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人生的“三個如此”:理應如此、並非如此、不過如此

文:中外管理創始人 楊沛霆

就在國內颳起韋爾奇旋風的同一天,我應海爾集團張瑞敏首席之約去海爾學習專訪。在中外兩大企業家的言談歷歷在目之際,我想到了三個“如此”。

第一,“理應如此。”

這對人,相當35歲以前;對於企業,這相當初創時期。此時的思想與感覺就是:依邏輯,想當然,按理辦事。上學、考試、放假、找工作……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那麼按部就班。

幹企業,不賺錢不行,賺錢就要為客戶服務,這就要看市場變化,保質、按時,以應需求。對內需要有好員工、好乾部,還要有所在地政府官員的支援……只要拼命去做,抓住機會,認真做好每件事就行了。

第二,“並非如此!”

這對人,是三十而立之後。此時發現:一切不完全像自己想的那樣,很多情況“並非如此”。比如:比爾·蓋茨上名牌大學卻不肯畢業;戴爾上學時把精力都用在裝電腦上,惹他爸爸大發脾氣。按理說:“汝子不可教也”。但他倆卻都成功了!人們開始思考:原先很多想當然,都只是成功的一個手段,而並不等於成功。只有為社會作貢獻,才是成功的標誌。於是豁然開朗。至於搞企業,同樣不能隨大流,而是“行成於思,毀於隋”(韓愈語),“沒有競爭才是真正的競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棄”。

總之,經驗有了,悟性有了,一切不再“想當然”,而要“所以然”,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現象背後尋求規律。於是勇往直前,但也感到工作與生活都那麼高深莫側,那麼沉重。

第三,“不過如此……”

這對人,已是60歲以後的“耳順”、“知天命”之年;對企業,則是進入成熟穩定發展時期。

記得那是一次極為難得的機會。我在宴會上結識了很多歷經坎坷的社會名人,在討論到一些人生難題時,大家異口同聲地說:“不過如此。”不錯,真理都是簡單的。我這次與張瑞敏的對話中,他每回答一個問題時,都胸有成竹、一語中的,似乎什麼迷團在他面前都那麼簡單明瞭。正像他說的:管理沒那麼複雜,都很簡單。這也是我在成熟企業家面前的共同而清晰的感受。在善於思考的思想家頭腦裡,一切複雜問題都“不過如此”。我想一個人、一個企業,大體都會經過:簡單—複雜—簡單;清楚—迷糊—清楚的過程。而只有最後一個簡單、清楚,才叫成熟。

人生的“三個如此”:理應如此、並非如此、不過如此

中外管理創始人楊沛霆教授(左)與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

請大家思索張瑞敏的簡單回答(我稍作整理):

一問:您在管理上已達到“不過如此”的境地了嗎?

答:不!(在我所有問題中,只此被他斷然否定)人的思想總是落後於實際。我沒做到。

二問:您為什麼不去北京與韋爾奇對話?

答:就是聽貝克漢姆講三天三夜,也解決不了中國足球上不去的難題。

三問:中國企業現在是什麼處境?

答:今天的中國企業已經沒有退路了,只能前進,那就是把國內市場、國內外競爭對手都一體化。

四問:中國企業如何提高競爭力?

答:要做到從研發到銷售,每一位員工的思想意識,都直接與客戶的需求連起來。

五問:如何看待中國企業現代化中的挫折?

答:關鍵在於企業領導沒抓住實現企業管理現代化的本質。主要是企業流程再造不徹底,沒做到簡化。

六問:企業創新的難點在哪裡?

答:關鍵是戰勝自我。

七問:企業決策如何做到不失誤?

答:決策成敗往往要看決策後的決策怎樣,決策失誤往往是後續決策出了問題。

如此而已,但卻品味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