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剛者”諸葛豐—隱藏在歷史中的諸葛亮先祖

在拙作“諸葛”非原姓,“孔明”不唯一—關於諸葛亮“名號”的故事中,筆者曾談到,諸葛家的先祖是陳勝的大將葛嬰。不過,具體到諸葛亮這一支,陳壽的《三國志·諸葛亮傳》則明確寫道,諸葛亮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人。由於諸葛豐生活在西漢時期,所以《三國志》自然不會記載。不過幸運的是,諸葛豐其實是西漢的名臣,所以我們依舊能在《漢書》等史料中尋找到他的蛛絲馬跡。

“剛者”諸葛豐—隱藏在歷史中的諸葛亮先祖

為何被稱為“剛者”?

《漢書》作者班固

諸葛豐字少季,在漢元帝時期進入官場,後來很快被提拔為司隸校尉。司隸校尉簡單來說,就是負責京城長安地區的監察工作。在當時,他監察的物件,既包括監察區中本來的基層官員和黑惡勢力,由於京城地區的特殊性質,諸葛豐還負責監察京城中各中央機構的官員,所以他的許可權不可謂不大。

“剛者”諸葛豐—隱藏在歷史中的諸葛亮先祖

司隸所轄地區

而諸葛豐之所以被稱為“剛者”,就是因為他是正兒八經,嚴肅認真地履行自己的監察職責。凡是不法官員,無論來頭和背景,一律法辦。一時間,長安內外的貪官汙吏、大姓豪強紛紛落馬。以至於當時“官不聊生”,貪官們私下有一句話:“間何闊,逢諸葛。”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怎麼你這麼長時間都沒出現?哎呀,我倒黴碰上了那個諸葛豐!”稍微有一點歷史和社會常識的人都知道,哪朝哪代,要在京城這樣鐵腕整頓,不“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諸葛豐為什麼這麼剛?

第一當然是性格原因,《漢書》點名表揚他性格“特立剛直”,是出了名的剛正不阿。而第二點,則和他成長的背景有關。諸葛豐雖然是在漢元帝時進入官場,但是他卻成長於漢宣帝時期。

“剛者”諸葛豐—隱藏在歷史中的諸葛亮先祖

諸葛豐

漢宣帝在位期間推行嚴格的法治,《漢書·宣帝紀》高度讚揚在漢宣帝統治下,賞罰分明,吏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可謂“中興”。我們都知道,“中興”可是對一個皇帝非常高的評價了。而諸葛豐就成長在漢宣帝的“紅旗”下,再加上自己本來個性就很剛正,這樣“雙重疊加”,自然就強化了他的思維模式。

不過,後來漢宣帝和兒子漢元帝之間,出了個著名的“公案”。漢元帝還在當太子時,就非常相信儒家那套東西,所以對王霸夾雜的漢元帝比較不以為然。還曾經勸說漢宣帝要少用刑法,多用儒法。漢宣帝氣得當場就怒斥漢元帝,還哀嘆:“以後擾亂我們漢家政治的,就是你(漢元帝)了。”

“剛者”諸葛豐—隱藏在歷史中的諸葛亮先祖

漢宣帝

這個公案,也暗示了諸葛豐這樣直臣往後的命運

漢元帝上臺之後,大搞儒家那套寬容政治,再加上自身優柔寡斷的性格缺陷,使得官員們紛紛驚覺:新來了的皇帝“好欺負”。於是政治風氣急速惡化,腐敗勢頭一下子如脫韁野馬,難以遏制。

“剛者”諸葛豐—隱藏在歷史中的諸葛亮先祖

漢元帝

最開始,諸葛豐彈劾京城各類不法官員,漢元帝也還能接受,畢竟他也不傻。不過,當諸葛豐開始彈劾漢元帝比較寵信的外戚許章時,元帝就開始不樂意了。他不但包庇了許章,還開創了一個非常壞的政治先例:把司隸校尉的符節給收走了。在古代,符節代表的是皇帝和中央政府,一個皇帝把司隸校尉的符節收走了,就相當於變相廢除了司隸校尉的監察職能。

諸葛豐見此,就上奏漢元帝,要求和皇帝單獨見面,談一次。但是漢元帝沒有迴應。之後,漢元帝對諸葛豐的諫言也越來越不耐煩。失去了皇帝的支援,一個剛正不阿的監察官,結局是已然註定,因為文官集團會對這種人進行最瘋狂地反撲。最後,諸葛豐先是被髮配去做看守長安城們的城門校尉,後來又因為莫須有的罪名丟官回家。

可以說,西漢的衰敗,就是從漢元帝開始。而諸葛豐被罷,則是西漢政治德行淪喪,整個王朝又開始走下坡路的最重要標誌之一。

有意思的是,曹操倒是非常欣賞諸葛豐

“剛者”諸葛豐—隱藏在歷史中的諸葛亮先祖

曹操

《三國志·許奕傳》曾經記載,曹操徵漢中時,後方鄴城有人謀反,原先主管監察的官員楊俊被免職,但卻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新人上任。此時曹操竟然感嘆說:“要是有諸葛豐在,就能代替楊俊了!(安得如諸葛豐者,使代俊乎)”。不知道孔明如果聽到曹操竟有如此感慨,又會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