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有些味道

吃過了就再難忘記

有些記憶

習慣了就再難割捨

元宵節的「五芳齋」門口又排起了長隊。

“過了正月十五,吃了疊湯圓,這年才叫過完噻!”

排著隊的爹爹笑眯眯地對我說,“這叫圓圓滿滿開個好頭!”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像這般熱鬧的景象,也會出現在端午節的「曹祥泰」,重陽節的「汪玉霞」……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不過,如果你以為老字號就是“古早”的象徵,那可錯了。

現在的老字號,可比你想象中“網紅”得多。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吃什麼餡兒的啊?”

“那肯定是鮮肉的噻!”

1922年營業至今的

「四季美」

,憑一屜湯包立身。

經典鮮肉的最受老一輩兒歡迎;香菇湯包和番茄湯包曾得過中華金鼎獎,最受年輕人歡迎;蝦仁湯包用料豪橫,蟹黃湯包讓人回味無窮……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打扮得精緻熨帖的爺爺奶奶們,講究又秀氣,小小的湯包一提一移,再開個小“窗”吸口湯,最後蘸上姜醋汁……

那叫一個貴氣。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食客的桌上,通常還會出現一份隔壁老通城家的豆皮,黃澄澄的金黃豆皮,往往趕在湯包籠屜開啟之前,先一步冒出香氣。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冬筍、香菇、肉丁碼於其上,蛋皮焦脆乾乾淨淨,油津津的一塊兒,咬一口是溢位唇齒的香,無論何時,都讓人難以抵抗。

馳騁江湖90餘年的

「老通城豆皮」

“開了多少年,紅了多少年,沒有什麼低谷期。”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同樣是百年老字號的

「蔡林記」

,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930年,武漢黃陂人蔡明緯夫婦,打出“蔡林記”的招牌經營熱乾麵。

招牌中的“林”字,寓意著生意就像門口那兩棵大樹一樣鬱鬱蔥蔥。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1974年,蔡林記日銷熱乾麵達到驚人的

1200

多公斤,排隊購買的人群常常綿延一百多米。

後來一路搬遷,蔡林記走入戶部巷,許多人慕名前來,“蝦仁熱乾麵”也被國家烹飪協會評為“中華名小吃”。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這時,坊間也有了

“真正的蔡林記另有其人”

的傳聞。

麵條的正宗之爭演化為複雜的商業爭鬥,就連蔡林記標誌性的黑芝麻醬也有所爭議。

「常青麥香園」、「曾麻子熱乾麵」等熱乾麵館遍佈街頭巷尾,人們才知道,他們的創始人李亞娟和曾凡明,都是蔡老的第三代傳人。

但不管紛爭如何,蔡林記都是武漢熱乾麵無可辯駁的頭號招牌。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高居不下的人氣也好,沸沸揚揚的爭議也罷。

在鮮活的歲月裡,武漢的老字號也成為了武漢人記憶中不可替代的“家門榮光”。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過去老一輩的人來

「汪玉霞」

,為的是那一塊帶著“玉”字的鹹酥餅,如今年輕人來汪玉霞,

忘不了小時候最愛的“香草老蛋糕”。

酥糖、酥京果、鹼酥餅——這是曾經的“絕酥”。

草莓芝士酥、芝士雪花酥、龍井茶酥、板栗奶酥——這是新一代的“絕酥”。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絕酥”:老武漢有一句諺語,叫“汪玉霞的餅子——劫數(絕酥)”,意思是酥中之絕,因和武漢話“劫數”諧音,故形容命中註定,躲讓不開之意。

越來越多年輕又輕快的新品,成為汪玉霞的新標誌,也成為了它“圈粉”的新作品。

過去去民眾樂園的理由,是一杯清爽解暑的

「老萬成酸梅湯」

,圓鼓鼓的桶裡,裝著兒時熱氣騰騰的夏天。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如今民眾樂園重置,老萬成搬遷,但新店開業時依舊熱度爆棚。

包裝愈發華麗,但味道依舊如往昔。

隨之火爆的,還有“進階版”的「秋梨枇杷奶茶」「黑糖姜棗奶茶」,即使沒有“童年光環”加持,人氣也絲毫不比奶茶店遜色。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過去對

「五芳齋」

的印象,還是它們家萬年不變的黑芝麻餡兒湯圓,如今再提五芳齋,這怕不是個“電影製片廠”吧?

去年出圈的端午短片《尋找李小芬》,在全網引起淚目一片;

重陽節的復古小廣告,拉扯著人們“夢迴上世紀”;

還有治癒清新的《一個青團的自我修養》……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圖源@五芳齋 微博

產品研發部也不甘落後,「泡菜芝士粽」、「小龍蝦月餅」……。看似“黑暗料理”的背後,又是一輪新感嘆——

會玩!

有堅守在原地,炫出百般花樣的;也有跨界“出圈”,走出家門的。

比如「老通城豆皮」,跨界做起了白酒,人們這才想起,過去碼頭文化中,著名的過早宣言——

“一口豆皮,一口酒”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蔡林記」則是妥妥的“勞模代表”,不僅在央視的帶貨直播間裡瘋狂爆單,實體店也從武漢走向了北京、廣州、深圳、鄭州……

為每一個漂泊在外的武漢人,帶去家鄉的味道。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從過去到未來,老字號的“網紅之路”從未停歇,

在你不經意間,它早已完美打入了你的社交圈。

///

有人說,只需要30個探店博主,就能打造一個網紅品牌。

按照這樣的比例換算,

武漢的老字號堪稱網紅界的“不老神話”。

畢竟在他們身後站著的,可是穿越了百年,涵蓋

“老中青三代”

的“探店博主”。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那份舌尖初遇的美好,是一路的陪伴,是共同的前行,也是會心一笑的默契和非他不可的篤定。

不必擔心武漢老字號,它們可比你想象中“能打”多了!

武漢的老字號和武漢人之間,好像有著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一口過去的味道

是惦念,是情懷

是堅守,也是永無止境

編輯 / 金柯小辣椒

攝影 / 虎子

設計 / 青山秀智

本文轉自:WHatplus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