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70歲開始耗費13年心血,83歲完成了這件大事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70歲開始耗費13年心血,83歲完成了這件大事

2018年3月,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響起了孩子們稚嫩的童聲,《遊子吟》 《刺勒川》《春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中華經典詩詞,在孩子們的演唱下,煥發出別樣的魅力,這些作品旋律清新、節奏明快、易學易唱,唱出了中國古詩詞的不一樣的韻味和意境。在孩子們演唱完,推薦人撒貝南攙扶著一位老人走上了舞臺,她個子不高,神態安詳,整個人散發著一種溫暖和慈愛,這位看上去很平凡的老人,就是當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師。谷建芬談及自己的創作這些兒歌的經歷和心願,在她緩慢而平和的敘述中,我們知道了知道了她這些年一直在筆耕不輟的為孩子們寫歌,即使在她2016年最難過得時候,她都沒放棄這個工作,大家都為之感動不已,臺上嘉賓及現場觀眾三次起立致敬, 眼眶飽含熱淚神態無不縱容,紛紛把自己最最熱烈的掌聲獻給她!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70歲開始耗費13年心血,83歲完成了這件大事

說起谷建芬老師的大名,可能一些年輕的朋友不太熟知,可要說起她這些年創作的作品和她的弟子們,那可是耳熟能詳、人儘可知。

她是我國當代著名女作曲家,創作了近千首音樂作品。

其中,《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綠葉的情意》《燭光裡的媽媽》《今天是你的生日》《歌聲與微笑》《滾滾長江東逝水》等曲目至今仍然經久不衰。她的弟子們更是撐起了當今樂壇的半壁江山,隨便說一個,都是響噹噹的歌壇大腕,比如如今仍活躍在中國歌壇的毛阿敏、那英、劉歡、孫楠等一大批明星歌手。因為一個承諾一份責任,她從70歲古稀之年開始,到2017年,歷經13載歲月,完成了50首《新學堂歌》創作, 一首首孩子們愛聽愛唱的中華詩詞在她手中誕生,她賦予了這些中華經典詩詞獨特的韻味,讓孩子們在美妙的歌聲中,快樂地學習和傳承經典,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善莫大焉。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70歲開始耗費13年心血,83歲完成了這件大事

為什麼在流行音樂領域聲名遠播的她,勞累一生,功成名就,到了古稀之年, 本該好好享受天倫之樂的晚年生活,可她卻要費盡心血如此執著的去創作兒童歌曲呢?

要知道,這件事,可是費力不討好,是要付出大量心血的事情。這源於2004年中央召開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會上,時任國務委員的吳儀女士見到她,對她說的一句話:現在的孩子們生活上什麼都不缺,但想唱屬於他們的歌曲,卻少的可憐,你給孩子們寫點歌吧,“一句話點醒夢中人,正是這句話,觸動了她的柔軟的內心。 為了祖國的希望,為了孩子們的未來,為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她毫不猶豫的下定決心:”我要為孩子寫一些歌,我要讓他們在歌聲中長大。“從那時起,已是白髮蒼蒼的她,在內心暗暗做了個決定,告別流行樂壇,沉下心來,專門為孩子寫歌。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70歲開始耗費13年心血,83歲完成了這件大事

決心下了,該怎麼寫?該怎麼做?如何在物質富足時代實現對孩子的音樂啟蒙,滿足孩子的精神補養呢?谷建芬老師瞄準了那些千百年來久誦不衰、既朗朗上口又意蘊豐富的中華文化經典作品,可這件事想起來易,做起來難,更何況她的童年在日本長大,剛回到中國後又待在”偽滿洲國“,谷建芬對於中國傳統詩詞並不是很在行,如何在海量的詩詞裡面,選擇孩子們合適的詩詞就成了她的第一難, 她先從中小學教材上的唐詩宋詞中選擇,從《遊子吟》開始,谷建芬先期用兩年時間,選取了20首唐詩宋詞進行譜曲,此後她擴大了古詩詞的遴選範圍,包括《三字經》《弟子規》都收錄進來,遇到一首好的歌詞都不容易,而她的目標是要寫出50首歌曲,難度可想而知。70歲高齡的她,,毫不猶豫,滿腔熱血地投入到創作中去,這事一做就是13年,至2017年,谷建芬創作完成了這50首兒童歌曲——《新學堂歌》。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70歲開始耗費13年心血,83歲完成了這件大事

50首歌曲,平均每年創作大約4首,每首費時3個月左右, 對古稀之年的她來說實屬不易

。給孩子們寫歌,不但要考慮詩詞的年代意境,使音樂能和內容融合在一起,而且還考慮孩子們的接受度,要尊重孩子。”谷建芬的心願是,希望這些作品能夠經受時間的考驗,不僅現在的孩子們愛唱,十年後的孩子們愛唱,還要“等他們成為父母了,也能教給他們的孩子唱下去”。每一首歌曲,谷建芬都會仔細打磨,寫完了之後隔幾天再聽,然後再改,往返回復。她對待每一首作品都極其認真,不肯有一絲一毫的懈怠與馬虎,為了作品,她和年輕人一樣拼,時常熬到凌晨三四點鐘東方發白,甚至是熬一個通宵,寫到20多首,她的身體已經吃不消了,但她還硬咬著牙堅持著。轉眼到了2016年,新學堂歌還有最後一首就完成了,但她的生活遭受了極大變故,一生相濡以沫的丈夫,因心臟病突發去世,悲痛無比的她還沒有緩過來,小女兒又因為腦出血突然離開,巨大的傷痛,讓她停止了創作,那段時間她幾乎隻字未寫,每天呆呆坐在鋼琴前,卻一個音符都寫不出來。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一句話:“有種幸福叫放手,有種痛苦叫佔有”,她豁然開朗,決定將痛苦擱下,幸福地放手! 到了2017年,50首《新學堂歌》終於創作完成!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70歲開始耗費13年心血,83歲完成了這件大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孩子們的教育打基礎,就是為中華民族未來奠基!

而這件,關乎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百年大計,竟由她一個耄耋老人,以孱弱身軀,獨自支撐起來了,而這 背後的辛酸沒有人知道。第一批學堂新歌製作完成後,第二批新學堂歌的發行,因為沒有資金就擱淺了,她無奈說:“我是用我老伴走後留下的錢,來繼續做這個事,我要是走了,我怕沒人管這個事了。”為了創作和錄製《新學堂歌》,除了2005年得到文化部的 20萬元撥款外,其後近200萬的錄製費用全部谷建芬自己承擔。為了推廣新學堂歌,她和家人一家家去找,一個個去求, 最後幸得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宋官林的支援和幫助,他出資編排《新學堂歌》音樂會,而83歲的她竟感動到要下跪!她說:“我真的要跪下給你磕頭,你怎麼就接了我這個招兒呢?”宋官林猝不及防,趕忙扶起她:“谷老師,您言重了。”歌曲終於在各地幼兒園,和中小學生中普及,甚至推廣到自閉症兒童的課堂上,而每次的彩排演出,她都是全場最認真的觀眾。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70歲開始耗費13年心血,83歲完成了這件大事

在谷建芬看來,《新學堂歌》比她之前的創作都更有意義,也是她這十幾年裡所做的最快樂和最重要的事,她如今的心願,是讓《新學堂歌》走進全國中小學課堂,讓全世界的華人兒童和願意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所有兒童都能有歌唱。這位老人,從古稀寫到耄耋之年,如今,已經84歲的谷建芬仍像一個戰士一樣,用音符和旋律,為中國的未來歌唱!即便時至今日,她仍沒想過停筆:“我想我還要努力寫下去,讓孩子更快樂地親近學習,傳承我們中華經典,讓經典陪伴一代代孩子長大。她說”有音樂陪著,這一生,絕對會長久地走下去“。 撒貝南說:在這個世界上,能與時間抗衡的就是才華。谷建芬老師用她的才華智慧,用她的大愛無私,為她的音樂事業,為祖國的未來花朵,傾盡一生心血,

她是一位真正的大師

,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之感動,為之自豪,為之讚頌。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70歲開始耗費13年心血,83歲完成了這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