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近年來,全球腫瘤的發病率持續升高,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TheInernationalAgencyforReserchonCancer,IARC)趨勢分析表明,2012年在全球癌症新發病例約1410萬例中,中國的癌症新發病例佔了近一半,其中消化道系統腫瘤在中國新發病例和死亡人數均居世界首位。直、結腸癌在各種惡性腫瘤中是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大量資料表明,大腸癌發生發展主要與生活方式、飲食因素、腸道菌群、遺傳因素、既往大腸良性病史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密切相關,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及良好的情緒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有研究顯示,大腸癌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便血、腹痛、排便習慣與糞便性質改變,其中大便習慣改變是大腸癌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筆者將針對大腸癌的相關因素及早期症狀的最近進展進行綜述,旨在為大腸癌患者的預防和診治提供參考依據。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大腸癌的相關因素

1飲食因素

1高脂、高蛋白飲食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膳食纖維含量的降低,肉類、油炸燒烤食品的比例大幅增加,導致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有研究發現以低脂肪飲食為特點的國家中結直腸癌發病率較低,而以高脂肪飲食為特點國家中發病率較高。我國上海市的研究也發現結直腸癌發病率的上升與大量高脂飲食的攝入有關,致癌作用可能是與脂肪分解成的氧化物和脂肪酸的產生有關。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導致大腸癌的發病,大部分人認為其可引起肝臟合成、分泌過多的膽汁酸,在腸道內厭氧菌的影響下將殘留在腸道內的膽汁酸變成脫氧膽酸、石膽酸等次級膽酸,次級膽酸可直接干擾DNA代謝,改變DNA合成,提高大腸黏膜細胞鳥氨酸脫羧酶活性,降低免疫功能,從而促進癌細胞增生。TIEMERSMA等長達8年的研究表明,男性攝入瘦肉量增加與大腸癌的發病率呈正相關,而女性攝入家禽和魚可以降低大腸癌發生。歐洲一項動物實驗表明,高脂飲食可誘導K-ras基因突變,使腸道菌群失調而促進消化道腫瘤發展。雖然有研究表明高蛋白飲食可產生某些潛在的致癌作用。但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蛋白飲食與大腸癌的關係,需要進一步的證明。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2膳食纖維膳食纖維的保護作用是由於纖維素能選擇性促進腸菌群的生長並增加腸蠕動,增加大便量,減少大便及致癌物質與腸黏膜的接觸時間,並稀釋腸內致癌物濃度的作用。YEH等透過病例對照研究方法發現,新鮮蔬菜及水果的攝入量與大腸癌風險呈負相關。黃修海等研究也發現高纖維、新鮮果蔬、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可降低消化道腫瘤的風險。BINGHAM等透過歐洲10個國家519978病例對照研究發現膳食纖維的攝入和大腸癌的發病呈負相關,與膳食纖維的來源無關,且對左半結腸保護作用最大。因此,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美國癌症研究所表明,每日增加攝入膳食纖維10g能有效降低大腸癌發生率約10%。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3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大量研究表明,攝入適量的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素能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預防大腸癌重要因素有飲食中的鈣、葉酸、硒和維生素A、C、D、E、β胡蘿蔔素等微量營養素。其中有研究發現,長期服用高鈣製劑可以降低遠端結腸癌發生的危險度。鈣離子和維生素D可與膽酸和脂肪酸結合形成不溶性鈣皂,可抑制腸道上皮細胞生長和改善細胞最終分化,對腸道上皮起化學防護作用。近年來發現硒對結腸癌的保護作用越來越受重視。硒蛋氨酸可以透過啟用p53腫瘤抑制蛋白,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也有研究發現,結腸癌危險度的降低與長期食用富含葉酸的食物有關。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2生活方式

1吸菸與飲酒雖然多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吸菸和飲酒都是結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但目前吸菸和飲酒與結直腸癌發病的關係尚無一致的結論。有研究發現,吸菸年數越長者患大腸癌可能性越大。近年來國外有關資料顯示大腸癌已是乙醇相關係列惡性疾病之一。李其龍等研究表明飲酒與結腸癌的陽性聯絡(OR=1.721),乙醇攝入量與結腸癌的危險性相關。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2肥胖和體力活動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肥胖是大腸癌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體力活動對大腸癌具有一定的預防保護作用。其機制一方面在於體力活動使腸道的分節運動減少而使有效腸蠕動增加;另一方面是由於體力活動促進前列腺素分泌,刺激腸蠕動增加,可縮短糞便在腸道內透過時間,減少糞便中致癌物和腸黏膜的接觸,從而減少大腸癌的發生率。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3腸道菌群人腸道菌群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生物種群,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與宿主相互依存、制約,形成動態的生態平衡。由於飲食結構改變,引起結腸內腸道菌群改變,使腸道內正常存在的致病性共生菌群佔優勢,從而產生有毒物質,並誘發腸道細胞癌變。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結直腸癌的發生與人體腸道內微生物密切相關。CHEN等研究發現與正常人比較,進展期結直腸腺瘤的患者腸球菌和鏈球菌顯著增多,而腸道梭菌、真細菌和羅氏菌明顯減少,這可能與膳食纖維攝入量有關,提示飲食所引起的腸道菌群改變與結直腸癌癌前病變的發生有關。高脂飲食可引起腸道菌群代謝失調,產生大量二級膽汁酸,對結腸上皮細胞產生細胞毒性,並且具有誘突變作用及抗凋亡活性。因此,飲食習慣及體育鍛煉引起腸道菌群的改變,可導致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增加。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4遺傳因素

大腸癌中有5%~20%具有遺傳性,主要包括家族性多發性大腸腺瘤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HNPCC)[32]。FAP的致病基因主要與APC基因有關,從而導致細胞免疫反應改變而容易癌變,由於其在大腸黏膜上形成大量的腺瘤,顯著增高癌變率;而HNPCC是與錯配修復基因(MMR)突變有關,且隨年齡增長兩腫瘤家系近100%均發生惡性腫瘤。腸癌患者的一級親屬患結直腸癌患腸道新生物風險增加。鄭樹等研究調查後發現,在大腸癌患者的一級親屬中大腸癌的遺傳度比無大腸癌家族史的健康人高1.68倍。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1排便習慣與糞便性質改變

排便習慣與糞便性質改變是大腸癌的主要臨床症狀,以便血最常見,腹痛次之。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或二者交替,或伴有消化不良。部分患者以腹瀉為首發症狀,每日數次或十數次,可為黏液血便或膿血便,而且不易止。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2便血

便血是最有可能被認為是大腸癌的症狀,也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出現便血可能與患者腫瘤侵襲性強有關,黏膜下血管網易受侵犯而引起出血。症狀重的患者可表現為黏液膿血便,而輕者僅表現為大腸隱血試驗陽性,大多無痛,應注意與痢疾、痔瘡等作鑑別診斷。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3腹痛

腹痛主要受腫瘤生長速度的影響,容易侵犯和壓迫區域性組織神經而引起。一部分患者主要症狀是呈持續性的腹部隱痛為特點。而一部分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的患者表現為持續性絞痛,常持續數分鐘,然後自覺有氣體竄過疼痛區,接著會出現排氣,然後疼痛會突然消失。老年人若出現這種情況應首先考慮大腸癌。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4腹部腫塊

如出現腹部腫塊是由於腫瘤已經長到一定程度,腹部即可觸控到腫塊,常以右半結腸多見。早期腫塊的特點為可推動,但侵襲到周圍後就會固定不動。特別是腹壁鬆弛、年老消瘦的患者最容易摸到腫塊。

身體出現這幾種改變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來了

結束語

綜上所述,影響大腸癌發生、發展與很多方面的因素相關。主要是飲食、生活方式、腸道菌群及遺傳與大腸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聯。因此,針對其中可被有效干預的因素進行改善,減少高脂飲食攝入,合理增加膳食纖維、葉酸、硒和鈣的攝入,限制飲酒和戒菸,控制體質量,積極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活動,改善腸內的微生態環境,調整腸道菌群失調,提高機體免疫力,提高保護因素的作用,減少危險因素,從病因上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大腸癌發病率並不算高,人們對大腸癌疾病的發生也不夠重視,易誤認為是腸炎、痔瘡、痢疾等,所以出現黏液血便、慢性腹瀉、便秘、腹部腫塊等早期症狀者或一級親屬有大腸癌病史者,應警惕預防大腸癌的發生,積極給予纖維結腸鏡等檢查,以促使疾病的早期治療及改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