽修在《生查子》中寫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明朝時,賞燈持續時間更長,從正月初八持續到十七,整整十天,以示歌舞昇平,國泰民安。王陽明《元夕二首》詩曰:月傍苑樓燈綵淡,風傳閣道馬蹄回。

探秘三星堆 | 元宵佳節火樹銀花,縱目面具也想看它?

元宵佳節火樹銀花,承載著上起天子下至平民對幸福美好團圓的嚮往。你知道嗎?這月與燈交映的燦爛,也是古蜀先民的期待,為此他們伸長了脖子,望穿了秋水,眼神中也透出了太陽的光芒。

古蜀先民是出了名的眼睛崇拜,杏核狀眼、菱形眼、勾雲形眼,甚至在三星堆鎮館之寶青銅大立人的衣服上,也有很多紛繁複雜的眼睛裝飾。

探秘三星堆 | 元宵佳節火樹銀花,縱目面具也想看它?

有人說,這些眼睛是被安插在高高的木柱上,供人們瞻仰禮拜;也有人說,這些眼睛被懸掛起來,作為裝飾之物;還有人說,這些眼睛是權力或神力的象徵……

三千年前的眼神,你能讀懂嗎?

當下正熱播的《國家寶藏》第三季,一口氣推出了三星堆裡的三件國寶,其中一件是巨型青銅縱目面具。它有誇張變形的耳朵、鼻子和嘴巴,特別是那一雙突出的眼睛,長達16。5釐米。

探秘三星堆 | 元宵佳節火樹銀花,縱目面具也想看它?

有人說,它是古蜀人對蠶叢王的崇拜,《華陽國志》中記載:“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有人說,它是神話中的圖騰——燭龍,《山海經》中描述燭龍是直目之神,燭龍神不吃不喝不睡不寐,它的眼睛睜開,世界進入白天;它的眼睛閉上,世界進入黑夜……

三星堆文明消亡後,青銅縱目面具“瞪”著一雙巨眼,在地下深埋了三千多年;如今,三星堆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

青銅縱目面具也重見天日,靜靜地陳列在三星堆博物館,等待著你,來赴一場和它跨越千年的凝望……

探秘三星堆 | 元宵佳節火樹銀花,縱目面具也想看它?

【微天府文化系列】

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在某些地區是由紅薯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都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

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後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凱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

詩吟圓子溯前朝,

蒸化煮時水上漂。

洪憲當年傳禁令,

沿街不許喊元宵。

探秘三星堆 | 元宵佳節火樹銀花,縱目面具也想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