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女心理師》觀感,一個強勢的媽是如何一步一步摧垮女兒的心智?

畢淑敏老師的《女心理師》電視劇上映,由楊紫井柏然主演,劇情圍繞幾個心理小故事展開,其中的

神經性貪食症

讓我聯想到了生活中有著

體重焦慮

一直保持身材的女性們,然而最讓我覺得拍案叫絕的地方卻不在此處

蔣靜是一名女鋼琴家,從小在

完美主義者

母親的嚴格督導下練習鋼琴,安靜乖巧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顆放縱不羈的心,因為父親的不告而別母親就只有女兒的依靠了,讓我想起了武志紅老師的《巨嬰國》裡面的一句話:

你我不能分離,你離開我會死,我離開你你會死,所以我從內疚 到要死

劇情開始,蔣靜就在瘋狂地吃東西大快朵頤,吃完後發現一旁的小女孩像看怪物一樣的眼神凝視著自己,吃完后里面跑到下水道的廁所旁用手進行催吐。

《女心理師》觀感,一個強勢的媽是如何一步一步摧垮女兒的心智?

這一系列的動作表達出的是蔣靜內心猙獰卻不敢與母親傾訴的情感表達,為此母親感覺到了女兒身體的異樣懷著猜疑的心便帶著女兒來尋求心理諮詢師賀頓的幫助,後來的一切爆發在男二葉家輝的參與中讓這場治療不可扭轉…

《女心理師》觀感,一個強勢的媽是如何一步一步摧垮女兒的心智?

面對折磨不敢反抗

在和媽媽相處的過程中,蔣靜始在媽媽前面始終是壓抑的自己,在媽媽面前偽裝自己穿裙子,活成了媽媽想象中的樣子一個優美的鋼琴家,而在朋友面前喜歡架子鼓穿著暴露是一個不折不扣放蕩不羈的朋克搖滾少女,角色的轉換讓蔣靜感覺到了精神分裂般的痛苦,一面是深愛著自己養育多年的媽媽。

《女心理師》觀感,一個強勢的媽是如何一步一步摧垮女兒的心智?

不再抵抗決定投降

《女心理師》觀感,一個強勢的媽是如何一步一步摧垮女兒的心智?

喜歡自由和架子鼓

一面是想要追求自由卻又害怕讓母親失望的真實自我。面對母親精神上的反覆折磨,蔣靜終於想要選擇不再鬥爭,選擇用終結自己生命的方式來報答母親的生養之情,於是蔣靜不再掙扎寫了一封遺書給賀頓,想要透過自殺來進行自我了斷。

《女心理師》觀感,一個強勢的媽是如何一步一步摧垮女兒的心智?

蔣靜從著名的女鋼琴家到暴飲暴食的叛逆少女一點都不奇怪,母親是一手把她推向感情壓抑階段的主要因素,因為母親面對父親的離開後,對自己和女兒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強勢好強的她從小就給孩子灌輸著:“單親家庭的孩子可以和普通孩子過得一樣,甚至說我們還可以過得更好,”因為身邊朋友的追捧,母親要求蔣靜必須比別人更加努力才能得到更大的榮譽,

所以從來不問女兒想要什麼,而是一味的把自己認為的全部壓在女兒的肩膀上

,哪怕看見女兒的手指在練習10小時後滿手鮮血後,潛意識中可能知道女兒不喜歡鋼琴卻不想要女兒就這樣把練習多年的鋼琴放下,她害怕女兒放下鋼琴就像年輕時候的不負責任的父親一樣,因為害怕所以她用精神囚禁住了女兒和自己。看到她這樣的母親更讓我心疼。

以愛之名的牢房是最讓人難以擺脫的煎熬

《女心理師》觀感,一個強勢的媽是如何一步一步摧垮女兒的心智?

在男二的錯誤引導後,母親瘋一般的強制女兒練習一定可以奪得鋼琴更大的盛譽。在這樣強壓下的不堪一擊,女兒選擇反抗,她想在死前說出對母親這輩子都想要說的話:

為什麼爸爸在你身上犯下的錯誤,你要這樣對我,自從他離開以後,我們就困在這裡了。

賀頓在疏導蔣靜的時候曾經告訴過她:

女兒是母親的情緒照料者和養育者

其實這句話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同樣使用的。所謂的媽寶男女,對於父母的過分依賴或者父母對孩子的過分干預都有可能會造成不可磨滅的後果,正向的有效溝通是人與人之間良性交往的前提。不管是與親戚或者朋友或者愛人或者孩子溝通的時候,越是這樣親密無間的人越是需要一定的分寸與距離,在需要溝通的時候用簡短對方可以理解的方式有效的傳達給對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響,這讓我想到了這兩年大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上:

在溝通上需要改變觀念,注意非暴力溝通的意識,學會注意力的轉移作用。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影視劇裡面投射出的人物角色,通常只有在孩子的身體出現問題時父母才會意識到孩子的異常,經過一系列內外的檢查報告分析,有些敏感的家長可以瞭解孩子心理上的變化,有些粗枝大葉的家長認為可能孩子是在鬧脾氣鬧情緒,結果造成不可避免的後果發生,提前的進行

心理建設

才是讓孩子和家長雙方都進行放心的方式,父母是孩子的成長導師,任何時候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成長起著日益關鍵的作用,

學會做情緒的觀察者陪伴孩子一同成長進步這才是家庭成長中的健康關係。

《女心理師》觀感,一個強勢的媽是如何一步一步摧垮女兒的心智?

用愛有效親子溝通

作者:雪梨酒說故事,如果你也有喜歡的劇集歡迎評論留言,我們一起來解析更多精彩人物角色,感謝你的觀看喜歡我的文章可以給我一個贊嘛,對於文章的觀點解析你有更多的意見或者有話想表達需要我的見解都可以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