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俞敏洪在《酌見》裡面對話了華誼的王中軍。

對話的是從創業經歷,華誼佈局,華誼危機,以及初識馮小剛,電影投資製片的風雲往事。

我對這些經歷不太感興趣,都是些雞湯,華誼創業的那些事,網際網路早就把故事扒得乾淨。

我感興趣的是王中軍說的一句話——

“新一代永遠比老一代賺錢多,這是歷史事實”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王中軍:張伯倫打球,打一輩子不如喬丹打一場,那你不能這麼比。

俞敏洪:現在有沒有這中國哪個老演員,出來的片酬,比年輕人其實還要更高的。

王中軍:沒有。

俞敏洪:也包括陳道明?

王中軍:對。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因為他不是大男主了,陳道明老師再牛,也沒有一部戲是以他為主的戲了,

你只是演了你這個年齡階段的,很符合你氣質的一個大配角,

你不可能這部戲寫一個60多歲老頭的戲,這個時代就是這樣的」

話裡話外,王中軍的意思是,在今天這個時代,縱使是陳道明也只能下凡退居二線,飾演配角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俞敏洪搭腔:「我現在也害怕去大學裡做演講。

他們可以把你當作老一代尊敬,完了你去演講的時候,他們勉強坐在那聽你講話,但此時你的語言系統,已經不是他們的語言系統了,

時代變了,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自己的這個生活方式和發展方式」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俞敏洪說得沒錯,

時代在變,人也在變,

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方式已經成為了不同代際人間不可跨越的鴻溝,只是——

嘉賓和採訪者並不在同一個“頻率”上。

俞敏洪說“人”,王中軍說“電影”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王中軍說,陳道明之所以會被迫退居二線,

原因就在於,市場上沒有適合陳道明這個年齡階段的劇本,沒有60多歲老頭的戲。但這不是問題的本質,

問題的本質在於:

中國電影沒有真正的工業化。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徐崢曾說:‘好演員的春天要來了”,但其實後邊還說了一句話「

好的機會終究是很少的」

人們縱使可以列出幾百個陳道明的影帝獎項,但是留給他選擇的機會不多。

60多歲的人大可以扮50歲出頭的皇帝,但是60多歲的人怎麼可能去飾演30多歲的中年男人。

而在中國的好電影劇本最多的就是那些中年男人,50歲往上的都是父輩形象了。。。

陳道明,沒有合適的劇本和身份,但錯不在編劇。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在過去,陳道明的電視劇,是傳統時代的產物。

傳統時代的遵循的是收視率-廣告-盈利的模式,但這類模式在大資料時代很低效,不精準。

傳統電視是廣撒網,有的時候網撒大了,撈的魚比不過撒網的成本,但是在資料流量的網際網路時代,影視撒的是小網,小網撈大魚。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在資料的時代,未來早已能透過資料的形式看到趨勢的可能走向和可能性結果。

為什麼?在《藥神》之後還有層出不窮的選秀,還有層出不窮的“爛片”登陸院線。

原因就在於,只要創造出來流量,能收割流量的環節就多了去了,路人的指責和謾罵影響不變了收割,鐮刀收割的群體從來就不是他們。

聚集就不是為了那些“罵”的人拍的,針對的就是他們需要的那批“受眾”——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一方面,日漸收緊的監管和節奏大師已經把主流的電視臺窄化到了一個狹小的空間,

另一面,相對封閉又安全的粉絲經濟,早已經證明了強大的盈利模式,比如男星某戰。

資本流向哪裡,從來就不是考慮的問題。撒下肥料,養成了流量,

收割的鐮刀怎麼割?一次性割完,還是說一邊養成一邊割,只是收割的方式不同,

諷刺的是,韭菜,自以為豪,給買家數著錢。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這也是為何陳道明退居二線的幕後深層次原因:“

韭菜也要割賣相好,有“消費潛力的

跟買菜是一個道理,買菜也要挑新鮮的,品相好的,畢竟眾所周知,買菜市場,一大半的買家就是那些買菜的女性。

至於其他知識分子,城市中產,老年人群,少兒人群,想讓這些買菜,他們也太會買菜,知識分子各種挑剔,少年群體各種砍價不捨得花錢。。。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陳道明的粉絲們在‘票房’面前差不多就是雞肋,大肥肉是買菜的女性,是中國下沉的鄉鎮地區青年。

你要是投資人你會去給“陳道明”定製劇嗎?

你不敢,因為你怕回不了本。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美國為什麼劇本寬,會有像《絕命毒師》《紙牌屋》這類給50歲以上的“老男人”適合的戲?其原因在於,好萊塢的電影工業體系完善。

中國電影沒有真正的工業化,但是好萊塢電影有。人們大可以去質疑,好萊塢的“套路”,好萊塢只會“砸錢用特效”甚至是“政治正確”,但——

《肖申克的救贖》《頭號玩家》《速度與激情》《碟中諜》《諜影重重》《鋼鐵俠》《復仇者聯盟》《蝙蝠俠》《美國隊長》。。。

它們都是靠著嚴謹的公式搭建的劇本框架,只要稍微有些經驗就能夠熟練應用,只要保證不出差錯,就能拍出讓人看下去的完整故事。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這類影片電影就是“套路電影”,“爆米花電影”,但是大多口碑也不至於下滑到6分以下,因為該緊張的適合緊張了,該刺激的時候刺激了。。。

漫威這幾年拍的“超級英雄”電影都是一個路子,換湯不換藥,換殼不換核,中國編劇爛不爛?挺爛的,但是有沒有好編劇,那肯定是有的。

十幾億的中國人,從裡面每年挑10個好劇本,問題還是不大的,但每年挑是挑了,但是最後基本所有的劇本都被改得面目全非。。。

過去《霸王別姬》之所以能夠拿下中國第一尊金棕櫚獎,就在於蘆葦跟陳凱歌說,劇本不能改一個字,但是對於大部分編劇,他們沒有話語權。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中國電影建立真正的電影工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沒有形成製片人中心制度。

什麼製片人?不是電影開頭掛名,誰投資,誰就是製片人。

真正的製片人是電影創作的金牌操手,他即懂得市場又懂得創作又富有經驗,電影的話語權和方向都在他手裡。

在國內則是誰有資本誰說了算,誰是大導演誰說了算,誰投資誰說了算,誰是大明星誰說了算,今天你改改,明天他改改,最後不斷妥協不斷修改,最後導致基本結構都毀掉。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中國是不缺好的製片人,但是中國的製片人,大多數都是投資人,他們帶著團隊去做事。

投資人拍電影最先考慮的就是商業變現,其次是藝術與價值,而編劇在整個電影行業處於上游位置,劇本賣不了多少錢,賣幾十萬,一百兩百萬。

對於一部上千萬,上億投資的電影來說,這幾十萬幾百萬的編劇費根本算不了什麼,投資人不滿意編劇,把編劇換掉就是了,不滿意導演也可以換掉,用自己的人,

只要開機了,所有人可以被綁架。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國內電影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博弈身上,既要保障電影質量,又要去跟片方院線去融合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這也是為何人們常說,

一部戲3成在拍,7成是戲外的權衡。

於是中國電影開始漸行漸遠,純粹變成了消遣的場所和娛樂的工具,電影的道德和文化功能缺位,人們沒有信仰,對金錢的抗熱都投射在了電影裡邊。。。

電影人有夢想去改變這一切,但是大多數的電影人只是垂死掙扎無力改變,他們要吃一口飯,要生存,要妥協,現實沒有理想。。。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我不是藥神》這樣好的電影,其原因就在於,它是有一個即懂創作又懂市場的話語人在把控,

《藥神》的幕後是徐崢和甯浩,《流浪地球》的幕後是劉慈欣,吳京。。。從創作開始,大家都知道想要的是什麼,擰成一股繩往前努力。

可是對於許多其他的劇組不是這樣,沒有完整真正的工業鏈,每年出產幾百部電影,話語權的最終是落在了資方手裡,導演沒有決定權。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商業電影是工業產品,不是作家的小說,這跟制太空火箭材料是一個道理,經過了血的教訓和實驗室成千上萬次的試錯,才知道符合安全飛行的標準是什麼,並以此為標準,不達到標準的一定會出錯。

一部電影也是一樣,從孵化立項,到攝製殺青,再到路演發行,這是一個週期長且涉及上千人的工程,每一個環節的出錯都會影響到最後的品質。

宣傳出了錯,電影熱度的票房就衝不上去,影片質量孵化就錯了,宣傳得再高,也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凡是需要一個標準,電影也是需要標準的。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美國好萊塢近百年的試錯造就了製片人的管理制度,確立了好萊塢電影工業,製片的話語權都掌握在製片手上,但中國的製片人沒有太多的權力。

這個權力屬於頂層的“玩家”但是卻不適應於底層的電影工業,底層的電影工業在被現實的妥協下,造就沒有規矩,沒有夢想,沒有理想。。。

王中軍的口中,陳道明的“被退居二線”只是中國影視行業失衡的一個縮影,錢太多,太好賺了,他們不需要陳道明,反正在需要的時候再拿回來就好了。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過去好萊塢之所以要大力搞電影行業,是因為他們沒得選,本土市場有限,他們必要把握壓榨住每一個受眾群體,要絞盡腦汁的吸引各個年齡,性別,喜好,階層的不同觀眾。。。

在這個流量的時代,流量是有限的,但是垂直流量是可以被無限吸引且挖掘的,你不去拿,別人也會去拿走,這就是源頭的去區別。

正如遍佈世界的Netflix,劇集幾乎覆蓋了從兒童到60歲以上老人的全年齡階段,中國人羨慕外國人可以看Netflix,但Netflix也羨慕中國賺錢太容易。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中國人太多,市場太大,消費潛力又大

他們並不需要挖掘以陳道明為吸引力的“受眾”,巨頭不需要競爭,因為粉絲經濟的可操作性可複製性的收益,可以讓他們放棄其他“受眾”。

中國不缺“原油”,缺的是“煉製原油”的工業,而那些工業的老闆早已綁架了廠裡的所有人,

唯一能夠拯救“電影工廠”的是打倒財富資產,走向終究形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未來。。

又一位老戲骨“下凡”,向錢看齊的時代,真是悲哀

「我無奈於這個世界,我可能沒有能力去改變世界,哪怕很小的世界,我只能很努力地去做到世界無奈於我。我儘量不被世界的事務所左右,這個我努力去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