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媽媽,你會不會死呢?”和孩子一起直面“死亡”問題

“媽媽,你會不會死呢?”最近,四歲的小女兒豆豆一直在探索“死亡”問題。

“媽媽,你會不會死呢?”和孩子一起直面“死亡”問題

孩子眼中未知的死亡

來自她靈魂深處的逼問是連環的,比如她曾經問:“媽媽,我長大了你就會老對嗎,然後死去對嗎,如果這樣我不想吃飯我不想長大了。”還比如:“媽媽,你死了會去哪裡呢?我如果死了,我們會不會見面呢?”

孩子的這一系列問題,總是會問到我沉默。在一旁的九歲多的大女兒火火就受不了了,她總是會淚流滿面地阻止童言無忌的豆豆妹妹,訓斥她不許再提這類“不吉利”的問題。多愁善感的雙魚座火火,已經懂得了死亡意味著什麼。

“媽媽,你會不會死呢?”和孩子一起直面“死亡”問題

大孩子們對死亡的恐懼

的確,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死亡”是最為忌諱討論的話題。在火火九歲多的人生歷程中,她透過繪本閱讀、周圍觀察到的小動物小植物的死亡還有周邊親人偶然的死亡事例中,她漸漸對“死亡”的本質明朗化了,在她眼裡死亡是不可逆的恐怖,是無可挽回的消失。她和家裡的老人家一樣,對死亡抱著敬畏的心理,對未知的死亡“敬而遠之”。

而四歲的好奇寶寶豆豆,對自己的未知領域是充滿好奇的。“死亡”這個神秘的話題,無疑對她而言是很難理解的大問題,因為她不懂,因為周圍的人避而不談或者遮遮掩掩地含糊解釋。在她的認知範圍內,冰雪女王的模仿可以讓死者“復活”,死亡只存在壞人世界裡,好人是可以一直快樂地在世界生存的。所以死亡在她眼裡,除了神秘沒有恐懼。

其實在我的成長曆程裡面,也曾有過對“死亡”的疑問。但是小時候,因為大人們對這類問題採取避諱的態度,全靠我自己的感受和後期書本上的知識,才漸漸瞭解死亡的奧秘。

“媽媽,你會不會死呢?”和孩子一起直面“死亡”問題

成長中逐漸揭開死亡的奧秘

死亡很沉重,我第一次直面死亡是我剛剛上小學時爺爺的去世。他是個很慈祥的老人家,晚年回老家居住,我們見面的次數很有限,但是我深深感受到他對我的愛,他總是一個人在書房裡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過年的時候,他會開心地摸我的頭,跟我說他書房裡面一本本跟他一樣老的書籍。我記憶裡已經記不清什麼書了,但是一直記得他書房外面有一棵很大的桂花樹,總是在夜晚伴著幽幽的香味,我睡著了。多年以後,我每次聞到桂花的香味總是能想起我的爺爺,即使我已經模糊了他的容顏,但是那份沉澱多年的感情似乎是那個香味一樣揮之不去。他的死亡很突然地發生在深夜,當我們趕回老家時,一切儀式已經開始了。我最後看到的是他的畫像放在大廳中央被祭拜著,當時6、7歲的我瞬間覺得死亡的可怕,就是這樣無情地奪走一個人的生命,讓一個人徹底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往後的幾年,死亡還是會不時出現在我的生活中,經歷了我兩個阿祖、奶奶、外公、舅公等人的去世,雖然已經經歷了很多次這樣特殊的離別,但是每一次都讓我難過不已。

怎麼跟孩子解釋“死亡”問題呢?

從我個人的成長曆程中,我的長輩雖然對死亡避諱但是從不欺騙我。我記得初中有個同學,他爸爸去世了,他媽媽知道我是他的同桌後,特意跟我說,她說他的爸爸雖然去世了,但是一直陪伴著他,他爸爸會回來的。在同桌一年的日子裡,我很難理解一個父親離世已久的同齡人,總是跟我提起他爸爸多厲害多偉大。我在想,在他未來,如果知道他爸爸永久地離開了,他會不會陷入一直被遺棄的孤獨和悲傷之中呢?

我初中時無法理解的事情,也曾跟同學討論過這個問題,大家也是無解。我覺得對死亡的感受有一個分離導致的傷感期,過了足夠的時間和情緒的釋放後,這個難過的事情會順其自然過去。所以面對死亡還是得選擇“如實相告”,不能用“善意”的欺騙來替代這種悲傷,因為後期帶了的傷害更大,所謂期待越多,失望越多。

在和孩子一起面對“死亡”問題時,我會跟她們分析我已故的親人們,會跟她們分享我小時候和這些親人們經歷的故事,其實在回憶的過程中也在療愈我自己的心靈。我會告訴孩子們我對已故的他們的思念,我會跟她們說起小時候我阿祖跟我講故事、包粽子的一些小細節,也會跟她們說起我外公很疼我,給我買裙子、出門玩總是帶小籠包等一些好吃的東西回來等小故事。

作為典型的閩南家庭,我家也有紀念親人隆重的儀式,在他們離開的日子,點上香和蠟燭,做一桌他們愛吃的食物祭拜。孩子們面對這些儀式就不再害怕了,她們知道這是曾經疼愛過她們媽媽的長輩。其實亡者在親友記憶裡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也讓我們看到另一種對生命的希望。

其實“死亡”問題是一個很大的課題,看似遙遠,卻又如此接近我們的生活。作為一個成年人,其實也在不斷地學習審視這個問題,甚至我想到了未來對自己死亡的處理,比如遺體捐贈,讓死亡後的自己發揮更大的作用。

和孩子探討“死亡”問題,其實是親子一起成長的契機,面對我們內心翻湧的情緒,瞭解到自己面對死亡的軟弱與無助,我們才能以柔弱的心與同理心去自我安慰和療愈,也才能給孩子安慰和體貼的設想。

生離死別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生活中的困惑,其實這也是一種人生中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