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平朔記憶」漫談學英語那些事兒(2)

「平朔記憶」漫談學英語那些事兒(2)

學英語氛圍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開啟國門以後,我們才發現英語作為全世界的通用語言,已經成為我們與外國交流溝通的重要工具。我們要想融入世界就必須首先學好英語。在與外方真正接觸以後,我還發現世界上很多前沿的科技成果(尤其是計算機程式設計)方面都是用英文表述的,我們只有學好英語才能學到國外的先進管理及技術,才能更好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當年學英語已經蔚然成風。記得1982年中央電視臺從英國廣播公司引進了國內第一部情景會話英語教學節目《Follow Me》(《跟我學》),當時很多人都按時收看。為了買一套《Follow Me》配套教材,當年在新華書店購書的長龍總是排得很遠……而1985年來到平朔以後,我才感到學英語的環境及條件真是太好了,大家學英語的勢頭堪比後來很風行的“李陽瘋狂英語”,有些英語愛好者還自發組織的英語角、英語Party,中外雙方總能在很放鬆和諧的氛圍裡自由地交流。

在那個年代裡,英語學習資料非常缺乏,簡單的《英語九百句》及《新概念英語》教材被我們都翻爛了。由於當時還沒有復讀機等便捷的英語學習工具,我練聽力時頻繁倒轉磁帶而用壞了兩個磁帶錄音機。最初突擊學英語時一直找不到好方法,無論如何努力總感覺好像是重拳打在了棉花上,用功雖不小卻總被反彈回來。不過,在很多時候“

慢就是快,少即是多”,

其實學英語並沒有什麼捷徑及訣竅,唯有“重複、重複、再重複”。我們只需要聚焦一套英文教材並持續地下笨功夫,才能最終學有所獲。

當年,在平朔現場工人中還經常用一些類似兒歌的順口溜來助學英語,例如:“我用am,你用are,is連著她他它”;“Monday星期一,你我坐飛機,Tuesday星期二,你我是夥伴,Wednesday星期三,你我爬大山,Thursday星期四,你我去考試,Friday星期五,你我敲大鼓,Saturday星期六,你我瞎忙碌,Sunday星期天,你我大團圓”。現在談起當年這些英語順口溜,總能讓人回想起1999 年的春晚上,趙麗蓉用唐山口音背誦“點頭yes,搖頭no,來是come,去是go,要打招呼喊hello”的詼諧情景。

雖然當時我們工作很忙、也很累,但業餘時間過得卻很充實,那時下班以後我還參加了一些業餘學習班,當時“英語、計算機、駕車”是我們安太堡礦員工對人炫耀的資本。每逢休息天我們還經常參與外方人員舉辦的派對(Party),或者到外方家庭別墅中參與“家庭招待會(Open House)”活動,或者與外方人員一起吃飯(自助餐、燒烤、閒聊練英語口語)、娛樂(看衛星電視、看美國影碟原文大片兒《Superman》等)、聚會(閒聊、拍照、學習英文俚語及習慣用語)。

當時,我的計算機合作伙伴布什先生負責集中管理外方從國外帶來的影碟或錄影帶(供外籍人員及家屬借閱),並負責外方重要活動的攝像錄影工作。為此布什還在安太堡IBM S/36小型機上開發了“影碟及錄象帶管理軟體(Tape Library)”。當時,為了突擊學習英語,我經常“違反規定”向布什那裡借一些英語原版錄象帶,回到家在自己家的松下錄象機(松下G33)上反覆觀看。當年我家的錄影機正是以“看外國錄影帶、學習英語”為由頭而購買的。

我學習英語的經歷表明:學英語的環境及氛圍很重要。記得2009我在巴黎公出之餘遊覽時,湖北籍華人導遊告訴我,歐洲很小,歐洲各國人員交往也方便,這裡不少人最起碼粗通一兩門外語。由此看來,學英語語言環境很重要,如果沒有明確的用途,也沒有相應的環境,我們就沒有必要死磕英語。

突擊學英語

當年安太堡礦中外方合作期間的“第一工作語言”是英語,而我們平常所學的“生活英語”根本滿足不了當時中外合作及實際工作的需要,因此全面學習各類專業英語詞彙(計算機技術、西方會計、財務管理、物資採購庫存、煤炭生產及裝置維修等)及其習慣說法,就成為我們當時練習並提高英語“聽讀說寫”的重點內容之一。

當時,我所接觸的安太堡礦計算機技術資料、MIS系統螢幕介面、各類統計報表及相關憑證全部採用英文,會議彙報材料及其各類公文(備忘錄、制度及標識)也都是英文。因此,熟練應用各類專業英語及撰寫英文備忘錄等文書,就成為了我們與外方合作工作必備的基本技能。至今我還保留了一些自己書寫的英文備忘錄、計算機管理制度規程等英文文件,現在有些已經拍照並形成了電子影印文件永遠存檔留念。

當時,在安太堡礦幾乎看不到單純的中文文件資料,根本看不到中文報紙(中方規定:出於對外保密需要、任何中文報刊及檔案都不準帶到安太堡礦辦公室裡)。每週二早上在周例會上,我需要用英語口頭及英文書面報告向資料處理部美方經理彙報上週工作進展及完成情況、存在的問題及本週的工作打算等。記得當時的外方召開的周例會很簡潔,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其他會議也很簡單實用。那時,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英語在學習工作中的重要性,學習英語的確是我們與國際接軌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其實,練習英語口語沒有啥捷徑,英語終歸是用出來的,而不是死學硬背來的。我們最關鍵的是要想方設法與老外對話,一定要捨得臉面,不要口羞,無論啥場合都敢厚著臉皮給人當翻譯,一定要給人呈現一種“被非英語專業耽誤了的翻譯官”的氣質與風範。當時,我有句呂氏名言——“臉皮厚、學得透;臉皮薄,學不著”。當年我很羨慕那些專職翻譯人員的瀟灑,尤其追崇那些英語具有母語水平的高階翻譯,當然更想自己也成為一個熟練運用英語的人,但可惜天生口拙的我卻沒有這個可能,只能想方設法尋求“捷徑”用另外一種方式彌補“短板”了。

其實,學說英語就像我們在KTV“唱卡拉OK歌曲”一樣,一定要大膽無恥地喊出來,發音不好也沒關係,只要能愉悅自己,反正痛苦的又不是你。說起英文歌曲了,當時我們喜歡聽一些經典的英文歌曲,例如:《友誼地久天長,Auld Lang Syne》、《昨日重現,Yesterday Once More》、《Do Re Mi》、《玲兒響叮噹,Jingle Bells》),但卻不太會唱,而我們極少能完整唱下來的英文歌曲也就是《Happy new year,新年快樂》、《Happy birthday,生日快樂》。

另外,我們平時沒事也可以看些英文詩詞、收看電視廣播英語節目、欣賞英語歌曲,感受一下英語的韻律;有機會就去聽技術交流講座;週末再去看看好萊塢原聲版大片,而有些東西本來就是我們工作和生活所涉及到的內容,並不需要刻意地去擠很多時間苦學,只要是有心人,處處時時都是學習的機會。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因為學習的苦需要你主動去吃,而生活的苦,你躺著他就來了。總之,你吃不了學習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

在專業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我每天都在努力學習,也明顯感到自己每天都在進步,用當時時髦的Chinglish(中式英語)來說就是——“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從此外方經理就經常給我分配工作,從而使我獲取了比別人更多的鍛鍊機會。

學習專業英語

當年我除了與外方人員交流溝通的“語言關”以外,閱讀英文資料成為了自主學習工作中最大的“攔路虎”。當時我的英文基礎非常差,根本無法應對強大的工作壓力,語言不過關就無法向外方學習先進的管理及技術,甚至還有被外方辭退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我不得不在突擊英語口語的同時,又全面強化對專業技術英語的學習力度。

當時有些外方人員很傲慢,在技術上也比較保守,最初中方人員處處受到限制,甚至連看計算機技術手冊的基本權力都沒有。當時,外方人員蒂姆。布什就曾經將計算機主機房裡一些他認為重要的英文資料拿到了他的辦公室(不讓我看這些資料),更為可氣的是:布什在丟棄處理過期的計算機英文技術資料時,或許出於技術保守或保密等原因,竟然命令我首先用碎紙機將資料粉碎以後,然後才能扔到垃圾箱裡。這種情形令人非常痛心與憤慨,但我卻又無可奈何。

當年我們在安太堡礦英語環境中猛學英語,恐怕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所有檔案資料、交流溝通全部都是英語,我們也只能在英語環境中頑強地成長。對於那些專業技術英文資料,我們就算請翻譯專家花費大量的時間翻譯成漢語,也無法滿足我們高效工作的需要,何況那些不懂專業技術的專職翻譯也不一定能翻譯準確。

當年對於我們這些專業技術人員來說,讓翻譯人員去翻譯晦澀難懂的專業英文資料,這可能也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的多餘事兒。因為我們很多專業人員都懂些英語,因而我們直接學習專業英文資料上手也很快。何況我們所接觸的這些專業技術英文文件資料並不是給不懂英語的普通員工使用的,很多英文文件資料都是僅供我們專業人員使用的。

我們資料處理部是當時唯一不配備專職翻譯的部門,因而中外雙方技術人員的學習、工作交流,都是面對面的自主交流。當時很多專業英文術語及計算機技術是專職翻譯人員搞不懂的,因此,即便是再難的技術問題、再晦澀的英文資料,我都需要自己和老外直接溝通。當年的國內大學不可能像現今的清華、北大等名校那樣普遍進行“通識教育(通用知識)”,我們很多學生是在“填鴨式”和“考試型”英語學習環境下學習的“速成英語”,因而英語考試成績跟實際應用中的英語水平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我們當時大學畢業生見識少,不重視英語口語、英語詞彙少、英語溝通基礎也很差,當時學的基本上都是“啞巴英語”。而我們理工科學生漢語及英語溝通及寫作能力更是普遍不行,加之我與人溝通情商及技巧都不夠,因而最初與外方人員交流溝通很困難,學習能力及工作能力很難充分發揮出來,因此當時我們一切都得從“苦學惡補英語”及強化溝通技巧做起。當年,即便是專職翻譯人員的“英語讀聽說寫”能力也是很有限的,國內除了幾所名校的英語專業畢業生還比較優秀,其他院校的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能力都相對弱些,主要是當時缺乏真實的英語環境。

當時,我們的英語應付一般工作還湊合,但與那些正規翻譯人員就相差的太遠了,要想做到完整準確翻譯太不容易了。對於我們理工科技術人員來說,如果想要研究並折騰點東西出來,不直接研讀英文文獻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輕視甚至抵制英語的話,那就無法直接學習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及技術,因此當年我們就充分利用中外合作的大好時機,十分珍惜安太堡礦難得的英語環境,自覺地學習並利用好英語,積極與外方合作交流,從而避免因英語不好而固步自封。

在後來我與美國SSA、德國SAP及西門子等跨國公司交流溝透過程中,我的英語能力給我助力很大、添彩不小。一直以來,ERP、EAM等國際知名的商品化工業套裝軟體的相關文件全是英文,而英語則是我走向世界的語言橋樑及溝通利器。

那些年,我先後被SSA、西門子等公司聘為行業諮詢顧問,並取得了相關的資質證書,例如:1994年5月我獲取美國SSA公司的BPCS-PM(EAM)的實施證書。記得當時SSA公司還透過安太堡礦北京辦事處的飛機還給我運來了一大箱子BPCS系統成套的英文資料,而這些英文資料則成為了我全面研究ERP系統的最初英文資料,至今這些英文資料還儲存在我家裡的地下室裡。

(未完待續)

以下為本文其他部分的連結:

「平朔記憶」漫談學英語那些事兒(1)

「平朔記憶」漫談學英語那些事兒(2)

「平朔記憶」漫談學英語那些事兒(3)

「平朔記憶」漫談學英語那些事兒(4)

「平朔記憶」漫談學英語那些事兒(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