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都說北京人愛買“京八件”,但有幾位說得出是哪八件?還挺有講究

小年過啦!您家開始辦年貨了嗎?北京人逢年過節、走親訪友,年貨裡都繞不過傳統點心“京八件”。但“京八件”到底是哪八件,您能答得上來嗎?小鮮最近在市場上轉了轉,發現答案五花八門……

都說北京人愛買“京八件”,但有幾位說得出是哪八件?還挺有講究

各家皆不同

前門煤市街,是北京一條遊客密集的商業街,沿街有一溜兒掛著“稻香村”招牌的店鋪。

走入其中,狹小的空間擺滿了五顏六色的“老北京特產”,靠牆的貨架上擺著七八種稻香村禮盒“京八件”,價格從25元到188元不等。

有的裝著紫薯糕、杏仁糕、栗子糕、綠豆糕;有的裝著稻香通寶、菊花餅、綠豆酥、山楂鍋盔、黑麻椒鹽餅、棗花酥的;也有的裝著山楂鍋盔、棗蓉餅、南瓜餅、鳳梨酥……包裝不一樣,款式就不同。

當問到為何都叫“京八件”糕點禮盒時,店裡的工作人員告訴小鮮,“每個品牌裝的種類、重量、包裝,都不一樣”。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小鮮明明看到,每個糕點禮盒上赫然裹著“稻香村京八件”的紅紙!還再用紙繩捆紮起來!

都說北京人愛買“京八件”,但有幾位說得出是哪八件?還挺有講究

緊接著,小鮮在全聚德和平門店的年貨大棚裡,也發現了“京八件”的點心禮盒。

裡面裝的是:鹹味酥、金糕排、豆沙酥排、小鴨酥、薩琪瑪、鳳梨酥、虎皮蛋糕、一品酥。

您是不是蒙圈了,到底什麼是“京八件”?

小鮮帶您從根兒上刨一刨……

老北京餑餑

早些年,北京人管點心叫“餑餑”,製售餑餑的地兒叫“餑餑鋪”。

據民俗專家金受申考證,舊時北京糕點戶門的款式格局,留有元朝的風格,“北平最老的店鋪,可能要算餑餑鋪啦。”

元世祖入主北京後,市面上出現了以蒙古餑餑為主的細點。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又傳入南方糕點。清朝入關後,又帶來滿洲餑餑。從此,北京形成豐富多樣、相容幷包的餑餑鋪。

都說北京人愛買“京八件”,但有幾位說得出是哪八件?還挺有講究

據上世紀20年代作家陳鴻年在《北平風物》中回憶,北平餑餑鋪裡,最著名的點心是“大八件”:

這種點心的名貴,在乎一個細上,也無論用面、用油、用糖,絕不是粗針大麻線的,馬馬虎虎……無論‘福祿壽喜’,各有各的模子,有圓的,也有方的,有花形的,也有蝙蝠形的。

與他同一時期的作家梁實秋,卻不苟同,他在《雅舍談吃》中評價:

所謂大八件無非是油糕、蓼花、大自來紅、自來白等等,小八件不外是雞油餅、卷酥、綠豆糕、槽糕之類。自來紅、自來白乃是中秋上供的月餅,餡子裡面有些冰糖,硬邦邦的,大概只宜於給兔兒爺吃。蓼花甜死人!綠豆糕噎死人!

可見,北平時期的“京八件”,有大八件、小八件之分。大八件有福、祿、壽、喜餅,和油糕、蓼花、大自來紅、自來白;小八件則有雞油餅、卷酥、綠豆糕、槽糕等。

但眾口難調,食客對“京八件”的評價褒貶不一。

消失後重現

新中國成立後公私合營,北京的一些老手藝人都被迫轉行,餑餑鋪的“餑餑”降低了好幾個水準。

王世襄老先生感觸頗深:“北京的中式糕點,60年代以來真是每況愈下。開始是幹而不酥,後來發展到硬不可當,而且東西南北城所售幾乎都一樣,似一手所制。”

侯寶林先生有段相聲印證這個觀點:

汽車把桃酥壓進了瀝青馬路,用棍子去撬,沒有撬動,棍子卻折了。最後來了個商店售貨員,愣是用他店裡的江米條把桃酥撬了出來。

也就從那時候起,“京八件”一類的點心,逐漸淡出市場……

都說北京人愛買“京八件”,但有幾位說得出是哪八件?還挺有講究

直到2006年,北京市工業促進局正式立項對老北京的民間糕點“京八件”及“宮廷御點”進行重新開發。

市場上絕跡已久的“京八件”再度復活,北京稻香村推出了福字餅、祿字餅、壽字餅、喜字餅、椒鹽酥、雞油餅和棗花酥。

而蘇州稻香村也推出了一款“京八件”,除了福、祿、壽、喜餅,另四件是鮮花玫瑰餅、蘇式椒鹽餅、棗花酥和山楂鍋盔。

近幾年,隨著“京八件”傳統點心禮盒逐漸走紅,市場卻沒有統一標準,五花八門的“京八件”層出不窮。

“糕點廠各家有各家的說法,也就導致了‘京八件’概念的混亂。”北京民俗專家高巍說,“儘管如此,受老北京傳統的影響,每到逢年過節、回家探親,大家也都約定成俗地拎著這樣的點心匣子,圖個喜慶祥和。”

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