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感覺自己明明很努力了,怎麼就混不好呢?

九月,你好

—HELLO SEPTEMBER—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

畢業時同學們的起點都差不多

三五年後差距卻越來越大

自己好像已經盡力了

才只往前進步了一點點

為什麼沒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績

為什麼自己就混得不如別人?

沒有反思就不會有成長

然而沒有正確的分析

就只會加重自己的焦慮和憂愁

今天博醬就帶你

從心理學來看

“我到底為什麼混不好?”

Chapter 01

跳蚤效應

感覺自己明明很努力了,怎麼就混不好呢?

所謂“跳蚤效應”,是一種失敗的自證迴圈,簡單來說就是

“我失敗,因為覺得自己會失敗。”

生物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往玻璃杯中放入一隻跳蚤,跳蚤輕易就跳出來了。然後將這隻跳蚤放入加蓋的玻璃杯中,跳蚤一次次跳起,又一次次被杯蓋彈回。最後,這隻跳蚤變得聰明起來,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調節自己跳躍的高度。一週之後,即使生物學家取下蓋子,跳蚤也跳不出來了。這就是“跳蚤效應”。

很多時候,我們都很像這隻跳蚤。

上學的時候數學老是掛科,就告訴自己:我不適合學數學/理科。

中高考沒有考上好學校,於是暗自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熬夜通宵做的方案,被老闆罵得狗血淋頭,便對自己說:沒用的,再怎麼努力都做不好的。

很多人所謂的“習慣性失敗”,不過是連嘗試都沒用過的“顧影自憐”。

成功與成就感會形成一個迴圈,失敗與失敗感亦然。

關鍵在於,你的努力方向是在構建成功迴圈還是失敗迴圈。

Chapter 02

習慣拖延,執行力差

感覺自己明明很努力了,怎麼就混不好呢?

調查顯示,生活中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當然小拖延症是不會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影響的,但嚴重的拖延症就是一種有害心理了。

可能你也很苦惱,但是你總有辦法在開始做正事的時候,找到別的事情去忙,拖著不做,好像後面會有的是時間做,最後一看沒時間了,心裡就慌。雖然知道這樣不好,可是也不知道怎麼改。

很多人都說,知道不好,你還不改麼?如果真的這麼簡單,那還有人抽菸嗎?還有人賭博嗎?還有人熬夜嗎?還有人厭學嗎?很多人都輕視,改變拖延這個問題,所需要的努力。所以,別急,要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同時參照一下幾個建議慢慢行動起來。

不要立馬制定一個計劃,一個目標,而這個計劃和目標看上去那麼的難以執行。

給自己制定那種努努力就可以實現的計劃

,比如說今天遊戲少玩一個小時,騰出來的時間,散散步,聽聽歌。不要步子邁太大。

替代性原則

,當你不想做一件你迫切應該做的事情的時候,這些時間用來做一些你不討厭,卻也有價值的事情。你可以運動、畫畫、烹飪……這樣你的時間還是有價值,不僅會減少你因為時間虛度帶來的罪惡感,還很有可能無心插柳柳成蔭了。(結構性拖延)

多參與一些需要集體完成的工作,因為人類自尊的需求,會讓我們在群體中最佳化自己的表現。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拖延。當你感覺自己的時間都是自己的,自己的人生也是自己的,你的驅力就會被啟用,你就會想方設法去開發自己時間的價值。

Chapter 03

別被雞湯矇蔽雙眼

感覺自己明明很努力了,怎麼就混不好呢?

又或許你從小到大學習都很優秀,最後也考上了很不錯的大學,但畢業幾年後漸漸發現,自己並沒有獲得本以為會獲得的那種成功,甚至都混得不如當年學習成績很一般的同學?

其實你是犯了線性思維的錯誤,單純地認為學生時代學習成績最好的那些人在走向社會就業後,就理應獲得最好的工作,拿到最高的收入。

“360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金字塔!”這樣的毒雞湯你一定沒給自己少灌過,以至於在關鍵抉擇的時候潦草地選了一個方向,因為反正幹什麼好像都差不多嘛!“你現在工作時流的汗,深夜懷疑人生時流的淚,都是當初填報志願時腦子裡進的水”就是描述的這種情況。

人固然需要奮鬥,但是你要在正確的軌道上,找準正確的方向,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該變換軌道,換一個玩法。各行各業每天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有的行業逐漸沒落,有的行業蓬勃發展,你不去了解,就不會發現其中蘊藏著你一躍而起的機會。

真正聰明的人

懂得在有魚的地方釣魚

決定我們命運的

往往不僅僅是能力

如果你發現自己不小心進了天坑

那就趕緊停止挖掘

換個環境再鑽研

選擇職業亦是如此

既然處在一個前景渺茫的崗位

幹嘛不“換個魚塘撈魚”呢?

感覺自己明明很努力了,怎麼就混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