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創作路上的絆腳石——“成規否定”

眼看到頭條來已經有三個多月了,這三個月的時間裡,讓年近四十且平庸的自己又有了思考的動力。只有在做影片和寫文章的時候,才能拋開工作中的煩惱、生活中的瑣事,同時也獲得了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創作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也會在偶然間迸發出一些“靈感”。很多時候,我們會向身邊人講述自己的“靈感”,但是往往還沒講到重點就被無情的否定了。

創作路上的絆腳石——“成規否定”

這個名為“靈感”的小種子現在面臨兩個可能性,一是衝破阻礙順利發芽,哪怕最後只是一根小草,至少它在這個世間來過;另一個可能性就是還未發芽就被殺死了,而殺死這顆種子的兇手就是——“成規否定”。

創作路上的絆腳石——“成規否定”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謂“知人者”,我的理解是可以發現別人優點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伯樂不常有”的道理,我們不能指望人人都有一雙“伯樂”的慧眼,也不應該為身邊人對自己“成規”的否定而氣餒。這時的我們,應該做一個“自知者”,自己首先做到不要“成規否定”了自己,更要換位思考,不要“成規否定”身邊的人。

創作路上的絆腳石——“成規否定”

多少年前,讀過一篇“老舍”的散文《詩人》,老舍將詩人定義為“著了魔的人”,詩是美好的東西,是展現給大家的美好的東西,我們常人所能看到的是詩情畫意。而老舍看到的詩人是癲狂的、異於常人的。老舍在《八方風雨》中寫道:“在抗戰中,我不僅應當是個作者,也應當是個最關心戰爭的國民;我是個國民,我就該盡力於抗敵;我不會放槍,好,讓我用筆代替槍吧。”老舍即使在貧病之中,在最艱苦的歲月中,也堅持寫作,這與他筆下的詩人是何其相似。在旁人看來,老舍也許和他筆下的詩人一樣,也是“中了魔”的人。相信在當時的大環境下,老舍這樣的人要面對無數的“成規否定”,但他克服了這一切,在我的眼中,他是一個值得敬佩的成功者。

創作路上的絆腳石——“成規否定”

哥白尼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他提出“日心說”的時候,不僅僅是單純的“成規否定”,而是以教會為中心的、有政治目的的“否定”,但是他依舊堅持了下來,最後在人類歷史中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創作路上的絆腳石——“成規否定”

打破“成規否定”的事例又何止這些,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的頓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等等,都是在不斷的打破世俗對自己的“成規否定”,也在不斷的打破自己對自己的“成規否定”,真在的智者,會看到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僅僅跟著所謂的權威、習慣等,去不斷的“否定”自己和他人。

我們雖然沒有孫悟空那麼神通廣大去改寫命運,也做不到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但是我們可以不墨守成規的去否定自己和他人,給自己心中的一個個小種子一個發芽的機會,這顆小種子長成參天大樹也並非沒有可能。不去墨守成規的否定自己,嘗試去創作更多的東西,也給人生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