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紅樓夢中人的體質辨識

《紅樓夢》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借四大家族悲喜沉浮,諷世間民生顛沛流離。其書中人物最是眾生百態,鮮活生動:有孤傲嬌弱的黛玉,玲瓏豐腴的寶釵,也有成熟穩重的賈元春,惠極不壽的秦可卿。她們形態、生理、心理的差異性構成了每人獨特的體質。

紅樓夢中人的體質辨識

體質是指人的先天稟賦(含遺傳)和後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體素質,體現於人的形態、結構、功能、心性、倫理和適應環境(自然和社會)的能力等方面。中醫歷來堅持“因人制宜”,而中醫體質辨識就是根據人的不同體質狀態和體質型別,把握其健康與疾病的關係,選擇相應治療、預防、養生方法。依據不同體質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及心理活動三個方面的特徵,經過綜合分析,可把體質分為九種,分別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血瘀質、氣鬱質及特稟質。我們且結合紅樓夢中人物舉其中有代表性的三種體質及一種混合體質分析說明。

一、氣鬱質

氣鬱體質,病根在肝。肝主疏洩,喜條達惡抑鬱,長時間的情緒低落,不暢,使肝疏洩功能不及,氣機鬱滯,臨床表現為胸脅、乳房及少腹脹痛不適,可伴情志抑鬱、善太息,胸脅刺痛,婦女經行不暢。肝能協調脾升胃降,若肝失疏洩,氣機失調,肝氣犯脾,可見眩暈,腹痛、腹脹、腹瀉等症;肝氣犯胃,胃失和降,可出現噯氣、噁心、嘔吐等症。肝鬱而化火傷津生痰,或者氣不行津聚為痰,肝氣夾痰循經上行,可見咽間有異物,痰多。而耗傷津液,能致形體消瘦。肝藏魂,熱擾魂,多失眠,健忘。另外,氣鬱者舌淡紅,苔薄白,脈象弦細。

《紅樓夢》裡就有這樣一個人:“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寥寥數語就把黛玉的形象勾勒了出來——一個不折不扣的病西施,典型的氣鬱質。

黛玉自幼柔弱多病,依傍在外祖母家,為“木石姻緣”費勁心思。聽見不相干的事也要多疑多懼,且易傷春悲秋,遂致憂慮過度。再加上本身就有不足之症,怯弱不勝,常常失眠,所有的特點都指向了氣鬱體質。透過紅樓夢第八十三回的醫案可以得到驗證。

王太醫給黛玉診病之後寫下來如下醫案:

六脈弦遲,素由積鬱。左寸無力,心氣已衰。關脈獨洪,肝邪偏旺。木氣不能疏達,勢必上侵脾土,飲食無味,甚至勝所不勝,肺金定受其殃。氣不流精,凝而為痰;血隨氣湧,自然咳吐。理宜疏肝保肺,涵養心脾。雖有補劑,未可驟施。姑擬黑逍遙以開其先,複用歸肺固金以繼其後。不揣固陋,俟高明裁服。

此證為肝鬱氣滯,血虛脾弱所致。治宜疏肝解鬱,健脾養血。而黑逍遙散正是肝脾並調,氣血兼顧的良方。黑逍遙散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逍遙散加熟地而成。方中熟地、當歸、白芍滋陰養血,柔肝緩急為君;白朮、茯苓、生薑、大棗益氣健脾和胃為臣;柴胡疏肝解鬱為佐;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使肝鬱得疏,血虛得補,脾運得健。

《紅樓夢》中除了黛玉以外,還有一個人也是氣鬱體質,那就是悍婦夏金桂。在第七十九回,夏金桂裝過一次病,太醫看過後說“氣血相逆,當進寬胸順氣之劑。”而在後一回中,老道王一貼就給她開了一劑“療妒湯”:極好的秋梨一個,二錢冰糖,一錢陳皮,水三碗,梨熟為度,每日清早吃這麼一個梨,吃來吃去,就好了。梨味甘性涼,歸肺、胃經,有生津潤燥之效,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胃經,理氣健脾,疏肝解鬱。而冰糖味甘入脾經,肝氣鬱而乘脾土,脾失運化失調。三者合用,實脾而療肝鬱。

為了預防疾病,改善症狀,需要修身養性,形神共養。除了用藥物來緩解氣鬱質帶來的不適,還應注重調節情志。留意感情上的疏導,消解其不良情緒,培養樂觀向上的精神。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培養生活情趣,可多參加集體的娛樂活動。進行戶外活動,沐浴陽光,開闊視野可以舒暢情志於氣鬱體質的改善。

二、痰溼質

痰溼體質的形成,皆為水液代謝失常所致。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勞逸影響臟腑氣化功能,導致臟腑水液代謝的生理功能失常,水溼停聚。例如痰濁阻肺,肺失宣發,可見胸悶,痰多。痰溼泛於肌膚,則體形肥胖,腹部肥滿,面黃胖而黯,臉上面板多油脂,多汗且黏。痰溼困脾,阻滯氣機,運化失健,容易睏倦,大便不實,小便微渾。而痰濁上泛於口,則口黏膩或甜。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膩,生冷黏硬,嗜酒之人皆多脾胃失調而溼濁內困。除此之外,舌體胖大,舌苔白膩,脈滑也是痰溼內阻的症狀。

關於痰,在《紅樓夢》裡除了對黛玉的描寫,最清楚的當屬元春了,在第九十五回中這樣寫道:

且說元春自選了鳳藻宮後,聖眷隆重,身體發福,未免舉動費力。每日起居勞乏,時發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宮,偶沾寒氣,勾起舊病。不料此回甚屬利害,竟至痰氣壅塞,四肢厥冷。一面奏明,即召太醫調治。豈知湯藥不進,連用通關之劑,並不見效。內官憂慮,奏請預辦後事。所以傳旨命賈氏椒房進見。賈母、王夫人遵旨進宮,見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語,見了賈母,只有悲泣之狀,卻少眼淚。賈母進前請安,奏些寬慰的話。

原文明確提到元春身體發福,因染了寒氣,勾起舊病,發了痰疾。痰溼體質的人,溼為有形之陰邪,重濁黏滯,氤氳膠膩,又外感寒邪,兩相和合,最損人之陽氣,以至於痰氣壅塞,四肢厥冷。

因體質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個體在遺傳的基礎上受到環境的影響,我們可透過探究每個人的遺傳因素和生活環境來分析體質形成原因。

元春在少女時代就入宮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宮中生活的奢華,飲食上偏於肥甘厚味,過度的安逸,這些都是痰溼體質的溫床。在長期影響下,臟腑功能失衡,逐漸產生痰溼,在尚未發病之時,處於一種個體獨特型別的體質狀態。

痰溼質的養生應該注意化溼通利,宣肺健脾,著重關注飲食與運動,從日常習慣上注意,以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為主。在食物上多選擇可以宣表化溼、淡滲利溼的食物,如茯苓、山藥、薏米、赤小豆、花生、竹筍、冬瓜等。注意控制寒涼、肥甘、油膩、滋補的食物攝入。留心觀察體檢中血脂、血糖、血壓、血尿酸等指標。透過飲食、運動等控制體重。痰溼體質者多肥胖,應做較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等,也有助於改善痰溼體質。

三、特稟質

特稟體質中的“特”有特殊之意,而“稟”是稟賦之意,意為這是先天的,源於父母的。所以我們可以把特稟體質理解為來源於父母的一種特殊體質型別。

特稟質主要包括遺傳病體質、胎傳體質以及過敏體質。遺傳病體質通常有先天性、家族性、終生性三大特點,這一類大多很難治癒;胎傳體質與母體孕期密切相關,孕期母親飲食、起居失常,或者情緒不暢,均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過敏體質是指那些患有過敏性疾病的人所特有的體質,如過敏性鼻炎、哮喘、蕁麻疹等。

《紅樓夢》中有一個人的體質是曹公明確指出的,就是寶釵的胎傳體質。奇方“冷香丸”,治的就是寶釵胎裡熱毒所致的咳嗽。從原文看寶釵的病並不重,寶釵在第七回裡這樣說過:

“後來還虧了一個禿頭和尚,說專治無名之症,因請他看了。他說我這是從胎裡帶來的一股熱毒,幸而我先天壯,還不相干;若吃尋常藥,是不中用的。他就說了一個海上方,又給了一包藥末子作引子,異香異氣的,不知是那裡弄了來的。他說發了時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藥倒效驗些。”

冷香丸中的四種花蕊皆是白色,白屬金,入肺經,利肺平喘,專治寶釵的咳嗽。而用黃柏煎湯送服,洩下焦腎中熱毒,進而清肺熱。

因為特稟體質的特殊性以及先天性,在我們出生的時候,體質就已經決定了。所以對於特稟體質的調護,除了遠離過敏原以外,就是要從親代開始調治,孕前檢查必不可少,而且男方需注意此時避免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女性在孕期也要注意不能隨意服用藥物。如果有遺傳性疾病,要多與醫生溝通,運用各種檢查手段,防止遺傳病患兒的出生。同時,平時多食用黃芪、山藥等益氣固表類食物,以及燕麥、糯米、菠菜等也有助於改善過敏體質。日常生活中多出去運動,順應四時變化,以適寒熱。

四、混合體質

混合體質是指患者兼具兩種或兩種以上非平和質的體質,如氣虛易導致身體內津液代謝不暢,故而肥胖之人常同時兼氣虛與痰溼質;氣鬱者由於肝氣鬱滯,疏洩不暢,易導致血瘀、痰溼質,使三種體質同時存在。

《紅樓夢》中的秦可卿就是混合體質的代表,兼具氣鬱與氣虛質。氣鬱質的特徵在上文中已詳細介紹過,而氣虛質以氣短、神疲、乏力、脈虛為主要特點。氣虛不能推動營血上榮,則健忘、唇色少華、舌淡紅;鼓動血行之力不足,則脈象虛緩;升舉無力多見內臟下垂、虛勞或者病後遷延不愈。衛氣虛弱,不能護表,易出汗,患感冒,不耐風邪、暑邪。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氣血不足,機體失養,則面色萎黃、毛髮不澤、機體疲乏。另外,氣虛者多見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

在原文第十回中明確地描述了秦可卿的特點:一是氣短懶言,到了下半天就懶得動,話也懶得說,眼神發眩;二是思慮過度,心重,聽見別人說什麼,都要度量三五日。這些都是氣虛與氣鬱質最基本的特點。而後,在張太醫對秦可卿的診斷中也提到:左寸沉數,左關沉伏;右寸細而無力,右關濡而無神。其左寸沉數者,乃心氣虛而生火;左關沉伏者,乃肝家氣滯血虧。右寸細而無力者,乃肺經氣分太虛;右關濡而無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剋制。

文中針對秦可卿的病症,給出的方劑是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組成為人參二錢,土炒白朮二錢,雲苓三錢,熟地黃四錢,酒洗歸身二錢,炒白芍二錢,川芎錢半,黃芪三錢,制香附米二錢,醋柴胡八分,炒懷山藥二錢,蛤粉炒真阿膠二錢,酒炒延胡索錢半,炙甘草八分,引用去心建蓮子七粒,紅棗二枚。在其中可以看到八珍湯和逍遙散的影子,氣血雙補的同時疏肝解鬱。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增加黃芪,補氣之效大大提高,加入醋制柴胡、香附增強疏肝調經之功,以蓮子心、大棗為引,增強健脾養心安神之力,全方綜合補法與和法,在補益的同時有和解之功。

從中醫體質學的角度對《紅樓夢》中人物的解讀,更加清晰地展示了不同體質的特點,方便現代人瞭解體質學說。同時,可透過“體質判定自測表”對自身體質做出初步判斷,運用體質辨識的知識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根據不同的體質型別,找到對應的養生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對自身體質進行調節,做到“因人制宜”地防病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