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八十年悠悠歲月,姑嫂演繹深摯感情

這是我86歲的母親寫的,真摯情感打動人心。

人們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大家庭裡,婆媳、妯娌、姑嫂有時上演些精彩的戲。家庭背景,教育狀況,個人素質各異,矛盾難免。幸運的是幾位嫂嫂都關心愛護我,從未發生過沖突。有的是天各一方,未朝夕相處相處。與我關係最密切,相處時間最長的是大嫂。

大嫂結婚時,我才五六歲。大哥在外求學很少回家。母親怕嫂嫂寂寞,就派我與大嫂住一間臥房。大嫂沒有文化,晚上和我一起學習,讓我教她讀書認字。她炒菜,我站在灶臺前觀看。她說:“出去耍,出去耍,不要礙手礙腳的。”七八歲時,我主動幫助燒火擺飯,有客人時,她也需要我這個幫手,我們配合得很好。端午節一起包粽子,春節共同做黃粑。嫂嫂針線活很內行。先教我做鞋後教我繡花。我外出讀書以前,幾乎每年都給我做兩雙鞋。她與人打會要進餐館吃飯,就到學校叫我去吃。這是我平生第一次進餐館。有時,大嫂還會帶我去走人戶吃酒席。

舊社會,很多人吃不飽飯,更不能奢望吃肉了。我家每月吃兩次肉,稱為打牙祭,我特別喜歡吃瘦肉。我十一歲那年,有天傍晚放學回家,嫂嫂說:“今天中午打牙祭,我給你留了半碗瘦肉在櫥櫃裡,你去端來吃嘛。”我高興地直奔廚房,書包都來不及放,站著就把那半碗冷肉吞進肚裡去了。今天回憶起都好笑。現在的少年兒童恐怕還認為我在胡編哩。

我外出工作後第一次回家是大年三十下午,大嫂正在廚房忙碌,見到我高興地連聲說:“七妹回來了,七妹回來了。”親熱地問長問短,歡歡喜喜地吃團年飯。我到地區開會、學習或路過瀘州,每次都必須去看望大嫂。她平時話不多,我一去總有說不完的話。

粉碎“四人幫”後,大概是1978年,我去探望她,她特別高興。“現在好了,大家都不捱整了,全家都提了工資……”說著,開啟衣櫃給我看。新衣新褲大半衣櫃,一年四季都齊全。

大哥很少回家,大嫂只有一個獨生女兒,母女相依為命。女兒成家以後,她就帶外孫。女兒女婿都孝順,下班回家做家務。大嫂七十歲後就過清閒日子,頤養天年。

到了耄耋之年,大嫂更加思念親人,每次探望她離開時,她總是依依不捨地告別。有時送我到車站直等到車開走了才眼淚汪汪地回去。那年,我和姐姐去看她,走時,她傷心地哭了,說怕再見不到了。我們走後,她就生病住院。以後,儘管想念大嫂,也不敢貿然打擾了。有一次,我先到侄子家瞭解一下情況,決定飯後去看大嫂。侄兒媳婦說:“你上次走後伯媽輸了幾天液,最好不去。”說著就打電話叫侄女來,侄女也懇切地勸我不去,不讓她知道我去瀘州。我送去的禮物也假說是別人帶去的。

大嫂九十六歲那年,我和老伴帶著幾個女兒女婿一大幫人去看望她。怕給他們添麻煩,沒有事先通知。下午去時,嫂嫂親熱地拉著我的手挨著我坐,高興地連聲喊七妹七妹,大家有說有笑,愉快地交談。這是和大嫂最後一次歡聚。

清心寡慾壽自高。九十八歲時,嫂嫂壽終正寢了。沒有發病,未進醫院。她像平常一樣吃早飯,上午九點過一點感覺身體不大舒服,一會兒就平靜安祥地閉上雙眼。大嫂是一位平凡普通賢惠很重親情的家庭婦女,為我們家操勞一生。我永遠懷念大嫂,祝大嫂在九泉安息!

歡迎關注“知秋說詩”,美情美文,與子同好

八十年悠悠歲月,姑嫂演繹深摯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