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追《三十而已》,“話”第四個家庭

我很少追劇,一般都抱著手機,刷重新整理聞,刷刷娛樂,刷刷微博,轉轉圈子,然後逛逛朋友圈。因為我家電視,除了兒子看動畫片,就是孩子爸看,基本上輪不到我,我根本沒機會追劇。

這《三十而已》是孩子爸在看,我就跟著看,看著看著也入迷了。熱播中,熱度夠高,一刷網頁,劇情,劇透神馬的全都跳出來了,系統是輪番推送。從王漫妮分手,鍾曉芹離婚,我就不太愛追著看了,心中總想成全美好,本想棄了。結果他每天下班回來,還是開電視看這個,完全被動接受了。看到現在,顧佳的家庭也出現問題了,看得有點於心不忍,雖說是電視劇,太入戲,看著傷感。總會聯想到自己的生活,還會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帶進去。

劇中三個不同環境成長的女人,對生活的追求也不一樣,有獨立,有依賴,有自主。每集末出現的第四個家庭,用另一種活法,在詮釋過日子。輕描淡寫,卻是大多數人真實的生活。

追《三十而已》,“話”第四個家庭

鮮明的對比,導演想說明什麼?想要強調生活最終歸於平淡還是生活的層次?感覺像是看圖寫作文,要自己找重點。

他們不努力麼?那一家三口,也非常努力地在這個城市裡工作生活,環境也比較艱苦的,一家三口擠小房子,睡一張床,一直努力著,日復一日,他們臉上還是洋溢著幸福。這一家子,也是大多數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生活縮影。

千禧年初,我爸媽也是如此,來到城裡務工,租住著很小的房子,打工賺錢,給我和弟弟賺生活費、學費,就跟這第四家差不多,只不過我們當時是留守兒童。我媽想讓我們多讀書,才不會重複他們的日子——清苦,還得靠著下苦力賺錢。我知道,媽媽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很多農村出來的8090後,父母當初都是想著讓孩子多讀書,走出農村,當上城裡人,讀書多,選擇工作的機會更多。

劇中第四個家庭的現狀,彷彿描述的是爸媽那一輩,不過生活就是如此,每一代,都有選擇到大城市漂的人,有的人在進,有的人在出,城市發展的速度,遠遠大於你的成長速度,所以很多漂的人,是這個城市的過客。

不過不同的是,你可以選擇繼續漂,也可以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努力奮鬥不在地域,而在自己!或許你在大城市裡拼了命想要達到的生活水平,退一步,在你的家鄉,你可以把日子過得更加舒適。

追求不一樣,奮鬥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或許你要說家庭的起點不一樣,那也有一些因素影響的,原生家庭的狀況,不是一輩人可以終結的,條條道路通羅馬,所以“三十而已”,你還在通往羅馬的路上,終點在那裡,過程自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