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啤酒經濟學:啤酒是如何走向工業化、集中化

關於本書

啤酒歷史悠久,早期它是重要營養來源,現在是世界上銷量巨大的酒精飲品。這本書追溯了啤酒的悠久歷史,也講述了啤酒市場是如何走向工業化、集中化的。

啤酒經濟學:啤酒是如何走向工業化、集中化

這本書有兩位作者,一位叫約翰·思文,是啤酒經濟學社主席,曾擔任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另一位叫德文·布里斯基,主要報道食品、創意與技術領域,她也在一家傳媒公司擔任內容營銷經理。

啤酒經濟學:啤酒是如何走向工業化、集中化

說到釀酒的技術,啤酒愛好者都知道,製作啤酒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

四個基本要素:麥芽、啤酒花、酵母和水

。如果你喜歡自己動手,甚至能夠在家釀製啤酒。

釀酒的技術這麼簡單,可直到13世紀左右,它才成為一個行業。這其實有點奇怪。我們都知道,啤酒的歷史非常悠久,人類從遊牧生活轉為農耕生活後,很可能就已經開始釀造啤酒了。最古老的啤酒配方,能夠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

為什麼釀酒行業出現得這麼晚?這就要說到,啤酒的決定性配料“啤酒花”了。我們在喝啤酒時,多多少少都嚐到過一些苦味,苦味的來源就是啤酒花。啤酒花並不是花,而是一種藤本植物,它具有防腐功能。從13世紀開始,啤酒花被廣泛普及,加入釀酒過程中,延長啤酒的保質期,釀酒才成為一個行業。

啤酒經濟學:啤酒是如何走向工業化、集中化

釀酒行業出現得晚,是不是人們發現啤酒花防腐作用的時間晚?並不是。書裡介紹,有位研究者發現,1200年之前,就有釀酒人發現了啤酒花及其作用。那為什麼沒有立刻被普及呢?一個原因是,那時候的釀酒人對於防腐保質的需求並不是很強烈,他們釀酒也不是為了賺錢。這些人就是歐洲修道院裡的修道士。

在啤酒花廣泛普及之前,歐洲人喝的啤酒,主要是修道士釀造的。修道院的啤酒只對內供應,給朝聖者和窮人喝,修道士們自己也喝。書裡介紹,有些修道士每天要喝3到4升啤酒。他們喝這麼多可不是因為酗酒,那時候的啤酒既是營養來源,也是安全飲料。中世紀的飲用水經常被汙染,比起喝水,人們更喜歡喝啤酒。修道士的日常飲食也很簡樸,靠喝啤酒獲得額外的營養。

真正讓啤酒花獲得大規模普及應用的,不是修道士,而是德國人。接下來,我們透過一個例子來看看,德國人是怎麼把啤酒花發揚光大的。

德國北部有一個港口城市叫漢堡,被稱為“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從13世紀開始,漢堡的酒廠憑藉出口優質的加花啤酒而聞名。加花,指的是在釀酒過程中加入啤酒花,當時的釀酒行業還有很大一部分都不加啤酒花,不過,現在大部分啤酒都含有啤酒花。

啤酒經濟學:啤酒是如何走向工業化、集中化

說回到德國人。13世紀,德國北部的人們看到修道院釀酒時用到了啤酒花,他們意識到,啤酒花的防腐作用非常關鍵,它能讓釀酒商大批次生產啤酒,然後賣到更遠的地方去。而漢堡的商人們在做啤酒生意這件事上,有很多先天優勢:原料採購方面,漢堡附近的河谷能夠提供各種穀物,進口啤酒花也很方便;地理位置方面,漢堡是個港口城市,能把啤酒出口到低地國家、德國南部和英國去。

在輪船的航道附近,漢堡市的人們建起了寬敞的酒窖和廠房。這個城市通過出口啤酒,獲得了豐厚利潤。14世紀時,漢堡市有4到5成的收入都來自啤酒出口。但成功也引來了很多效仿者,別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們也開始在釀酒過程中加入啤酒花。漢堡市的酒廠陷入了激烈競爭。

啤酒經濟學:啤酒是如何走向工業化、集中化

要想在啤酒貿易上繼續維持優勢,不能只靠加啤酒花了,必須在啤酒質量上下工夫。提升啤酒質量不僅是漢堡當地酒廠的任務,也是政府官員的挑戰。官員們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制定了嚴格的管理條例。比如,一家酒廠要是出口了質量不達標的啤酒,是違法的,要接受法律的懲罰。漢堡政府甚至還在港口設立了辦公室,官員們的工作就是品嚐每批啤酒,進行質量鑑定。

隨著漢堡市的啤酒遠銷國外,啤酒花以及加花釀酒方法不斷普及,整個歐洲市場逐漸轉向加花啤酒。作者說,啤酒花的推廣,標誌著真正商業化釀酒的普及,也標誌著釀酒成為一個行業。

啤酒經濟學:啤酒是如何走向工業化、集中化

啤酒經濟學 透過啤酒的鏡頭來報道世界歷史 中信出版社圖書

¥

31。5

京東

月銷33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