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這個世界正在悄悄幫你懲罰那個不愛的自己

這個世界正在悄悄幫你懲罰那個不愛的自己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名利權情,沒有一樣不辛苦,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

這是于娟在生命日記《活著就是王道》裡面寫下的話,她是海歸博士,復旦大學的優秀教師,初為人母的她在30歲被發現乳腺癌晚期。她利用在病房裡與病魔作鬥爭的間隙,用學術研究的精神和寫論文的方法在生命的最後光景寫下珍貴的生命日記,當你讀到這些文字,她離開這個世界已經整整七年了。

在文章中,她坦言胡吃海喝、暴飲暴食和夜裡從來沒有在12點之前睡著過是她這麼年輕就罹患癌症的先決條件,那間許久之前曾經住過的甲醛超標的房子是重要誘因,為了應付各種考試拼了命的徹夜學習讓身體的免疫力雪上加霜,癌症就這樣找上了門。

在文章的最後,她寫到:“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幸福。”

在生命的最後,自覺看穿世事的她“如果有時間”的時候,孩子、父母和另一半都列入日程安排,但遺憾的是,在這個清單裡面唯獨缺了她自己。

這個世界正在悄悄幫你懲罰那個不愛的自己

在我們的文化裡,“自己”是一個不能總提的字眼,因為這會被認為是自私。

作為公民,相比較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奮鬥,為了國家甘願當一枚螺絲釘,才是好的。

作為兒女,相比較你想疆界分明的與父母相處,對父母無條件的孝順,才是好的。

作為父母,相比較成為你自己,為孩子成長花費掉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才是好的。

做螺絲釘、孝順的女兒、無條件犧牲的媽媽確實是更安全和更簡單的選擇。一是因為這樣做更符合社會主流的價值觀,更容易引起共鳴並得到認可,二是因為之前有太多的範本在那放著,循規蹈矩做起來會更得心應手。

而做自己這件事上就難得多,你要靠自己披荊斬棘的開闢出適合自己的那條路,這張屬於自己的人生考卷因為每個人內容的不同,可以參考的東西不多,也沒有正確答案可以抄襲,只能用試錯的方法尋找到更準確的答案。

當連做自己都是不太可能的事,那麼談愛自己就更是奢侈的事。

你會認為一切為了什麼(國家、父母、工作、孩子……)的時候感覺更理所應當,而一切為了自己所做的事都顯得自私自利。在這種大前提下,愛自己不可能成為心安理得的事。

我一直相信,這個世界存在著一種神奇的能量,這就是吸引力法則。也許你會有這種感覺,當你從心裡特別想做成一件事的時候,你說擁有的各種社會資源都會暗暗的幫助你做成這件事,在不知不覺中。

如果你的內心堅定的愛著自己,你會發現周圍的一切都更溫柔和友善了,如果你不能悅納自己,你就會感覺別人普通的眼神中似乎也藏著挑剔。

比如對於旁人的一句無心的負面評價,當可以全然接納自己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句話說只是說的不算恰當而一笑而過;如果你正和自己較勁不能接納自己的這一缺點,你也許會因為這句話惱羞成怒而跟別人爭執不下。

當我們愛著自己,會不自主的從外在衣食住行和從內在的思維和內心都給到自己更好的,也會吸引這個世界裡更正向的、優質的資源來到你的身邊。

當我們不愛自己,會覺得自己配不上那麼好的東西,什麼品質追求和內心的豐盈,每一天湊合一下不就過去了,這世界裡的各種美好就會慢慢離你越來越遠。

那些還沒步入老年就被各種病痛折磨的人,大多都是為了什麼而過度犧牲而透支了自己,因為這個世界正在悄悄的幫你懲罰那個不愛的自己。

愛自己並不是吃好穿好那麼簡單膚淺的事,愛自己的大前提是看到自己。而這相當不易,所以美國心理學家斯考特·派克,將認識自己這條路稱為“少有人走的路”。

之所以不易,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個所謂的“自己”中,有太多黑暗、太多痛苦,我們不想面對。

這個世界正在悄悄幫你懲罰那個不愛的自己

當你不能做自己,你就只能做你預想成為的那個人,這感覺如同你在看你自己演的電視劇,而你是這個電視劇的導演兼主演。但總有那麼一天,你凝視著電視劇裡的另一個你的眼睛說:“你騙的了別人,騙不了我。”

我的經驗是,當那一天不經意到來的時候,抑鬱的感覺會鋪天蓋地,因為你顛覆了之前所有的三觀和認知系統,在新的系統建立起來之前,認知迭代的過程就是你重塑自我的過程。

誘導你的那一天到來的那個因,有可能是一場不小的疾病,一個不小的打擊,一個人的某一句話,或是你現在正在讀的這篇文章。

每個人心裡面都住著一個完美的自己,我們總在努力而不自知的扮演著那個人,讀過的書和賺到的錢都充當了道具,有時候我們會在美圖秀秀裡看到那個久違的、貌似完美的自己。

接納真實的自己看似是一瞬間的事,但每個人一路走來都充滿苦痛。無數哲人也論述過這一道理,如薩滿依格加卡加克曾說:生命遠非人智所及,它由偉大的孤寂中誕生,只有從苦難中才能觸及。只有困厄與苦難才能使心眼開啟,看到那不為他人所知的一切。

所以,擁抱你的痛苦,這是成為你自己的必經之路,就像有一位作家終於承認抑鬱是自己才華的一部分的時候,終於跟自己達成了和解。

想要擁有強大的內心,途徑之一是經濟上獨立,不再依靠父母或別人給你錢,這樣你才有底氣跟他們叫板。

轉變你的思維模式,讓認知迭代升級,你不必再辛苦地維持乖乖女的外在形象,你要學會活的更自我,更加關注自己的喜怒哀樂,讓自己活得開心。狠下心來,不再顧忌不孝不聽話就是大逆不道的那些條條框框,去過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再優秀也會有人對你不屑一顧,

你再不堪也會有人視你如珍寶。

你缺的,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配角;

不缺的,是來自生命深處對自己的讚賞。

其實別人怎樣對你都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做自己!

在文章最後我想把卓別林在70歲生日時寫給自己的詩送給大家,希望我們可以領悟其中滋味而不用等到70歲。

希望你也可以愛上自己,

如同我們。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