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散文 || 茶心禪味 清靜靈透

茶水清潤,有人喝出了欣悅,有人喝出了寂寞,有人喝出了詩意,有人喝出了禪味。茶心禪味,本是同根之花,枝葉相纏,盤根錯節。人生若無一盞茶水相伴,猶如缺失一位善解人意的知己,少卻了一份生活的滋味。

唐元和六年,詩人盧仝收到好友寄來的茶葉,素有“茶仙”之稱的他,得此饋贈,欣喜若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好茶若無好友分享,滋味也減了一半,於是趕緊邀韓愈、賈島等好友,至太行山下的桃花泉煮飲新茶。水沸茶濃,香霧嫋嫋,著名的“七碗茶歌”亦就此誕生。彷彿是盧仝持一支茶香四溢的筆,妙句天成,寫下了品茶帶給人們的美妙情境: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散文 || 茶心禪味 清靜靈透

一杯清茶,竟能讓人潤了澀喉,除了煩憂,潑墨狂書,羽化登仙。可見,茶絕不只是僅僅滿足口腹之慾的飲品,它還能帶給人廣闊遼遠的精神世界,讓靈魂在茶中輕盈起舞,讓思想在茶中沉浮跌宕。

從古至今,茶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並非達官貴人或才子佳人的私享,當年蒲松齡擺茶攤,以免費茶水換過往行人腹中的離奇故事,廣泛蒐集民間素材,寫就《聊齋志異》。下苦力的腳伕,吆耕牛的農人,都能喝茶一解乾渴、振奮精神。茶如此親民,世俗的煙火中,離不開它的身影,就算在才子佳偶書房中,它也常常擔當著愛情的使者。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寫著她和丈夫趙明誠品茗行令的趣事。飯後夫妻二人喜愛對坐烹茶,滿屋書史,誰能猜中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誰就算贏,能先飲香茶。李清照博聞強記,更勝一籌,常常開心得“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一派嬌憨,反而無法好好品飲。“賭茶”為這對小夫妻增添了不少樂趣。

散文 || 茶心禪味 清靜靈透

中國是茶的故鄉,據歷史文獻考證,中國人發現茶、飲用茶,始於神農時代,至少已有4700多年的悠久歷史。但在唐宋,茶文化達到了一個巔峰,唐朝陸羽用一生心血寫就的《茶經》,至今無人能越其左右。

陸羽出生後是個棄兒,被遺於路旁,智積禪師好心將其收養,在寺廟中伴著青燈古佛長大。陸羽不喜歡唸經,卻愛飲茶泡茶,師父想讓他多多誦經、精於佛法,不准他一味沉迷於“茶味”中。陸羽便立下志向“喝遍天下的水,飲遍天下的茶”,十一歲時離開寺廟,品評天下名茶。陸羽細心品鑑怎樣的水是好水,泉水、井水、河水、江水、雨水、雪水的各自特性,如何才能泡好什麼樣的茶,是大有講究的,水與茶的相遇,就像人和人之間的邂逅,自帶“磁場”,倘若“對味”,便是風和日麗,倘若“相逆”,便是驟雨狂風。

蘇軾在對水的執拗上,也有著宛如科技工作者的嚴謹態度。當年蘇軾謫居宜興,十分鐘情於金沙泉水,常常派遣童僕前往金沙寺挑水用於煮茶,童僕認為每次往返勞頓,爬坡上坎太過辛苦,起了偷懶心思,悄悄在桶裡裝上普通河水,回來烹茶呈給主人。蘇軾嗅其茶香,觀其茶湯,親啜其味,立時皺眉道:“這水不對!”後來,蘇軾製作了兩種不同顏色的桃符,分別交給童僕和寺僧,每次取水,童僕須和寺僧交換桃符,這就無法偷懶換水了。

蘇軾對水質挑剔,煮水的水溫掌握也頗講究,他總結了一套實用經驗:煮水以初沸時泛起如同蟹眼魚目狀小氣泡、發出仿若松濤之聲時為適度,最能發新泉引茶香,若煮沸過度,則謂之“老”,失去鮮馥口感。

散文 || 茶心禪味 清靜靈透

陸羽也好,蘇軾也罷,若只看到他們對煮茶的“苛規戒律”,反而是背離了“茶中君子”的真味。真正愛茶懂茶的人,怎樣選茶具、定水溫,將一個個步驟按部就班做好,只是屬於“表層”的東西,真要品出茶禪真味,需要修煉的還是內心。陸羽和蘇軾能為茶文化留下經典瑰寶,最重要的,是這兩人皆是“天真純粹”之人,他們的心,與茶是無聲相通,一泡一飲,一嗅一嘗,已是平常日子的無聲修行。

林清玄一生嗜茶,他聽人說泡碧螺春的水七十度時,茶水最好喝,於是也曾擺出一絲不苟的實驗架勢,在家裡茶几上擺放了一溜玻璃杯,分別是六十度、七十度、八十度、九十度、一百度的水,逐一品過。果不其然,七十度的水最能綻放碧螺春的香甜回甘。雖實驗成功,但他很快就自省道:當時喝茶就是這樣技術性的。我慢慢發現,這樣喝茶,並不能進入茶的心。

什麼是“茶的心”呢?在茶中,喝出一絲禪味,而非板正嚴刻的技術,便是與茶有了最好的“相遇”。喝茶品茗,不僅要有“好水”來遇好茶,還需有一顆內在修為深厚豁達的心,赴這一場“君子之約”。

散文 || 茶心禪味 清靜靈透

茶讓人變得寧靜平和,看茶葉在水中舒展的過程,內心也被熨帖,打開了褶皺,袒露出悲喜。在沸水中,彷彿“倒帶”,又能見茶的一生,成長、採摘、發酵、萎凋、靜置、殺青,歷歷在目。

茶從黑暗的沃土中,生根發芽,向著天空和白雲成長。採茶女纖纖細指,摘下青綠嫩葉,放在鐵鍋中揉捏成行,水汽若有若無地升起,原本稚嫩葉片,漸漸受熱蜷縮,像是蒸發了身體的淚,留下了可抵歲月風霜的堅強。製茶的過程,像一個人從天真走向成熟的旅途,高溫試煉著毅力,在磨礪中不斷成長,終究脫去年少的稚氣,有了如今堅毅從容的模樣。茶葉在水中沉浮,彼此糾纏又彼此相融,一生來來去去,奇妙的輪迴,化成此刻一杯清香。

飲茶之人,倘若有慧根天成,在杯中便能體味乾坤運轉,百態炎涼,再熱烈的滋味嘗過後,最終還是歸於淡然。茶的心,禪的心,都是淡的,哪怕入口苦得人靈魂一緊的苦丁,一口一口,一杯一杯,還是逃不開一個“淡”字,誰能悟透它,誰才是和它真正相逢。

世間愛茶者眾,有人一板一眼,將喝茶的整套儀式做足,即便錯了一道程式,都要推倒重來。這樣的喝茶方式,能讓我大開眼界,也能體驗繁瑣莊重的“茶文化”。我更喜隨性自在,喝茶只求小小一點禪之頓悟,太過盛大莊重的規條,反而覺得是束縛。

散文 || 茶心禪味 清靜靈透

喝茶於我,向來是樁簡單的事,回老家小住,端一杯茶,握一卷書,閒閒地走到水邊,尋塊青石板坐下。陽光的碎影落在水面,也落在書上,微風調皮地吹拂紙張,翻幾頁書,喝一口茶,茶香與書香彼此交匯,陽光洗刷著它們,發出了嶄新而別緻的味道。這一刻,心中靜如深湖。

即便在都市,有時吃過晚飯,夜幕漸漸垂下,星月如燈,一盞盞在天空點亮。搬一把椅子,坐在陽臺喝茶,茶已經過幾泡水,滋味淺淡,僅餘一縷回甘和幽香。這就是此刻最適宜的茶了,它和微涼夜色一般,淺淡地靜謐,默默地安然。

喝茶的人,並非不愛熱鬧,但真正進入茶禪一味的境界,門外的萬千喧譁,都隔成了對岸遠遠的聲響,它們依舊活潑潑地存在,卻不會再打擾到你,此刻清靜靈透,在漸漸冷卻的茶湯中,生命隨水而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