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成都這家老資格的餃子店到底怎麼了

在我還沒有消費能力的時候,“賀水餃”就時常侵擾著我的耳朵,每每從他家門前路過,肚子總是嘰裡咕嚕向我發出挽留的訊號,就像孩子的一隻小手,不停地搖晃著握住它的那隻大手。那時候,剛上班,一個月三十多塊錢,八十年代的“賀水餃”一碗十個,才幾角錢(記不起到底幾角了),那個時候正是人風華正茂的日子,一碗顯然不夠,要不要吃一會,算是打了牙祭。在當時的成都,只有鍾水餃與賀水餃在水餃的江湖上有點氣氣。

成都這家老資格的餃子店到底怎麼了

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的“賀水餃”還在長順街那個大概的老地方,也就是焦家巷與長順下街交界處,但是,物是人非,那個腿有點瘸的老闆早已沒有經佑這家麵館,由當時的小工接手經營,文化差異和城鄉之別對這家麵館還是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味還在魂已失,寫到這裡,不知是該給這家老資格的麵館唱讚歌還是寫輓聯。對細節的無視,或者就不知道什麼是細節的老闆,讓一塊曾經的金字招牌,懸吊吊地掛在半空,掛在他們平凡無顏的店鋪之上。

成都這家老資格的餃子店到底怎麼了

我說到的細節,明確一點,就是一種文化和素質的表現力,比如“粉蒸排骨”裡的南瓜和排骨的清洗程度,香料和食材的新鮮程度,味道和風格的保持程度……有時候,懶心無腸,有心無力,是幹不好或者說發展不了自己的事業,那怕是一家小麵館。他家的粉蒸排骨可以吃,也可以不吃。

成都這家老資格的餃子店到底怎麼了

他家的“紅油肚絲”用拌水餃的料涼拌,蔥節子給得粗暴,味道雖理所當然,但應該有一點差異化的表現。還好,在一個“餃子下酒,越吃越有”的阿Q年代,有一盤柔韌有度,麻辣鮮甜的下酒菜,應該很不錯了。邊吃邊等,邊等邊喝,這個過程也是一種享受,何況是跟對吃很隨便的朋友。

成都這家老資格的餃子店到底怎麼了

應該負責任地說現在的“賀水餃”依然有過去老“賀水餃”的風範和味道,只是現在的老闆沒有理解文化對一碗餃子的影響力有好大。我這裡的文化既不是書面上的表達,也不是修養上的表象,它所涵蓋的基本元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負責,大氣,把控和傳承。具體一點,就是對餃子的餡量,餃皮的口感,餃子味道的穩定性有一個記錄和修正。自己來,自己來。親力親為方為上策。

成都這家老資格的餃子店到底怎麼了

看似面面聚到的菜譜,其實有一種機會主義的味道,有一種既想賺錢,又不想付出的慵懶,該變一下了,不然,真的對不起“賀水餃”這張招牌。我們可以在這裡喝酒,吃肉,吞餃子,然後喃?“賀水餃”應該回到過去那個水平,應該有一個更為燦爛的明天,應該眾口鑠金,應該,應該……

成都這家老資格的餃子店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