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早夭的聖人,儒家之殤——顏回

今人談起儒家,往往是“孔孟之道”,對儒家的傳承,大多數人的印象似乎是孔子之後似乎就是孟子。但是,在孔子之後,實際上還存在一個被孔子作為“衣缽傳人”培養、並被後世稱為“復聖”的顏回。如果疏漏了顏回,那麼儒家的傳承和文化,都將是不完整的。

早夭的聖人,儒家之殤——顏回

顏回十四歲求學於孔子,歷二十五年,成為孔子諸多學生中最出色的一個。與顏回相比,子路失之於魯莽,曾參失之於愚鈍,子貢失之於世俗,弟子都各有所缺。而顏回可以說完整的繼承了孔子的道,而且更重要的是顏回甚至有了自己的境界。他不但是孔子完美的學生,更是孔子依託思想的繼承者,甚至上是孔子的知己。孔子有另外一個得意門生:端木賜,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子貢。子貢“受業身通”,更是被孔子稱讚為“瑚璉之器”。善於經商,強於辯論,就辯論一項,孔子也自愧不如。子貢是一個卓越的政治活動家,“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其作用和影響力之巨,孔門中無出其右者。孔子去世後,子貢甚至結廬在孔子墓邊,為之守孝6年。即便是這樣一位人物,在談論學術成就的時候,也對顏回讚歎無比:“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孔子贊同的說道: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孔門弟子三千,有賢七十二,稱哲十人,在境界上能比肩孔子者,唯顏回一人。孔子提到顏回時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翻譯一下就是:我和顏回談話一整天,我說什麼他就聽什麼,也不表態,也不問問題,跟個傻逼一樣。但是等他下去之後,我看他和別人談話,卻能完整真實的表達我的意思。

早夭的聖人,儒家之殤——顏回

一個真正有大修為的,必有大堅持。只有在面臨絕大困境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來。

孔子周遊列國,被困於陳蔡,斷糧絕路,死亡威脅著這隻儒家團隊。在危機時刻,孔子依舊每天講學、誦歌,子路忍不住了,站起來諷刺孔子:我們每天吃不飽飯,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您還在每天飽吹餓唱。這麼多年來,您走從是失敗走向更失敗,難道就沒有一點值得反省的嗎?面對這種質疑,孔子提出了一個問題:“匪兄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對此,孔子的三個學生先後發表了觀點。第一位是子路,子路認為或許是我們的德行和智慧都還不夠,所以混得不好。子路的回答暴露了他的短板,那就是面對困境的時候容易變得不自信,不能夠堅持原則。

隨後,子貢說了他的看法。認為夫子之道至大,太超前了,標準也太高,大家不能理解,也不好接受,建議孔子適當放寬標準,去求容於世。子貢比子路好了不少,有道路自信,但是不能夠堅持,會妥協。

只有顏回,擲地有聲地回答:“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顏回首先肯定了夫子道路地正確性,然後指出大道不修,是作為儒家的恥辱,而大道不被採納,則是當權者的恥辱。所謂的君子,就是在大道不能被認可,依然能夠堅持自我而不是墮落下去隨波逐流。

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誠顏回也。

早夭的聖人,儒家之殤——顏回

《韓非子。顯學》開篇即言:“世之顯學,儒、墨也。”在孔子晚年時期,儒家實際上已經發展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其對時政的影響一點都不比墨家差。孔子脫困於陳蔡之後,門人子弟紛紛出仕各國,其中之佼佼者便是端木賜,子貢。而在儒門之中,顏回是唯一一位有能力,有權威繼承孔子衣缽的人。實際上孔子也是將顏回作為接班人在培養,孔子多次在不同的場合盛讚顏回。在孔子所有的學生中,如上所說,顏回的思想境界和認知,是最為接近孔子的。我們可以預見,如果顏回沒有早死,那麼在孔子去世之後,儒門必將是團結在顏回的周圍,繼續將大道實踐、傳播下去。孔子的學說將透過顏回之手繼續發揚、完善、傳播。儒學將會呈現出和現在完全不同的面貌。

但是,公元前481年的噩耗,徹底改變了先秦的思想史。

顏回死了。

顏回之死,對孔子的精神打擊是空前而且絕後的。孔子大哭,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孔子之哭,並非單純為了顏回之死,更是為了儒家的命運而哭。所以,孔子悲痛的說:“天喪予”。果然,在孔子逝世之後,缺乏核心的儒家立刻陷入了分裂。不同門人帶著自己對從孔子那裡傳承下來的知識的不同理解,自行開宗建派,被稱為儒家八派,分別是: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

其中,子張之儒、子思之儒、仲良氏之儒、樂正氏之儒先進早已失傳。漆雕氏之儒發展為任俠一脈。孫氏之儒成為戰國法家的源頭,原本最有希望成為儒家正統的顏氏之儒逐漸流入道家,催生了莊子這樣的道家宗師(顏回對於易經的研究是非常牛逼的,基本上可以肯定是超越了孔子。孔子整理易經正是在顏回去世之後,在顏回的工作基礎上展開的)。儒家至此幾乎斷絕傳承,一直到百年之後,戰國中期,亞聖孟子橫空出世,才避免了儒家失傳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