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又到迎送“荷神”日

(老喬按:明天是荷花生日,作為濟南這樣的城市,有必要紀念一下這個花的生日。對於祖輩就是“老濟南”的任正來說,一輩子絕大多數的工作時光獻給了大明湖,關於濟南市花——荷花,再熟悉不過了。退休已經五年的他,崗位工作已經放下,但是對荷花的感情,卻成為一種與身俱在的情懷,一生是放不下了。這次荷花生日前,應齊魯晚報老喬遊記專案所邀,他伏案多日,寫了這篇稱頌“荷神”的文章,藉此一起回望城市的記憶和市民的節日)

明天(舊曆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的生日,也是大明湖迎“荷神”的日子,至農曆六月三十,還要再送“荷神”。所歷七日,可算得是明湖四季中最熱鬧的時日了。

又到迎送“荷神”日

——明湖白蓮

談及明湖的“荷神”(又稱“藕神”),自然源於湖中的荷花了。這荷花,俗稱“大白蓮”,當年接天連葉,滿湖盡灑,大如小盆。亭亭玉立,潔白無瑕,風雅略顯高貴,於百餘個荷花品種裡,它獨佔鰲頭,俊壓群芳。此荷莖高、葉大、纖維厚,滿荷葉展直徑一般都在五六十公分左右,要比杭州西湖、武漢東湖、揚州瘦西湖的荷葉大的多。有一年,我曾在匯泉寺島旁採一荷葉王,用尺量來,近八十公分,鋪在舊石桌上,如碧翠圓案,上灑湖水,冰清凝玉潔,更體“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真意!

又到迎送“荷神”日

——葉漫荷塘

湖中荷葉也是舊時老濟南人不可或缺的食材。那時,肉鋪買兩毛錢的肉,用鮮荷葉包上(冬春兩節則用幹荷葉)。濟南北厚記、遠興齋等老字號醬菜店一年四季都用荷葉包醬菜,走街串巷賣地瓜的,剛出鍋氣騰騰的熱地瓜總用荷葉裹著,一口下去,又香又甜,即便再燙也顧不得嘴皮子了。推著小車沿街叫賣豬頭肉、豬下貨的,也都用荷葉包肉。既固荷香,又不走油,清新爽口,若再斟上幾錢酒,定是愜意非凡。走親訪友,用這荷葉做的荷葉魚、荷葉雞、荷葉肉都稱得席上佳品,平日裡,常吃的荷葉包、荷葉粥也是老濟南的特色小吃。

又到迎送“荷神”日

——佳餚“荷葉魚”

明湖周邊飯莊的“炸荷花瓣”堪稱一絕。將這荷花瓣洗淨,勻掛薄薄一層雞蛋糊,小火微炸,稍待翻滾,隨即撈出,置於鋪有荷葉的尺盤裡,中間擺嫩蓮蓬,蓮芯黃盈盈的細須可見,灑上白糖,打眼一瞧,“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意境竟撲面襲來。越是端詳,越是不捨得下筷子了。當年老舍先生在濟南朋友家吃到這炸蓮花後新奇無比,在《吃蓮花》一文中說“這是濟南的典故”。

又到迎送“荷神”日

——遊客品食“炸荷花瓣”

而“拔絲蓮子”則又是另一味魯菜名餚。糖汁熬勻,澆滾蓮子之上,金黃透明,絲能撥出半米開外,外焦裡嫩,酥脆芳香,入口即化。再有,用荷花泡製的茶,取淡淡的清茶用紗布包來,於子時之刻,嵌入閉合的花蕾中,次日露水滋潤後取出,加三顆蓮子,兩粒冰糖泡來,一盞雨荷茶,猶如身臨其境,又似若即若離。期許著的、盼望著的、沉溺著的、迷醉著的,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明湖荷花的根——藕,“胖圓三四節,食來脆無渣”。老湖民自湖泥中採出,湖水洗淨包在荷葉裡,拳口下砸藕碎八片,生吃如水果,爽口長留香,如切成薄片,冰糖稍許,再添幾片山渣糕,又是一道極品——“水晶藕”,同蒲菜、茭白合稱“明湖三疏,魯菜一絕”!

又到迎送“荷神”日

——明湖脆藕

還有一種起源於大明湖畔的風雅之舉“碧筒飲”,唐代文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寫到濟南夏日飲酒的方式:“取自明湖蓮花葉盛酒,從簪刺葉,令與莖柄相通,吸之,名為碧筒飲”。就是將這酒浸荷葉中與荷香高度融合,用荷莖做吸管,慢慢吮吸,而後乘興吟詩賦歌,風雅緻極!

又到迎送“荷神”日

——微嘗 “碧筒飲”

明湖蓮藕如此之好,自然與水休慼相關。古歷水、古濼水、七十二泉彙集大明湖,遂享“眾泉匯流”之美譽,試問世上哪個湖泊還能得上蒼這般慷慨厚愛?由此,於泉水滋養中生長的荷花又怎能不美呢?明湖荷花好的出奇,古時文人常以神靈庇佑以示緣由。而這神靈啥模樣?想必是端莊、秀美、俊雅、靈動、飄逸,美如天仙,深隱於荷花叢中……清代文賢們每至賞荷季節總成話題,後遂公薦李易安為荷花神即藕神,在濟就職的江西宜黃人符兆綸曾作一篇《明湖藕神祠祀李易安居士記》自此為據。今經濟南學者周長風先生考證,應是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大明湖畔建藕神祠。濟南當地百姓把舊曆六月二十四作為荷花生日,在這一天,舉行迎荷神的儀式,又將六月三十定為送荷神的日子(佛教中的盂蘭會)。這一迎一送,流露出人們敬崇明湖荷神的真摯情感,是善美的象徵,是安康的寄予,更是心靈的祈慰。

又到迎送“荷神”日

——民國初年藕神祠舊照

每至期間,城鄉百姓披紅掛綠,扶老攜幼,自四面八方彙集明湖湖畔。或三五結伴在綠柳下飲酒賞荷,或泛舟湖上盪漾於玉荷碧葉中,遠觀靜待也好,尋覓親近也罷,因於荷神而又不止於荷神。湖民們微波泛舟,下湖採蓮,穿梭於岸邊船旁荷花叢中,“鮮荷花

嫩蓮蓬

老牛筋

麵疙瘩

” (老牛筋、麵疙瘩食材為明湖水中蒲葦的根鬚、根莖) 此類叫賣兜售,聲若鄉間小曲,悠揚婉轉,不絕於耳。此時,湖畔的店家小館也忙碌起來:敬貼楹聯,支棚壘灶,擺案設祭,預備湖鮮。門店的老闆娘也會做生意,待食客酒足飯飽後,還專門送上荷花蓮蓬帶回家中,置於瓶碗奉於几案,寓意荷神請到家了。

又到迎送“荷神”日

——木盆採蓮圖

農曆六月三十(也是盂蘭盆會,當地佛家也要在這一天做佛事),送荷神的日子到了。夜色降臨,人們開始燃放荷燈。用面製成燈碗,用紅紙布扎做成幾片荷花瓣,用棉做燈芯,滴上菜籽油,放入湖中,順水隨風,散落飄流。此時,湖面燈影閃爍,忽疏忽密,點點火光映紅湖面,甚為壯觀。荷燈漸行漸遠,大人們默默凝視,祭祀先人、緬懷故友、祈求平安。而懵懂孩童哪懂長輩們的心思,沿湖岸緊跟荷燈跑著、跳著、喊著,直到北水門處,明湖人提前開啟水門,讓荷燈順流到小清河,有的孩子仍饒有興致,竟衝出北城牆,一路沿河追隨……

又到迎送“荷神”日

——湖畔放荷燈

一陣鼓鍾齊鳴,北極廟的道士列隊緩緩而下,至湖邊,做起法事,焚燃用紙紮的車船牛馬,信徒們圍火步繞吟唱,經聲回遠,超渡祀佑。觀者摩肩接踵,裡三層外五層,好不熱鬧。據1935年《濟南大觀》一書記載當日明湖船價:大船5~6元,中船3~4元,小船1~1.5元,數天前早被預定空了。

大明湖的藕神祠毀於何時?尚無具體可考日期。自清光緒年間至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濟南地圖上還都存有明顯的標識,之後就難尋蹤跡了,而迎送荷神的傳統習俗,也隨湖水浮之東流,消於世間。

1986年,荷花、柳樹被命名為濟南市“市花”、“市樹”。伴隨城市發展,濟南北園一帶荷花池多被填埋蓋了樓,十里荷香,萬畝荷田,也逐漸消失,夏日賞荷也只有到大明湖了,明湖原有“四面荷花”的風貌也因多次挖湖致使水深而不易生長,面積也逐年遞減了。只有在明湖南岸、東岸方可成片觀賞,荷田面積已不足百餘畝。

直至1993年,每逢盛夏,大明湖景區都如期舉辦荷花展。時年,展會活動籌辦之前,濟南已故著名學者徐北文教授提出“正本溯源,恢復古水仙祠”的建議,時任園林局副局長於紅生當場拍板,請徐教授為水仙祠恢復工作的專案策劃人,將具體落實工作交予時任大明湖公園主任的郝木君來完成。不久,徐教授寫來《重修水仙祠記》,記全文(如下):

“大明湖古名歷水陂,唐名蓮子湖,宋名西湖,金元以來始稱今名。湖繞蓮藕,此蓮子湖取名之由來,而湖畔藕神祠之所構建也。藕神即荷花仙子,清代因名為水仙祠。有楹聯雲:‘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 ’,《老殘遊記》曾豔稱之。

大明湖荷花之美,為歷代文人欣賞。杜甫詩云: ‘北渚凌青荷’。曾鞏雲:‘一川風露荷花曉,六月蓬瀛燕坐涼 ’。蘇轍雲: ‘過盡綠荷橋斷處,忽逢朱檻水中央’。故濟南市民共推荷花為市花,蓋善其出於汙泥而不染,蓮實藕段可謂美食,而其花品又系國色天香,為市容增光也。每逢菡萏乍放,露潤風輕,清香襲人,若見花畔棹女,葉底遊魚,遐想聯翩,恍有所感。此所從古人稱藕神稱水仙之故歟!清代濟南人士又於水仙祠內張宋代傑出詞人李清照畫像而拜祀之,以為一代詞宗,魂兮歸來,將於藕花深處徘徊留連以寄其愛國懷鄉之深情也。夫才女英靈與荷花體魄合而為湖上仙子,實乃天造地設,誠為歷下逸事,明湖佳話矣。

水仙祠湮沒將近百年,共和國建立以來,國運興隆,萬民安樂,湖山名勝漸次修復,其典麗秀美更盛於前代。大明湖公園乃於一九九三年夏曆六日二十四日荷花生日之際,重修水仙祠,不特踵事增華,亦且宣傳市花之明豔清雅與市容,而又紀念故鄉女詞家易安居士之卓越成就也。

一九九三年夏日徐北文記”

又到迎送“荷神”日

——《重修水仙祠記》手稿

今天讀來,賞先生文采橫溢,悟愛家鄉情懷。

1994年,全國第八屆荷花展在大明湖舉辦,此時雖稱荷展,但已與往屆規模截然不同,諸如原來公園每年僅培育數百盆荷花裝點,而這節要萬缸荷花上街,進社會,進家庭。其內容更為豐富、形式也變得多樣,儼然有了荷花節的節日氣氛。在明湖路、泉城路,省市政府辦公的街區院內都要擺上,醒目處還要放置立體荷花壇。一盆荷花最少也有百餘斤,大荷花缸自重就過百斤,加上花、泥、水達四百多斤,需三五人方可搬動,一個地排車也只能拉一缸,多拉一缸那車輪都壓龍彎(變形)了。萬缸荷花就這樣肩抬、人扛、地排車拉著擺上街頭,每當市民、遊客,於街前路旁,欣賞讚許這四溢荷香、如畫美景時,可知酷暑烈日下,明湖人一身汗水加泥水,奔走忙碌時的艱苦?有時累到四肢癱軟,連睡床都爬不上去的地步,這份辛勞中流露出的亦是明湖人對荷花的崇敬愛憐……

隨後,荷花徵文比賽,全國品題荷花楹聯比賽,書法繪畫展覽等等相繼舉行。明湖景區本擬在明湖鐵公祠以西原舊址處復建祠堂,但考慮其資金情況,因當時明湖公園是自收自支單位,先要確保職工工資及醫療費用,且那片區域已存有建築設施及綠化植被等原因而暫未動工。

兩年後,原明湖東花室折遷改造,在宴公臺東,修復三間老祠堂房屋為藕神祠,又整理院落,種海棠修竹,立奇石,鑄香爐,成其清雅獨立庭院(這裡曾是最早的南豐祠,供奉曾鞏),請濟南著名雕塑家薄自洋為藕神塑像。

又到迎送“荷神”日

——海棠樹下藕神祠

記得當時對塑像的設計還是一番爭議,有人認為藕神像,要有飄飄欲仙的神靈之氣,突顯俊秀美麗,可參考“洛神”的形態塑立像。也有人認為;藕神即是濟南人心中的易安居土化身,淑雅文靜,應突顯才女之氣。徐北文教授意為後者,宋代服飾,端莊秀美,淑女座像,手持荷花的仕女像分立兩端。祠內壁畫,原由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孔向陽先生設計繪製,但因祠堂緊靠湖畔,室內潮溼且防水處理欠佳,致使壁畫脫落(直至2014年,由山東藍鯨公司重新設計,由著名工筆畫家徐小峰先生指導,其愛徒現景區高階美工師姜英繪製完成)。

徐北文先生又撰書聯語:“是也非也,水中仙子荷花影;歸去來兮,宋代詞宗才女魂”。劉如璞先生書原水仙祠中楹聯:“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懸祠前抱柱之上,臺灣濟南籍書家王風橋先生題匾“藕神祠”。自此,濟南人又能來祠堂祭祀謁拜藕神了。

又到迎送“荷神”日

——易安居士荷仙子

隨後,明湖每年的荷花節也進入高潮,荷花仙子的評選成為重頭大戲。在明湖北岸自然舞臺處荷花點綴,碧葉飄香,濟南各地美女雲集湖畔,選出的標準並非全是身高、體圍、容貌,而詩詞歌舞的才藝表演更為重要環節。記得章丘某中學的一位女同學膚黑亮,身健壯,手持長槍,一連串的跟頭出場,長槍飛舞,跳轉如風,評委們目瞪口呆,遊人們也是一片喝彩,好一位武仙子!該選手還能吟誦易安詞句,自然入選十佳。每至週六周天,八方百姓已彙集明湖,熱鬧異常,明湖收入自然不非。荷花仙子的評選,也給濟南才女們提供很好的展示平臺,有一年山航做為合作單位,將選出的仙子都納入旗下,後兩屆總決賽都在山東電視臺演播大廳現場直播,影響久遠。

2000年,人體彩繪風靡珠三角地區,內陸地區也方興未艾。景區也舉辦了一場人體彩繪活動,那次彩繪是在明湖的大型荷花平板船上,船體內外滿是荷蓮裝點,荷花仙子們,手持荷花,身著泳衣,亭亭玉立在荷花叢中,山東藝術學院的畫家們在人體上畫出多姿荷花的圖案,還有二胡、琵琶、竹笛傳統的絲竹音樂的伴奏。記得一位畫師將整個人體畫成一片碧葉,而在胸前是一對潔白含苞待放的並蹄蓮花,美的叫絕!這是一次荷花天然美、人體美、藝術美的完美結合,怎不讓人深思遐想……

失傳近一個世紀的放荷燈活動也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的生日這天舉行,至戌時(晚二十時),北極廟鐘鳴三十六,鼓敲八十一,和以道家曲樂。山門徐開,白髮仙道,手持法器,口唸經語,緩緩而下,眾道士持旗隨行,點燃廣場中供案上燈盞,為前來放荷燈市民們燃燈祈福,人們詫異“什麼時侯來了這麼多道士”?伴著道家音樂,身著豔麗服飾,秀姿俊雅,美若天仙的荷花仙子,手持荷燈列隊走向明湖北岸燃放處,帶著心願,放下荷燈。有的孩子請她們喜歡的仙子一同燃放,欣喜無限。

又到迎送“荷神”日

——仙子送荷來

接著五彩繽紛,花樣繁多的獲獎荷燈開始燃放了,“八仙過海”、“竹林七賢”、“泉城廣場”、“衛星高鐵”、“趵突騰空”

林林總總,目不暇接。此時的遊人如織,做荷燈的商家也小有盈餘。值得一提的是湖畔周邊飯莊,也拿出各自看家本領,將一道道色香味美的明湖佳餚置於店外几案,供來往遊人品嚐評點。在諸多廚藝精湛的菜品中,參展的西瓜燈,師傅們將西瓜雕琢成為一個個縷空精美的藝術品,歎為觀止!

又到迎送“荷神”日

——精美西瓜燈

夜色漸深,荷燈已熄,遊人散去,負責水面衛生的員工們開始忙碌,撈起滿湖漂浮的荷燈,清理水面直至天亮。節日當晚至第二天,央視新聞聯播及各媒體爭相報道明湖的荷燈會。數年來,明湖的荷花節中又派生出龍舟大賽、鐵人三項、雙胞胎評選,還有情景劇《荷花小姐招親》、《乾隆明湖賞荷》、《老殘百年遊明湖》、《馬可波羅又現明湖畔》等等。更感寬慰的是,當年那些燈會活動中,北極廟的道士都是明湖職工充當扮演,為能呈現最佳藝術效果,職工們專門前往北京白雲觀參觀學習,除衣著服飾外,其法事流程也遵承傳統。

又到迎送“荷神”日

——沿襲民俗秉承傳統

如扮演老殘、仙道的高慶海、扮演乾隆的黃康平,扮演荷花仙子的賈志欣、呂豔等等,他們逐漸成為明湖文化的傳播者,多次參加省市級演出。現如今,有的已退休多年,有的孩子都長大成人了。猶記得,當年濟南時報的記者張定業堪稱“文化策劃大師”,有關明湖活動的專題報道多出他的筆下,還有齊魯晚報、山東商報、濟南日報、山東電視臺、濟南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同仁,他們為明湖的文化發展出謀劃策,無私奉獻,同時也為是“明湖人”而感到驕傲自豪。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每每念及與他們一齊工作的幸福時光,總是幾多懷戀感慨。

轉眼已至六月,荷花節就要到了,明湖景區負責荷花培育養植的高階園藝師馬小琳說:“經過數年的引種培育,荷花品種逐年增多,有明湖白蓮、明湖紅蓮、明湖碧蓮、明湖重臺蓮等。又採取防浪、補土、降水、提溫等措施,荷塘面積的恢復也多見成效了”。

又到迎送“荷神”日

——明湖荷塘今景

近兩年來,明湖荷塘長勢極好,步行湖畔,沿岸賞花,煞是好看,大有再現“接天連葉”壯闊美景的局面,甚是欣然。市民們、遊客們三五結伴前來景區遊覽觀賞,以最原始樸質、真誠自然的方式紀念“荷神”,悠悠荷韻依舊,濃濃荷情依舊

……

又到迎送“荷神”日

——明湖紅蓮

止筆至此,以文友亓釗先生一首新詞作結尾:

《阮郎歸·荷塘》

大明湖上曼腰肢,玉盤盛細絲。梅花屋主畫荷遲,稼軒先賦詩。

雲水澗,月西池,夢驚琴瑟溼。濂溪先生愛蓮直,易安書醉詞。

2020年8月

於晚晴樓

任正

】:

感謝田向德、曲玉成、黃康平諸位先生提供攝影圖作及相關資料,感謝亓釗先生的精采編輯。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釋出,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