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竹蓀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技術很重要,這幾個管理妙招要記住

竹蓀是我國名貴山珍之一,營養豐富、食味鮮美,且有一定的食療作用,因此其市場價格不菲。為提高竹蓀種植水平,介紹了種植竹蓀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並總結了其生料栽培技術要點,包括菌種與培養料準備、菇棚搭蓋、鋪料播種、菇棚管理、病蟲害防治、採收與加工等。

竹蓀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技術很重要,這幾個管理妙招要記住

1 種植竹蓀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1 氧 氣

竹蓀屬好氧菌,制種時菌種培養料不能搗得太細,以加大空隙便於空氣流通,利於菌絲強壯。一般菌種培養料搗至2~4 mm大小、只要不扎破袋即可。注意做好制種期室內通風換氣,且栽培菇床堆料時也要注意做到疏鬆透氣,以保障菌絲生長有足夠的氧氣供應。

1.2 光 照

光照強烈對竹蓀生長有抑制作用,一般菌絲生長髮育時無需光照,子實體生長髮育時需100~400 lx的散射光,故搭建菇棚時,要注意保持其相應的廕庇度,保持“七分陰”即可。

竹蓀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技術很重要,這幾個管理妙招要記住

1.3 溫 度

竹蓀菌絲生長溫度為8~30 ℃,適宜溫度為15~28 ℃,高於30 ℃或低於8 ℃,菌絲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子實體形成適宜溫度為16~25 ℃,最適宜溫度為20~22 ℃,在適溫範圍內,子實體的生長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

1.4 水 分

竹蓀生長髮育所需的水分主要來自基質,菌絲生長期,培養料含水量以60%~65%為宜,空氣相對溼度維持在70%~80%;菌蕾生長開始後,培養料含水量應提高到70%~75%,空氣相對溼度維持在80%~90%;在破球和撒裙時,空氣相對溼度應達到90%以上,空氣相對溼度若低於80%,則難以形成子實體或出現畸形。

竹蓀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技術很重要,這幾個管理妙招要記住

1.5 營 養

竹蓀生長髮育所利用的養分主要有碳源、氮源、無機鹽和微量維生素。植物的死體如竹木、五節芒、鋸末、秸稈等培養料的主料可提供竹蓀生長髮育所需的碳源營養;在培養料中新增少量尿素、米糠、畜禽糞等可作為氮源來源;再加入適量的磷酸二氫鉀、硫酸鈣、硫酸鎂等可作為無機鹽來源;維生素類物質可從米糠中獲得,不必另行新增。

1.6 土壤及pH

栽培竹蓀時需在培養料表層覆蓋3~5 cm厚的土層才能誘導其菌球發生,且覆蓋用土應疏鬆細碎並經過曝曬除菌處理。同時,竹蓀菌絲生長要求土壤和培養料偏酸性,pH以4。6~6。0為宜。

竹蓀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技術很重要,這幾個管理妙招要記住

2 竹蓀生料栽培技術要點

2.1 菌種與培養料準備

選擇在寧化縣適應性較好的“長裙竹蓀D1”、“長裙竹蓀D89”作為栽培種。提前收集原竹、竹條、竹枝椏和五節芒等原料(從老舊菇棚拆下的原竹、竹條和五節芒等也可作為栽培竹蓀的主料),在陰涼乾燥處存放1~3年備用,讓其組織細胞崩壞,促使其最大化釋放竹蓀所需營養,為竹蓀菌絲和子實體的良好生長提供養分保障。春種竹蓀一般在2月下旬開始進行主料處理,首先將已備好的原竹、竹條、竹枝椏等劈成2~4 cm寬的片狀物,長度不限,然後將劈好的片狀物、五節芒和從竹器廠收集的碎竹片、竹屑等,放置於清水中浸泡2~3 d。

竹蓀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技術很重要,這幾個管理妙招要記住

2.2 菇棚搭建

以竹木為骨架在菇床上方搭蓋遮陰棚,主脊高2 m,左右兩邊牆高1。5 m,頂部和四周用茅草簾或遮陽網遮陰。

2.3 鋪料播種

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質肥沃疏鬆的水稻田作菇床,開溝整理成寬80~100 cm、高約50 cm的畦床。採用床栽層播法,將竹片和五節芒等從水中撈起鋪於事先整好的床面上,主料鋪3層,每層主料上撒竹屑(拌10%米糠),填平主料中的縫隙,每層厚15~20 cm,每層竹屑上撒播菌種,主要撒播於第1、2層,第3層僅撒少量菌種,合計用栽培菌種1。2~2 kg/m2。播種後蓋上少量竹葉、木屑等,其上再覆土,土層厚3~5 cm,在覆土層中加少許泥炭土,以增加覆土層有機質和疏鬆度。同時用清水澆透,並蓋上5~7 cm厚的稻草保溫。

竹蓀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技術很重要,這幾個管理妙招要記住

2.4 菇棚管理

整個竹蓀生長髮育期,菇棚要保持通風良好,並勤換氣。菇床要保持溼潤,菌絲生長期菇床培養料含水量應保持在60%~65%,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70%~80%。大約45 d後、菌絲長滿菇床、菇蕾開始形成時,培養料含水量要保持在70%~75%,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80%~90%。待破球和撒裙時,空氣相對溼度應控制在90%以上。

竹蓀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技術很重要,這幾個管理妙招要記住

2.5 病蟲害防治

竹蓀栽培過程中常見的病害有青黴病(病原菌為綠黴菌)和紅黴病(病原菌為鏈孢黴菌)。青黴病和紅黴病要以預防為主,儘量破壞和消除綠黴菌與鏈孢黴菌的發生環境,主要措施為:經常通風換氣,保持菇棚空氣清新;棚內用高錳酸鉀燻蒸進行消毒;培養料中新增2%石灰粉,適當提高培養料的pH;及時處理栽培下腳料,保持環境乾淨整潔;播種後出菇前,每隔10 d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菇床床面1次。如在制種菌筒表面或栽培菇床上出現早期綠黴和紅黴,可使用雙層紗布蘸飽柴油(或1%來蘇爾水溶液)小心包裹發黴部位,用剜鏟將該部位表面培養料(或表土)剜除銷燬,並在周圍撒一層石灰粉防止蔓延。要特別注意的是,發現鏈孢黴菌感染時,不能使用噴霧器對其直接噴藥,以免造成其孢子飛揚、擴大感染面、引發重大損失。

竹蓀栽培過程中常見的蟲害有菇蠅、蟎蟲和白螞蟻。發現菇蠅可噴灑5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防治;蟎蟲和白螞蟻可噴霧2%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防治。

竹蓀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技術很重要,這幾個管理妙招要記住

2.6 採 收

竹蓀從抽柄到子實體成熟僅需數小時,出菇時節每天都要及時採摘。竹蓀菌體嬌嫩,採摘時用小刀從菌柄基部輕輕割取,避免傷到菇床中的菌絲體,要輕拿輕放,小心保持菌裙和菌柄的完整。如果採下的子實體有孢體或泥土汙染,可用柔軟毛刷蘸水輕輕刷淨,洗去菌蓋殘留孢體和菌托表面泥土後,再放在竹籃內待加工。

竹蓀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技術很重要,這幾個管理妙招要記住

2.7 加 工

竹蓀極易吸收空氣中的煙霧和異味,故最好不要用煤、炭等直接烘烤,一般採用曬乾。可將竹蓀鮮子實體逐朵平放在棉布上,菌裙左右對稱,置於太陽下暴曬。如遇短期陰雨天氣,在迎風處設多層竹架上鋪棉布攤晾,注意通風以防黴爛,一遇晴天立即搬出,按前法暴曬。竹蓀也可採用烘曬相結合的方法,曬至半乾時再用電熱烘乾。幹品竹蓀含水量以12%~13%為宜,含水量過低易被擠壓破碎,過高則易受蟲蛀或發生黴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