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未來還會有李煥英嗎?你在賈曉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嗎……

未來還會有李煥英嗎?你在賈曉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嗎……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

未來還會有像“李煥英”這樣的母親嗎?

看到一個高贊回答:

不是每個母親都能做“李煥英”,未來會更少,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賈曉玲,未來也不會多。

世上有千千萬萬的母親,每個母親疼愛子女的方式各有不同。

世上也有成千上萬的子女,在賈曉玲的身上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未來還會有李煥英嗎?你在賈曉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嗎……

1、李煥英的愛,深沉而濃厚

“李煥英”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在那個背景下生長的女人大部分對子女的愛,都是那麼的無私,那麼的濃厚而深沉。

威·詹姆斯說:

“時代的哲學氣候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

的確如此,每個時代的不同,造就的人才不同,自然而然每個時代的思想、觀念,人生價值觀也會有很大差異。

“李煥英”對子女默默愛護在當時那個年代是常見的,但在現代社會卻是很稀缺的。

當看到李煥英在送走賈曉玲之後,自己把車票退了,一個人在大雪天默默走十公里回家……

這個畫面讓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在上初中的時候,家離學校有點遠,就打算在學校住宿,在辦理完入學手續之後,本想著在回家去拿行李,自己卻聽見廣播站在喊自己的名字:“劉××,你媽媽在廣播室等你,儘快到廣播室來!”

本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因為媽媽一直在外地務工,怎麼會回來呢?

仔細聽了幾遍後,果然就是我的名字,欣喜若狂地朝廣播室狂奔而去。

果然是母親,母親說因為現在開學季,爺爺年紀大了,擔心我和弟弟的住宿問題,就不遠千里專門回來看看我們。

看著瘦弱的母親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內心充滿了溫暖和幸福。

我和母親把行李搬到宿舍後,因為我去的比較晚,只能住上鋪。本想自己上去鋪床的,但是擰不過母親的執著。

看著母親緩緩的爬上去,把被褥鋪展後利索地拿出床單,細心地把每個褶皺都拉平。

看著那麼用心且認真的母親,心裡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有母親真好,有一個如此愛我們的母親真好。”

母親跟李煥英是同一個年代的人,她們表達愛的方式都是那麼的深沉而濃烈。

小時候一直覺得母親不愛我們,常年在外,偶爾回家一次還各種嘮叨和管束。

等到長大後才發現,這些嘮叨,滿含父母的關心;

​這些管束,是對子女愛護的另一種表達。

他們用那個年代笨拙的方式,來表達愛

,但子女卻從未認真傾聽。

​直到父母老去,自己也做了母親,方才察覺他們愛的無私,愛的濃烈。

在電影院裡,當我哭得像條狗時,我11歲的兒子笑嘻嘻地說:​“媽媽,你哭啥?”

​在他看來,他媽媽可比李煥英幸運多了:

​每天臭美愛打扮,想幹啥就幹啥,能賺錢能花錢,絕不會為省5塊錢路費,在大雪紛飛中走上10公里……

​孩子的不感動,讓我欣慰:

​我們這代女性,終於不再是“忍辱負重”的代名詞,而是我們自己。

​這是一代代女性努力的結果,新一代的母親又有了專屬自己愛的方式,下一代母親也會有屬於他們愛的表達,我們要理直氣壯地把這做派和精神傳承下去。

一位作家這樣寫到:

“對《你好,李煥英》感觸最深的,應該是70年代後期、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生的那群人。

這群人,包括我自己,見證了貧困苦澀且力求革新的中國,也有過忍辱負重的父母。”

未來也許會有很多個“李煥英”,但是未來的“李煥英”可能不是現在的表現形式,可能是大張旗鼓地說“我愛你”,可能是每天的一個擁抱,一頓飯,一句關心的責罵,一次無奈的妥協,一聲“你在那邊過得好不好?”……

未來還會有李煥英嗎?你在賈曉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嗎……

2、對父母的孝,要趁早

季羨林在《永久的悔》中,他寫道:

​“我真後悔,我最不該的,就是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

有多少人是季羨林,又有多少人在賈曉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為什麼這麼的火爆,因為它裡面表達了賈玲對母親的遺憾,​這份遺憾又何嘗不是觀眾的遺憾呢?

洞見一位作者寫到:

這世界的遺憾有千萬種,可沒有哪一種能超越與父母分別。

是啊!

子欲孝而親不待的無能為力

,讓多少子女悔之晚矣。

老公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泣不成聲,對父親的虧欠與自責讓他聲淚俱下。

記得公公那年去世時只有52歲,在去世的前幾天,老公都打電話問公公的身體情況。

婆婆和大姑姐都說已經好的差不多了,勸我們別回去了,回去也沒有什麼事情,我們也很放心的答應了。

誰知天意弄人,在公公去世那天早上,大姑姐急匆匆跟我們打電話說讓我們趕緊買最快的火車票回去:爸快不行了,趕快回來見最後一面。

老公聽到這個訊息後方寸大亂,不知如何是好。後來冷靜下來以後,我們買了最快的一趟火車往老家趕。

誰能料到,當天晚上6點到公公就去世了,老公還是沒能趕上。

這件事在他心裡一直是個很深的遺憾,每到清明節時,他都會趕回去掃墓,似乎這樣可以彌補自己心裡的愧疚。

對於盡孝,​我們總想再等一等,等到自己功成名就,等到自己家和人圓,等到自己實現夢想,等到自己有足夠時間。

但卻從未想過,自己在奮力奔跑時,父母也在慢慢老去。

​電影《後會無期》中有句經典臺詞:

​“每一次告別,用力一點;多說一句,可能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後一眼。”

​我們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先來,也無法預料一次的分別,是否會造成終身的遺憾。

​人生那麼長,卻又這麼短,短到我們來不及與父母說聲再見,來不及再認真看他們一眼。

​別再任性妄為,別再浪費時間,別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別等到遺憾,才明白“其實,我本可以”。

未來還會有李煥英嗎?你在賈曉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嗎……

3、父母的愛要懂,父母在,及時盡孝

人啊,總要經歷傷痛,或者為人父母之後才會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有人說:

“最後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再沒有任何人,能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一度很討厭父母對她生活的干涉,甚至跟父母對著來:

高中時不讓吃辣,不讓吃冰,十點之前必須回家;

上大學了,又逼著她學不喜歡的專業;談戀愛了,父母也恨不得坐著火車來監視。

她受不了這樣的生活,於是辦理退學,和男友出去旅遊。

父母氣急敗壞,爸爸更是撂下狠話,要和她斷絕關係。

直到她獨自在外闖蕩了幾年,所遇到的每件事,都成了不聽話的懲罰。

沒有文憑,求職困難,處處被人看笑話;經常吃辣,導致胃痛難忍;

不聽勸告,和男友出走,最後只能露宿街頭……

直到這個時候,她才真正理解了父母。

長大後才懂得,父母的每一句“為你好”都是真的為你好。

長大後才懂得,父母的每一句嘮叨,都是打心底裡對你的疼愛。

​長大後才懂得,沒有什麼比愛父母更重要,也沒有什麼能比陪伴更貼心。

​有人說:

“對於父母,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前幾天回去看媽媽,給媽媽拿了一點餌塊,還拿了2罐蜂蜜,拿過去媽媽馬上就炒了一份餌塊,還給每個人衝了一杯蜂蜜,嘴裡還知足地說:“女兒給買的餌塊和蜂蜜,喝起來就是很正宗。”

你看,其實父母是很容易滿足的,不需要多麼華麗的語言,不需要你有多麼豐厚的物質。

需要的只是子女偶爾的陪伴,一個關懷的電話,一句遠在天邊的問候而已。

​父母與子女只有這一生的緣分,無論相處多久,一定要記得,彼此珍惜相聚的時光。

​因為無論愛與不愛,下輩子,我們都不會再次相見。

《百年孤獨》中說:

​“父母健在的時候,你和死亡之間有一層墊子;父母離開以後,你就直接坐在了死亡上面。”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所以趁父母還有健康的體魄,趁父母還能對我們指手畫腳,趁電話的那頭還有牽掛你的人,我們還有盡孝的機會,及時盡孝,多陪伴父母,做自己能做的。

未來還會有李煥英嗎?你在賈曉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嗎……

4、寫在最後

賈玲的《你好,李煥英》表達了父母和兒女之間剪不斷的親情,深厚而感人至深。

藝術來自生活,但生活往往比藝術更加令人心酸,更加令人感動。

我們看到了賈曉玲的悔,也看到了李煥英的愛,那我們不能讓這種“悔”重蹈覆轍,讓這樣的“愛”陪伴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

有時候對父母,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一句“我愛你”,抵過無數“對不起”。

如果沒有機會,也千萬不要太難過。

因為你過得好,就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文/蕭家俠女

大家好,我是蕭家俠女,一個喜歡記錄生活,感悟人生,閱讀寫作的文藝女俠!和大家一起閱讀成長,遇見美好!

關注我,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感恩每一個耐心閱讀的你們!

有幸遇見你,點個贊在離開唄!

未來還會有李煥英嗎?你在賈曉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嗎……

免責宣告:本文所有圖片都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本人刪除,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