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當領導——追求“無為而治”的管理境界!(管理必讀)

前言:領導者的任務就是對企業人員的管理,作為一名領導, 管人是主要功課。但是作為一名領導,為什麼有的深得人心,可以團結大家一起為公司的發展做出努力,而有的領導,卻讓人分外厭煩,難以在員工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個人管人能力的高低。

當領導——追求“無為而治”的管理境界!(管理必讀)

善於管理的人,一般都指揮若定,左右逢源,一呼百應,而且也很少出現員工不滿意的狀況。有了“人心”的統一,企業的業績自然也就更上一層樓了。而不善於管理的人,卻經常弄得自己捉襟見肘,企業內部也人心不一,管理體系像一盤散沙一樣。

有人認為,“管人”就是施展手中的權力,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讓別人俯首臣”。事實上,“管人”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你不能因為自己是“領導”就自視甚高,不把員工當回事,對他們顧指氣使。吆五喝六:

也不能對下屬平等到他們瞧不起你,不把你當做領導的地步;你不能玩弄權術,讓別人感覺你不可信賴,也不能過於誠實,以至於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知道你心中的想法;

你既不能城府太深,用心太過,也不能嘻嘻哈哈,隨隨便便;

既不能冷酷到不近人情,又不能臉皮太薄,心腸太軟。

而是要做到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又必須令出禁止,威嚴有度:既要有菩薩心腸,又要有魔鬼手段。。可見,管人也是一門高深的藝術。

當領導——追求“無為而治”的管理境界!(管理必讀)

兩千多年前,老子就曾提出過無為而治的思想。在他看來,做到了無為,才可以有大的作為。《莊子》中記敘了陽子臣與老子的問答。

陽子臣問:“假如有一個人,同時具有果斷敏捷的行動與深入透徹的洞察力,並且勤於學道,那麼就可以稱為理想的官吏了吧?”

老子搖搖頭,回答說:“這樣的人只是可以稱得上是個小官吏罷了!他們的才能有限,卻反被才能所累,結果使自己身心俱乏。

虎豹招致獵人的捕殺,就是因為身上美麗的斑紋;猴子和獵狗活動靈活,所以才被人抓去,用繩子給捆起來。因為優點而招致災禍,這樣的人也可以稱為理想的官吏嗎?”

陽子臣又問:“那麼,請問理想的官吏是怎樣的呢?”

老子回答:“理想官員的功德很大,以至於普及眾人,眾人卻看不到他的功績;他的教化影響眾人,人們卻絲毫感覺不到他的教化。他實現對天下的治理,卻不會留下任何施政的痕跡。”這才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

當領導——追求“無為而治”的管理境界!(管理必讀)

當然,無為並不是真正的不為,而是作為的最高境界。必須有兩個先決條件:第一是制度的執行和個人禮義修養都保持在較高的水平,第二是百姓衣食住等需要得到充分滿足。唯有社會制度達到自如執行的程度,個人禮義修養又有很高的水準。

由此可見,要達到無為的管理目的,也是有一定的準備和前提的,管理者在這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否則無為不但不能能成為“無不為”,反而會成為天下禍亂、烏紗不保的根源,這是現代管理者應該瞭解的問題。學習古人智慧,老子的無為思想主要可以給我們三個方面的啟發:

當領導——追求“無為而治”的管理境界!(管理必讀)

第一,儘可能減少下屬的過重負擔。

第二,應該儘量少達命令或指示。

第三,避免對下屬工作的過分介人或幹沙。

那麼,作為一個領導者來說,究竟要如何對待放權的管理工作呢?聰明的領導要隨時留心下屬的動向。注意他們是否因此而口出怨言或是牢騷滿腹、自嘆倒黴,如果如此,只能說明這樣的領導者是不稱職的。即使工作非常辛苦,這也是自己應負的一種責任,所以不應該感到過分痛苦,而是要以悠閒自在的精神狀態去解決和麵對。

當領導——追求“無為而治”的管理境界!(管理必讀)

“無為面治”的思想提醒領導者要懂得分離職權,既為下屬創造一個寬鬆環境,又為自己減輕一些壓力。如果主管事必躬親,連細枝末節、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過問、干涉,不但會打擊下屬士氣,而且對於自己的時間也是一種浪費。

身為領導人員,把日常的工作要交給其他人去辦,將自己的職權分離部分出去。這樣才可以讓自己有時間和精力去構思經營大計。大權獨攬,事必躬親,對於企業的發展來說,也是一種阻礙。

當領導——追求“無為而治”的管理境界!(管理必讀)

其實,“無為而清”的同時,只不過是人力本身的“無所作為”, 但制度本身從來沒有停止執行。確定了嚴明的法紀和制度之後,下屬的注意力就被轉移到各種制度和規則中去了,企業的管理人員,就可以隱身於制度之後,以“有為”的制度達到自身“無為而治”的目的,不得不說,這是非常高明的。

當領導——追求“無為而治”的管理境界!(管理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