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散文:秋日的鄉間

散文:秋日的鄉間

中秋節過後,去到地處羅坪、楊州的養生山莊,初衷是賞鄉間十六圓月、品農家綠色菜餚。而去了以後,讓人更在意的卻是:那一處遠離塵囂的生態勝地,是一個讓人放下紅塵俗務,能靜靜地發發呆的所在。

在一種清靜如許、緩慢如許的鄉村別樣情懷裡,放慢腳步,於觀山間秀美風景裡,細細的體會田園牧歌式的詩意棲居、喚醒一種靈魂的所在。

不知是不是由於我的鄉下人情結的緣故,在如今多元化的生活裡,兩天的山村生活的重新體驗,對於自小在鄉村長大我來說,彷彿又回到了精神的原鄉。對於鄉間的一草一木,彷彿都有著與生俱來的感情。在行走與思考間,都有一種除卻雜雜蕪蕪的生活之外的寧靜與自在。

上午時分的抵達,在靜靜的小村裡,那些被歲月淡忘的記憶,彷彿都回來了。而我的那一段誕生和成長於泥土的牧歌歲月,此刻,也成了心中一種遙遠而真切的懷念。

散文:秋日的鄉間

正午過後,整個小村都安靜的歇息了下來,好像時間都是靜止的,在這樣的版圖上彷彿一切美學的意像都可以由心靈去構架。

這個靜靜的午後,用心領略著秋景之妙,它不在於葉,也不在於花,彷彿就在於眼前的所感所觸裡。靜靜的村落,沒有了城裡的人聲鼎沸、車馬喧囂。而那天的午覺,也是多少年來睡得最為安穩與踏實的,一覺睡到自然醒,彷彿都讓人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往日裡雞鳴犬吠的村落,或許是由於人煙稀少的緣故,午間歇息下來,也只給人一種靜得空曠寥落的感覺。

如今村裡的年輕人,都在外打拼著或者設計著自已的未來,而那份走出村莊瀟灑,大體上似乎也是指離開世俗規範的一種生命自由度吧。 不過,看著村裡的老人能不受打擾的緩慢生活著,你也會感覺得到那份怡養天年的大自在、覺得那也是歲月對其一生辛勞的獎賞。你會覺得,原來,慢也是一種修為。

秋夜,在張家灣長者的講述裡,不僅僅是挖掘一種山裡的文化與傳說,同時也讓人感到了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戰亂的遷徙裡那份艱辛與不易。在那些講述裡,不時的讓人進入一個先民的環境、回到一種初始的生活狀態,而最為難得的是,歷經歲月,由講述者體現出來的那種終日躬耕者所的歷經世事的從容、達觀與平和。

次日,去到七里坑,村裡少了一些鄉村別墅群的建築,大多是些建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房子,大概是為了打造養生山莊叢集的緣故,此處的民居大多以李白家、杜甫家、白居易家命名,走近這樣的農家小院,看著這些字樣,很容易就讓人想起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這些古代士大夫。古樸淡然的村落,也彷彿讓你從碌碌紅塵之中,暫時的回到了遠古的情懷,找回了一種失落的寧靜。 只是,不知道原生態的山與水間,少了來此感受慢生活的遊人的腳步,鄉村會不會越來越空曠與寂寞。

眼下的村莊,是更適合養生的。養,有靜養與動養之分,此處的養生山莊,有一種得天獨厚的科學生物鏈,因而更多的定位與生態養生。聽此處人講,以後, 還會與養生學家對接,以食養為主,為遊客提供更好的農家綠色菜餚。難怪眼下那一拔又一拔成群結隊的省 城遊客或者周邊縣市的遊客來到此地,板筍也帶一點、蜂蜜也帶一點的大包小包的帶著土特產,並且,還說好了下次多幫她們留一點,明年會再來。

村子邊上有一處特別的風景,由溪流和瀑布組成。仲秋過後,下到山澗的溪水裡,還是有著一種冰浸般涼意的。但從後來的溪邊親水的照片裡看,一行人的涉水慢行間,卻笑得那樣的開懷,有一種身在清流的出塵格調。上得岸來,恰巧有人家在摘板栗,遊人便徑自的參與其中,大家紛紛搖落樹上的板栗,然後趕緊嚐嚐,愜意的體驗著一份來自大自然的秋天的饋贈。而那一頓在露天裡晚飯,大夥兒在一起吃著那些綠色的生態菜餚,在喝著米湯、吃著薯絲飯裡慢慢回味著那些歲月中的典藏,而這樣的場景,記不清又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晚飯後,大家一起看暮色中的景緻,遠山、近水間的那一輪落日,看起來多像是一首純淨的小詩,彷彿可以讓你就此安頓了此心。

散文:秋日的鄉間

當夜的幕布慢慢地拉攏,當語言終止的時候,鄉村蛙聲蟲鳴的音樂就開始了,伴著鄉村和諧的合奏曲,睡夢也變得香甜了。晚上起來看山裡的月亮,感覺中,都有一種讓人沉下心來的僻靜優雅, 白天秋韻裡的那份成熟、嫻靜之美就那麼經久的在心頭中不斷昇華著。這是怎樣的一種清風明月自在懷。

兩天的農莊小憩,很容易的就讓人記住了七里坑、申家坪、倉下與張家灣。因為,行走其間, 它讓你的腳步慢下來,靈魂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