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以傳統崑曲演繹魯迅名著《傷逝》:一個穿越百年至今無解的謎題

文 | 孫芸

2020年12月12日

以傳統崑曲演繹魯迅名著《傷逝》:一個穿越百年至今無解的謎題

崑曲《傷逝》涓生-黎安 子君-沈昳麗

一張桌,兩隻條凳,臺角處一盞街燈,當涓生在舞臺上蜷縮成一團時,忽然覺得,六百年崑曲,與百年前的魯迅,竟有著難以言說的合宜。

魯迅先生唯一的愛情小說《傷逝》,成稿於1925年,上海崑劇院於2003年改編搬上崑曲舞臺,2020年12月,再度上演於南京大華大戲院群劇場。

新編劇,立意是根本,據說魯迅先生寫這篇小說的立意是“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上世紀初的背景裡,涓生是接受了中國傳統教育與西方新文化影響的,能寫作,能翻譯,能教讀,子君是殷實人家女兒,純真,無畏,著迷於才子的言辭舉動,而且她驕傲——“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崑曲表現兩人最初的才子佳人你濃我濃不難,難的是素來宛轉謙抑的崑曲,如何表達愛情的幻滅,與極致的痛苦。

崑曲《傷逝》循的路徑,是籍著崑曲擅言情長細膩,讓細節與情緒漸起漸強,涓生初陷愛情時的患得患失,子君一再確認最初的告白,涓生為生計壓抑時煩燥自憐,子君寄情於小狗“阿隨”引出各種對峙……房東太太算是一面外部照進兩人世界的鏡子,傳統觀念對私奔者的不齒,金錢社會對失業者的不屑,老女人對年輕女子的隱約妒意。這些來自外部的種種力量,迴盪在臺上一生一旦的情感互動裡,愛情的AB面,從最初的濃情蜜意,到細細碎碎的磨折,爭執與爆發,最終當涓生生出退意,他吼向子君那一句:“你不是你自己的嗎?!”擊碎的,何止是情感,更是子君的信念。

以傳統崑曲演繹魯迅名著《傷逝》:一個穿越百年至今無解的謎題

崑曲《傷逝》涓生-黎安

一齣戲能站得住,也賴得演員陣容強。這是有難度的表演,沒有傳統崑曲的化妝、服裝、水袖,演員以本來面目,著民國初期的生活裝扮。誰說崑曲只適合古裝,好演員以表演形成了說服力,三位演員,既有崑曲名家的技藝嫻熟,也有著對角色的深刻理解所形成的表演特質。沈昳麗扮演的子君,一嗔一笑,明朗如清泉,有點任性有點“作”,她演出的人物個性與情感起伏,讓所有女性觀眾“心有慼慼”。房東太太扮演者是丑角胡剛,市井又鬧騰,大波浪再頂個髮捲扭著出來,身上小戲橫生,鮮活了舞臺。

涓生的扮演者黎安,戲份最重,一襲素袍,長身修立,白色的長圍巾是點睛之筆,一則如傳統崑曲的水袖,構成身段變化,二則是道具,在男女主角的情感漸進中,或喜悅共舞,或爭執丟棄。黎安的表演一如既往地細膩,當是借鑑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風格,角色即演員,投入了極重感情。有一幕,涓生一唱一嘆,行至路燈下,當燈光打上面容之時,淚水滑落,如同電影鏡頭般精準定格。最後一幕,涓生獨角戲,得知子君死訊,涓生椎心泣血的唱唸,最終跌倒蜷縮於舞臺中央,扮演者高度投入的情感與準確的肢體語言,觀眾無不動容。

崑曲《傷逝》,以傳統崑曲演繹的,其實是一個穿越百年至今無解的謎題,這謎題在不同年代、於不同的人,均不同解。上海崑劇院的這場小劇場崑曲,以改編者、表演者的滿心誠意捧出,引得所有觀眾屏息靜氣,得觸動,更生出敬意來。

以傳統崑曲演繹魯迅名著《傷逝》:一個穿越百年至今無解的謎題

以傳統崑曲演繹魯迅名著《傷逝》:一個穿越百年至今無解的謎題

圖片 | @崑曲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