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張景嶽運用 熟地黃 經驗分享

熟地黃是一味常用中藥,由於很多醫家因害怕其滋膩,怕其膩滯礙胃,阻於中焦以生痰飲或致洩瀉等,臨床常慎用。張景嶽善用熟地黃,有“

張熟地

”之稱,來看看他是如何用熟地黃的吧?

張景嶽運用 熟地黃 經驗分享

用熟地黃陰中求陽

張景嶽基於陰陽互根的基礎,提出了補陽的基本大法,即陰中求陽。人之陽氣有賴於真陰的滋養,二者同根同源不可偏頗,避免陰陽偏衰一方,應陰陽相濟,或助陽配陰,即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或滋陰涵陽,即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張景嶽運用 熟地黃 經驗分享

張景嶽認為,熟地黃 “味甘、微苦,味厚氣薄,沉也,陰中有陽”。熟地黃產於中州沃土之鄉,經過炮製後藥性平和,稟至陰之德,善補五臟之真陰,故為陰中求陽之上品。其 “甘”應天氣之陽,陽氣具有升浮之性,而味甘者具補、和、緩之功,因而可補中,而其 “苦”應地氣之陰,陰性沉降,其行為下,而味苦主瀉,所以又可瀉實。

重用熟地黃的依據

張景嶽認為,地黃得土之氣,而其生者過於寒涼,且又土髒喜暖,因而脾陽不足、脾胃虛寒者用熟地更宜。諸多疾病多由真陰不足所起。

真陰虧損可表現為發熱、頭疼、焦渴、喉痺、痰嗽、喘氣,或脾腎寒逆之嘔吐,或虛火上炎之吐血、衄血,或水泛肌膚、陰虛洩瀉、陽浮狂躁、陰脫仆地等症狀。熟地黃尤擅補五臟真陰,治療真陰虧損諸證,認為非熟地黃不足以達其效。

精血虧虛之證亦可以熟地黃為補,認為 “諸治之陰血虛損者非熟地不可”。熟地黃味厚,甘厚相合,既入於肝經又具脾土之性,肝主藏血,脾主統血,因而其又具有大補精血之功,“實精血形質第一品純厚之藥”,可用於治療精血虧損諸證,如脾不統血、營虛失血或肝脾虛損等。

熟地黃配伍特色

配伍人參

熟地黃配伍人參為張景嶽氣血雙補最常用之法。他認為氣血為人之根本,人參、熟地黃為補氣補血之要藥。人參有健運之功,補氣以人參為主; 熟地黃稟靜順之德,補血以熟地黃為主。

精氣不足,真陰虧損者,人參、熟地黃相伍尤為適宜。精氣二者猶如陰陽之互生,精能化氣,氣生精血,張景嶽所用多方皆以此方為基礎。他指出: “虛在陽分而氣不化精者”, “虛在陰分而精不化氣者”,以人參、熟地黃為補。“凡諸經之陽氣虛者,非人參不可; 諸經之陰血虛者,非熟地不可”。

配伍附子

附子性辛熱,為陽中之陽,對熟地黃髮揮藥效有不可替代的助益作用。張景嶽所用之鎮陰煎、九氣丹等方即用此配伍,以鎮陰煎為例,本方 “治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則真陽失守,血隨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脈細脫,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不能止者”。

附子善走諸經,且走而不守,可引火歸元,又引補血藥歸於血分,使熟地黃之效充分滋養真陰,同時因其熱性又可回陽,二者相輔相成。

配伍半夏

半夏味大辛微苦,性溫,可升可降,為陽中之陰。熟地黃與半夏配伍的方劑中,以金水六君煎為其代表,此方“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證”。

這也正合 《景嶽全書·本草正》中“陰虛而水邪氾濫者舍熟地何以自制”之言。腎主水,水為至陰,其本在腎; 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肺腎虛寒,水無以制,泛而為停。張景嶽金水六君煎基於水生萬物、陽根於陰之理,用熟地黃、當歸補腎中精血,使精血充而氣化以鎮,合半夏、陳皮之燥,使水溼潛消而痰咳止,二者相伍,共建金水相生之功

配伍當歸

當歸與熟地黃配伍在張景嶽《新方八陣》中運用頗多,如大補元煎、五福飲、大營煎、貞元飲、理陰煎等方,均以此二藥相伍為主。以熱陣之理陰煎為例,脾腎中虛宜溫潤者最當用之,該方可治真陰虛弱所致諸證,亦可用於“婦人經遲血滯”。

熟地黃與當歸均可補血,二者相須為用則補血之效更宏,且當歸為 “血中之氣藥”,既能補血又可行血,亦可防熟地黃之滋膩。二者相伍又可用於真寒假熱之證,使人陰氣充足,汗從陰分而出,則真寒亦可不攻而散。

駁熟地黃滋膩

在歷代臨床應用中,諸多醫家畏熟地黃之滋膩,故臨床慎用。張景嶽則不以為然,並舉崔氏腎氣丸治痰浮及仲景八味丸治腎洩之例以排眾誤。

張景嶽運用 熟地黃 經驗分享

治痰飲之病,張景嶽曰:“

治痰者求其本,痰無不清

”,認為“

溼動為痰

”,痰飲多由脾腎虛弱失運水飲內停所致,因而治療當滋腎化痰以治其本,以熟地黃陰中求陽,腎陰充則真陽足,真陽足則痰自化。

對於拘泥於熟地黃滋膩生溼、用之必伍淡滲利溼之說者,張景嶽認為,“

溫補即所以化氣,塞因塞用之妙也

”,即以熟地黃滋陰之中溫陽兼以化氣,氣化則溼可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