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沒有酒廠哪有酒?江小白為什麼不建酒廠

喝過江小白嗎?

即使沒有喝過,恐怕大多數人聽到這個品牌,都會下意識地聯想到“小瓶酒”“文案”等標籤。也有人說它度數低,不符合傳統白酒的標準,不是真的白酒……江小白創立至今已9年,這些問題如影隨形。

釀酒,是每一個白酒企業都在做的事,因為這樣才有源源不斷的產品供應。其實,江小白只需要走一步,就可以解決所有疑問——自己建酒廠。但它好像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正確答案從國外抄:名酒從酒莊來

在中國,白酒產地一直都頗具市場號召力。

茅臺鎮酒廠數以百計,帶飛了整個貴州的區域經濟,這樣的“茅臺”,已經不是一個地名、一個白酒品牌,而是一個產地符號。

國外的葡萄酒產業也是這樣,優質酒莊出產的優質原料,保證了品質。國外的酒莊文化和酒莊,對於傳統的中國白酒企業們而言,模式上的可取之處還是很多的:種植、釀造、窖藏都在一處,能夠保證酒體的“血統純正”,更貼近相信品牌的消費者心理。

更重要的是,和虛無縹緲的廣告詞比起來,酒莊、酒窖、葡萄藤是看得見的實物,在證明酒產品品質方面,更有說服力。

沒有酒廠哪有酒?江小白為什麼不建酒廠

以大家耳熟能詳的葡萄酒莊為例,伊甘酒莊是波爾多1855年評級中的唯一一個超一級甜白酒莊,位於法國波爾多南部最小產酒區蘇玳的一個小山丘上,其建築歷史可以追溯至12世紀。這個酒莊總共擁有葡萄園113公頃,其中的100公頃主要用於葡萄的種植,產量很小。幾個世紀以來,葡萄園的每粒葡萄都是手工採摘,只採黴變葡萄,如此反覆多次。遇到未出現貴腐黴的年份,伊甘酒莊為保證質量,會宣佈不生產正牌酒。

嚴格的原料質量把控和優越的法國南部地理位置,讓伊甘酒莊的酒體獨具特色,吸引酒客爭相購買收藏,貴腐黴則成為了伊甘酒莊酒產品風味的一大特色,使其百年來一直是行業大熱商品。

在被LVMH集團收購接管後,伊甘酒莊的年產量達十萬瓶,1811年的年份酒更是拍出了31萬人民幣一瓶的高價。

江小白應該跟國外酒莊學一學:要想打造名酒,必須要先打響產地的名頭。甭管是歷史悠久,還是工藝精湛,或者是糧食原料優質,產地和所產白酒,都要有個獨特標籤,才能助力品牌成名。

跟農夫山泉學當“搬運工”

就算是這樣,也不能建了酒莊酒撒手不管:建起來,建得好,還要積極推廣,開發它更多的功能和屬性,讓外界關注到這個酒廠。

這一點,在隔壁飲用水行業能找到一個有相似性的案例。

沒有酒廠哪有酒?江小白為什麼不建酒廠

農夫山泉一直說自己是“大自然的搬運工”,也曾經遭遇同行業其他企業的質疑和攻擊。為了打一場口碑翻身仗,幾年前農夫山泉就在自己的九大水源地開展工業旅遊和研學旅遊,創造其他收益的同時,向社會證明自己真的是一個普通的“搬運工”。在峨眉山水源地,農夫山泉開設了水源地景區官網,並實時展示園區遊客資料。據官網顯示,農夫山泉峨眉山水源地景區工廠遊客最大承載量為6640人/天。

而且,江小白還要改變以前自說自話式的“我是糧食酒”的方式:品質自信和品質公信力,不是自說自話就能建立的,需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才行。是糧食酒,那就對外界展示展示你的高粱地。原料種植和產品釀造都很重要,江小白為什麼不建自己的酒廠?為什麼不種高粱?

引導受眾接納,也不能只停留在圖片體驗、vlog釋出上。等到哪天江小白湊夠了錢建好了酒廠以後,還是要學一學在自己水源地開展工業旅遊、研學遊的農夫山泉,邀請消費者實地看一看,體驗體驗。

既然不能改變一些頑固偏見,江小白倒不如放手一搏,建個酒廠出來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