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藥補不如食補,這些食材可抗“秋燥”!

藥補不如食補,這些食材可抗“秋燥”!

立秋之後氣溫逐漸下降進入冷熱交接期,容易使人心浮氣躁、情緒不佳,即所謂的“秋燥”。中醫師建議,這些食材可以預防“秋燥”。

俗語說“一場秋雨一場寒”正是形容立秋後的氣候,專家表示,立秋後,氣溫冷熱交替,人們容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溼度降低也會使面板乾燥,心情也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避免立秋後上呼吸道感染,專家建議可以多吃水梨預防,可單吃水梨或是冰糖燉梨,也可額外新增川貝一起服用,能增加免疫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溼度降低後面板容易乾燥,建議多吃蓮藕、枸杞、白蘿蔔、木耳;改善心情則建議可按摩尺澤穴、合谷穴、太沖穴。

立秋後,日常養生首要目標為“增潤抗燥、養陰益氣”,專家建議可多吃酸味食物,如蘋果、橄欖、枇杷、柚子,來防止肺氣過盛而損傷了肝氣,且得減少辛味之物的食用,如姜、蔥、辣椒等,以避免上火併傷津耗氣。

另外,現代人常用眼過度,易出現乾眼症,立秋期間可多喝“紅棗枸杞湯”來抗燥。“紅棗”富鐵質可補血氣、養元氣,促進臉色紅潤;而“枸杞”富維生素A、B1、B2、C、鈣、磷等,所含微量元素還能安撫神經系統,助益好眠與解鬱。

但須注意的是紅棗雖非燥熱食物,但若真怕上火,一天內不要吃超過10顆;體質溫熱的人,也可避免選擇紅棗,改使用蜂蜜代替,可增加滋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