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鶴唳華亭》剛開播不久,我就興致沖沖的推薦給朋友,朋友興味索然的跟我說她已經棄劇了,問其為何,

理由是男女主不是流量明星、男主年紀大、哭戲太多、劇中反轉再反轉然而又常常失利讓人失望。

這些原因確實是《鶴唳華亭》流失很大一部分觀眾的原因。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觀眾們喜歡的電視劇型別大多是以下幾種,一、男女主青春靚麗的高甜劇,二、開場有目標有使命一路披荊斬棘最終達到目的的動作線貫穿型劇,三、一路升級打怪獸最終取得勝利的爽劇,四、劇情簡單、輕快的生活類劇。

《鶴唳華亭》整部劇的基調是偏壓抑沉悶的,讓觀眾始終無法得到放鬆。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然而,衡量一部劇的好壞,收視率並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從劇本選擇上看,

《鶴唳華亭》是由作者雪滿梁園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聚焦於大男主權謀的歷史劇。該小說豆瓣評分有8。5分之高。

作者本人曾提到,故事發生的朝代是架空的,但是服化道方面借鑑了五代北宋初期,典章禮儀制度借鑑了明代,人物關係的原型借鑑了南朝的齊梁皇室。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

可見,把故事背景放在這個時代,是非常有眼光的。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從製作團隊看,三七互娛是《鶴唳華亭》的投資方之一,是全球領先的遊戲研發商,“以傳承中華文化精髓”為理念。

強大的製作團隊能夠保證該劇最大程度的還原劇中情景,讓觀眾身臨其境融入其中。

整部劇以高純度、低明度的色彩風格營造宋代周正厚重的視覺體驗,將宋代的禮儀之美、雅樂之美、書法之美、點茶之美以及印刷之美融入情節之中,將宋時的朝廷編制、律法制度、君臣之禮、儒道傳承、父子綱紀復刻得很完整

,突顯了整部劇深厚的文化底蘊。曾經聽到過一句評價的話,

“越虛構的故事要打動人,越要在物質細節上去把它做實。”

這用來形容《鶴唳華亭》的製作團隊對每一個細節的嚴謹態度再好不過了。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從主要價值觀的傳達上來看,

《鶴唳華亭》的書名出自典故“華亭鶴唳”,語出自《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說的是陸機捲入西晉八王之亂,兵敗後受讒被誅時,感慨不可復聞華亭鶴唳的遺憾。預示著該劇註定是儒家文化與封建皇權制度碰撞的悲劇。劇中太子寫的“

讒豈有端,罪實無名,全君臣義,成父子親,家國永安,天下太平,君子今日,百罹成人

。”終究是理想主義社會,以盧世瑜、太子、陸英等人代表的角色嚮往的臣行君義,子孝父慈,兄友弟恭,天下清明與封建皇權衝突,終將悲劇收場。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從劇情上來看,

本劇架構宏大,該劇以儲君蕭定權母親去世被攔在門外無法送終切入,第一集就是老師盧世瑜連同忠臣大雪天氣進諫“太子成年冠禮長子之藩”,太子為保老師雪天跪在殿外請罪的大場面。太子因少年時母親、妹妹相繼去世,讓他對親情格外看中。在親近之人屢次被害後,深受盧世瑜儒家思想薰陶,以家國天下的君子準則為行事風範的他

堅持以君子之風同不擇手段的權臣鬥爭,堅守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底線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完整有深度,節奏緊湊不拖沓,是一部高質量的大劇。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從演員的演技上來看,

劇開篇已對主角人物性格下了定義,“唳清響于丹墀,舞飛容於金閣,鶴實為猛禽,可以搏鷹。”

羅晉把眷戀親情、敬畏父親又渴望父愛、在利與義之間艱難取捨,小怯而大勇,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儲君形象詮釋的淋漓盡致。劇中,

黃志忠飾演的皇帝冷靜多疑,是政治博弈的高手,把局勢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王勁松把盧尚書為父為師,品行端正的文人風骨刻畫的入木三分,還有劉德凱飾演的軍權在手國舅、張志堅飾演的位高權重的丞相、邱心志飾演的正直、清廉的陸英,這些老戲骨無疑在人物塑造上讓劇情變得更加飽滿有層次感。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從臺詞上看,劇中有不少臺詞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為打造深層次的文化底蘊和古樸風雅的質感增添了不少。

如:

“一切文藝,不可為陰謀所用,一旦沾染,精神全無,骨氣全無,人亦如此。”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恫之以權勢,誘之以名利,這是儲君應該做的事情嗎?”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誰告訴你,這世道上有簡單易行的道路的。君子行路,不但要提防小人對自己的傷害,更要提防和小人對抗之時自己對自己的傷害,所以道比術要難得多。殿下你為了避難,是選擇做那種無能怯懦之人,還是選擇做那種你最不想成為的,你鄙視不屑成為的人呢。”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你可以貴他,可以賤他,反過來也一樣,他因為這些東西,他可以臣你,他也可以叛你。”

“尸位素餐者再年少,都已經腐爛糟朽了。可是他不同,乾淨和青春的人,讓他能守住他的位置,這就是朝廷可待的希望啊。”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儲副五歲出閣,敏明自律。至今一十五載,五千餘日,雪雨風霜,筵講,臣尚告病告假數回,而儲副從無一日缺席。是此,臣不敢自詡為人師。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不易,有不為亦難。”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老師,我又做那個夢了,年越成長,經過的事情越多,我反而越來越不明白,你告訴我,君是天,臣是地,父是天,子是地,可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歲月,因為無望而變得無比堅硬,人,因為無望而變得漸漸虛弱,君如玉,玉似君,需要愛護、摩挲,如果一直放置,結果就只有失色。”“這樣安靜的夜,可以聽到風鈴,蟲鳴,流淚的聲音,這種靜夜總是讓人不由想起,已經離開的那些人。有一位離人,也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裡,平和嗎?安好嗎?他知不知道我虧欠她的,怎麼都還不清了?”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我不會道歉,無法原諒,道歉何用?我也不會補償,那麼多事,怎麼補償?我更不會後悔,事到如今,追悔不起。這些全都是真心話,除了日後午夜夢迴,想起你,或許能夠無動於衷,是在說慌。事已至此,再無可待,唯一慶幸的只剩下,你沒有變成我的另一個噩夢。阿寶。。。”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左為木,梁木之意,右上為草,庶民之意,草下雙口,輿論之意,口下為佳,褒美之意。我派語為定,名為權,為家國棟樑者,唯其言行,做到臣民眾口稱佳,才能架構出一個權力的權字。盧尚書告訴過我,冠而字之,成人之道,所以陛下才賜我民成為字。

權,非權衡取捨,避害趨利,非權宜策劃,圖謀算計,非舞權弄勢,強而凌弱。為君者,有所為易,有不為更難。有些事不可做,有些事不可錯。定權真正的意思是這個。”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這部劇就如劇中的臺詞所言,“這世界有所為容易,有所不為太難。”一部好劇有時候也無法遵從觀眾的喜好去拍攝,主角人物在君臣、仁孝和君子之德的掣肘下屢屢失利,反而更能給我們帶來衝撞感。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

這部劇唯一的缺點是結局是好的。

如果以悲劇收場可能會讓整部劇顯得很豐滿,

讓理想主義與封建皇權的碰撞感更強烈,也能在觀眾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看《鶴唳華亭》,我為什麼沒有棄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