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農村老話“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是什麼意思?有無道理?

古人對於“商”,是褒貶不一的,例如早在《詩經》中,就記載著“

商人重利輕離別

”、在戰國時期商鞅變法時,就提出了“

重農抑商

”,“

士農工商

”,商排在末位。然而,即使如此,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市”,在南北朝的《木蘭辭》中,就曾記載:“

東市買駿馬 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 北市買長鞭

”,隋唐時期,則出現了坊,到了宋朝,商品經濟發達,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商人們可以

二十四小時營業

。再到明清時期,出現了商幫,有

晉商、徽商、閩商、粵商、浙商

等等。

農村老話“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是什麼意思?有無道理?

古往今來,從春秋時期的范蠡、到戰國時期的呂不韋、從明朝的沈萬三,再到清朝的胡雪巖,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經商能人。

關於“商”,人們也曾聽過一個成語“

無奸不商

”,其實這個詞在古代,最初還是個褒義詞,叫“無尖不商”,形容古代的米商在售賣米時,不僅僅會將顧客的米鬥裝滿,而且還會多舀一些米,讓米鬥中的米冒尖,因此稱為“無尖不商”,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由於“尖”與“奸”諧音,漸漸地被說成“無奸不商”

農村老話“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是什麼意思?有無道理?

無“尖”不商,指的是一種經營方式,既讓小利給顧客,關於經營,在農村還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話,叫“

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

”,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呢?有無道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得知道什麼是“九毛九”

農村老話“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是什麼意思?有無道理?

第一、九這個數字,在傳統文化中,在《周易》中,代表著“陽數”,例如九月初九,便是“重陽”、“雙陽”,而在道家中,“九九歸一”,雙九代表著圓滿,因此,定價九毛九,代表著一種美好的寓意。

第二、“九毛九”在山西一帶,代表著精打細算,有相關的典故流傳於世,延伸意義便是代表商人的嚴格控制成本,薄利多銷。

第三、“九毛九”可以是一種定價策略,與現代人們所說的“九九折”、“九十九塊九”類似,相對於“一百”、“九十九塊九”能然顧客心理上覺得比較樂於接受。

因此,才有“寧賣九毛九”的說法。

關於“一塊一”

農村老話“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是什麼意思?有無道理?

則有另一種說法,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叫做“

對物九毛九,對人一塊一

”,人們購買的,除了物品之外,還可能是服務,其中購買服務是針對人的。

一件一塊錢的物品,或者一塊錢的服務,對於物品,討價到九毛九,買到的東西質量沒有絲毫影響,然而對於購買服務,則不然,討價到九毛九,可能買到不足價格的服務,相反,一塊錢的服務,多給一毛錢,反而會得到更高的服務,別小看這多出的一小部分,反而人覺得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彈性退讓,會讓買方得到更多的好處,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捨得”智慧,因此才有“對人一塊一”的說法。

相對而言,對於商家來說,便是“不賣一塊一”

以上,便是“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的由來,你覺得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