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盤點愛新覺羅·綿愷的個人簡介

愛新覺羅·綿愷是嘉慶皇帝的第三子,母親為孝和睿皇后,封爵惇親王。綿愷僅有一子且早夭,故而道光帝將第五子愛新覺羅·奕誴過繼

給他。道光十八年,愛新覺羅·綿愷逝世,終年44歲,諡號“恪”。

盤點愛新覺羅·綿愷的個人簡介

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綿愷(1795年-1838年),惇恪親王,清仁宗第三子,乾隆六十年乙卯六月二十二日寅時生,道光十八年戊戌十二月初四丑時薨,年四十四歲,諡曰恪。母孝和睿皇后。同母弟綿忻,同母姐一,早夭。

嘉慶二十四年正月甲午,以上六旬萬壽封皇三子綿愷為惇郡王。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進封惇親王,道光十八年卒,諡曰恪。

乾隆六十年,出生。

嘉慶十八年,林清變起,綿愷隨宣宗捕賊蒼震門,得旨褒嘉。

嘉慶二十四年,封惇郡王。宣宗即位,進親王。子奕纘,封不入八分公。

道光三年正月,命綿愷內廷行走。旋以福晉乘轎徑入神武門,坐罷,罰王俸五年。上奉太后幸綿愷第,減罰王俸三年。

道光七年,坐太監張明得私相往來,復匿太監苑長青,降郡王。

道光八年十月,追?蒼震門捕賊,急難禦侮,復親王,諭加意檢束。

道光十三年五月,綿愷以議皇后喪禮引書“百姓如喪考妣,罰王俸十年。

道光十八年五月,民婦穆氏訴其夫穆齊賢為綿愷所囚,復降郡王,罷一切職任。十二月,薨,復親王。上親臨奠,諡曰恪。

奕纘前卒,追封貝勒,命賜福晉郡王半俸。

二十六年,以皇五子奕誴為綿愷後,襲郡王。

盤點愛新覺羅·綿愷的個人簡介

愛新覺羅綿愷與太監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惇恪親王綿愷傳》曾載:“七年,坐太監張明得私相往來,復匿太監苑長青,降郡王。”又載:“八年十月,追敘蒼震門捕賊,急難禦侮,復親王,諭加意檢束。”從這兩條記載來看,惇親王綿愷的經歷與悟夢子正復相同,並且他同父同母的親兄弟綿忻(1805~1828)正是未滿三旬而歿。所以,只要對道光朝的宮廷皇族史粗有了解,人們並不難看出悟夢子暨金連凱也就是綿愷。他在《靈臺小補》中詳細追述嘉慶癸酉年林清之亂的平定,因為那是他一生中的一個突出亮點。倉猝危難之際,時年19歲的他和兄長一起親歷險境,擊潰叛逆,手足之情歷歷在焉。可兄長繼位之後,身為皇太后親生長子的綿愷卻不止一次遭到責斥,在道光皇帝的眼中,綿愷既不成器又對自己的皇位有些威脅。前面道光七年的內閣上諭謂綿愷“習與性成,不自檢束”,此話已經說得比較直接了,認為綿愷與張明德、苑長青關係曖昧。

同年十月二十一日的旨意檔是口語記錄,所言更加實在:

奉硃批:張明德、苑長青先在昇平署左近枷號示眾,滿日即行發遣。又祿喜(昇平署總管太監)面奉諭旨:前者召見惇親王,朕言昇平署無非於茶膳房一體之差,並不很為奇特。惇親王倚此等之人為奇,況憨阿嗎(嘉慶帝)傳的透徹,嘴都說幹了,竟不中用。再者並不是裡邊短此二人唱戲,俟大內之人都照此樣,成何事體!其張明德罪過應發,其苑長青亦必須發。若不發苑長青,好像朕與惇親王爭此太監是的。

盤點愛新覺羅·綿愷的個人簡介

道光與綿愷綿忻的關係如何

從道光帝當皇子時所作的《養正書屋詩文全集》中可以看到,他與三弟綿愷、四弟綿忻的感情最為深厚。

綿愷結婚時移居擷芳殿,道光送去賀詩《九月十九聞三弟移居擷芳殿之喜詩以奉賀》

綿愷生子兒子,道光又寫詩表達祝福《恭賀三弟弄璋之喜》

1822年熙春園一分為二(東部名熙春園,西部稱近春園)。且同年分別賜給了惇親王綿愷和瑞親王綿忻。

道光二年至二十六年(1822—1846),熙春園的主人是嘉慶帝三子綿愷(1795—1838)及其福晉。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初四綿愷死,道光帝曾親往綿愷府邸奠祭。

道光二十六年把皇五子奕諄過繼給綿愷,襲郡王;自1846年起奕諄成為熙春園的新主人。因此,東部熙春園(清華園)俗稱“小五爺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