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靖難煙雲——朱棣的發家史」——(二十九)

東昌府的捷報傳到朝廷的時候,已經到了建文三年正月,朱允炆很高興,到太廟燒了幾根香,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了他爺爺,朱元璋要是泉下有知,看到自己的兒子和孫子打的熱火朝天,不知道該作何感想。

有人歡喜有人憂,回到北平的朱棣滿臉愁容,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可如今損失了張玉這員大將,都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不得不讓朱棣感到肉疼。

“殿下,我曾向您說過,我軍只要出征必大獲全勝,但是要有兩日的挫折,現在想起,兩個日字便是昌,從這以後我軍必所向披靡了。”

道衍看到朱棣有點消沉,便跑來給他打氣。

這種不靠譜的說法也就能忽悠一般人,朱棣明白道衍這是好意,手下的將士還得需要自己去激勵。

從哪裡丟的人,再從哪裡撿回來就是了。

二月,朱棣決定再次南征,臨行前召集眾將士開了一次戰鬥動員大會,在會議上,朱棣對將士們在歷次戰役中表現出的忠勇表示了肯定,接著話鋒一轉,對在東昌一戰中一開始便潰敗而退表示了否定,透過舉例“白溝河一戰中,南軍先逃跑才被我軍擊潰”,論證了“怕死之人必死,而奮不顧身者往往生還”的道理,傳達了“怯懦輕敵者定斬不饒”的會議精神。

先揚後抑,先誇後罵,搞好了思想工作,佈置好了作戰計劃,朱棣很快就率軍南下。

南軍這邊,盛庸集結各

路軍

馬共二十萬駐紮在德州,同時吳傑和平安出兵真定,兩方遙遙相望,互為犄角。

「靖難煙雲——朱棣的發家史」——(二十九)

和上次不一樣,朱棣沒有選擇攻城,而是從兩方中間進軍,這樣做是為了吸引出一方出城迎戰,在自己有優勢的野外攻克南軍。

三月,北軍行至滹沱河,朱棣得到訊息,盛庸果然出城,正向我方進軍。

盛庸應該感到榮幸,這次朱棣對他表現出了足夠的重視,兩軍在夾河相遇的時候,朱棣竟然親率三名騎兵過來偵查南軍陣地。

盛庸一看,領了三個人就敢來我這數萬大軍的陣地上溜達,這膽子也太肥了吧(朱允炆外掛加持沒辦法),不能取你性命,嚇唬嚇唬還是可以的,便命令一股騎兵前去追擊。

朱棣沒給盛庸這個機會,快馬加鞭回到大本營後,就立刻命令一萬步騎兵混合部隊發起了進攻。

盛庸佈陣和之前一樣,士兵手持盾牌在前,用以抵擋北軍的飛箭,同時在後佈置火槍手和強弩手,用以削減北軍騎兵的衝鋒。這樣看來,前有防禦,後有攻擊,可謂是天衣無縫,夠咱們燕王殿下喝上一壺的。

「靖難煙雲——朱棣的發家史」——(二十九)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同樣的虧我還能吃第二次不成?朱棣這邊早就準備好了秘密武器,他提前命人做了一批特製的長矛,長矛頂端有鐵釘,鐵釘後邊又裝著倒刺。

現在正好派上用場,朱棣派遣敢死隊手持長矛衝入南軍陣地,把長矛死死地插進了他們的盾牌。

兩邊都卯足了勁,一邊往後拉,一邊往前拽,活生生演了一出拔河比賽,北軍選手的力氣好像要更大些,不一會南軍前線就出現了空隙,北軍瞅準時機,見縫就鑽,一陣砍殺,南軍防衛隊扔下了盾牌,掉頭就跑。

防禦已破,朱能、張輔(張玉的兒子)率領北軍主力正面迎敵,朱棣則率領騎兵繞到了南軍背後,直接衝鋒,把他們的火器部隊攪得大散後和朱能會合。

朱棣還是小瞧了盛庸,當南軍陣地大亂,潰不成形時,盛庸在非常冷靜的情況下下令後撤,重整了隊形,才沒讓朱棣撈到便宜,這要是李景隆,早他孃的一溜煙跑了。

雙方再次投入戰鬥,不過各有勝負,一直打到傍晚,各自才收兵回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