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單純的禁止是很有害的,越是不讓動的東西,孩子越對它充滿好奇

文/老李

孩子們的心是世上最善良的,他們都極富同情心,當他們知道自己的言行傷害了母親之後會感到很內疚,很自責。

建議所有家長,將每天向孩子下的各種禁令進行一下統計,看看共有多少條,然後分析一下共中哪些是必須禁止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哪些是沒有道理的、哪些純粹是一種說話的習慣。統計的結果將使你大吃一驚,除了很少幾條是必須禁止孩子做的以外,大多數都是可以省去的,而正是這些多餘的禁令,成為孩子日常生活當中正常活動的障得,

他的與生俱來的各種發展的可能性、渠道不知有多少就在這不斷重複的“別這樣”、“別那樣”中被封閉了。

單純的禁止是很有害的,越是不讓動的東西,孩子越對它充滿好奇

當孩子的發展達到他能夠獨立地行走、開始觸控各種東西、開始欣喜若狂於自己的活動自由、逐步樹立自信時,他就遇到了一群巨人來阻攔他的每一個舉動,他跟成人之間的衝突也就開始了

屋裡到處是孩子不能碰的東西,大人們以為是在保護孩子不受危險的威脅、其實是在保護自己的財產不受破壞,他們完全可以為了孩子將一切真正有危險的東西拿走、放到個孩子夠不著的地方或者記著把用過的東西重新放好,但他們覺得這樣太麻煩,不如厲聲喝止來得方便。

單純的禁止是很有害的,越是不讓動的東西,孩子越對它充滿好奇

他們不想改變自己業已形成的生活習慣、做事習慣,他們只想讓那個1歲半的孩子來適應自己的習慣。

孩子的年齡大ー些,各種限制也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諸如不許自己拿句子吃飯、不許玩水、不許玩沙子,不許弄髒衣服、不許跟不認識的孩子說話、不許說“壞媽媽”、不許發脾氣、不許玩得一身大汗,不許怪聲說話、不許拿剪刀剪紙、不許看大人的書報、不許老讓人陪著玩、不許咳嗽的聲音像老頭、不許隨便脫鞋、不許把玩具扔在地上、不許把床上的被褥弄亂。

與其費盡口舌設定這麼多禁令、孩子依然故我、消除不了事故隱息,還不如這樣。

單純的禁止是很有害的,越是不讓動的東西,孩子越對它充滿好奇

定期收拾房間,必要時將傢俱重新佈置,為孩子騰出適宜的活動空間。

開水瓶、玻璃杯、酒瓶不要圖方便放在低矮易開的酒櫃或茶几上,較低的電插頭平時用膠布封好,廚房阿所的門上裝搭鈞關好,床擺的地方遠離窗臺、窗臺下不放椅子、窗戶用鎖鎖好,每次開關窗戶尤其不能忘記;裝了熱水的杯子、用過的針線不能隨便亂放,用過了要及時收起;愛吃零食的大人不要將吃剩的瓜果皮核亂扔亂放陽臺上不要放椅子,平時通往陽臺上的門記住關好,孩子要玩剪刀剪紙,讓他坐好後才拿給他剪刀和紙張,看著他、並教給他怎樣剪,告訴他使用不當後果是什麼,大人離開孩子時先把剪刀收好再離開。

單純的禁止是很有害的,越是不讓動的東西,孩子越對它充滿好奇

單純的禁止是很有害的

越是不讓動的東西孩子越對它充滿好奇,一不留神拿到手裡反而容易出危險,不如教給他使用的辦法、或平時注意藏好。

創設這樣一個安全的環境之後,家長會覺得放心,孩子也會覺得自由。

家長的禁令不妨簡單明瞭地限制在以下幾條:

同時要讓孩子解釋清楚這櫸做的理由;有電的東西要在大人幫助下才能使用;煤氣灶、熱水器、微波爐等不許碰,不許自己玩火柴(平時注意收好);平時不要進廚房;不能欺負小朋友,對大人要有禮貌(允許孩子偶爾發發脾氣)。

單純的禁止是很有害的,越是不讓動的東西,孩子越對它充滿好奇

至於其他那些可有可無的禁令、沒有道理的禁令、否定阻攔為主的說話習慣則應該堅決廢除、徹底改正掉。

讓我們清除阻礙孩子發展的那些羈絆、讓孩子張開雙臂邁開腳步走入那一個新奇的世界裡。

在家庭中父母常犯的錯誤有些是顯而易見的,如過分的溺愛、不斷的訓斥、打罵,還有一些是不易察覺的、甚至表面看起來還頗為正確。許多父母自覺對孩子既無溺愛、也從不打罵,無錯誤可言,其實這大大錯了。

單純的禁止是很有害的,越是不讓動的東西,孩子越對它充滿好奇

某些危害性很大的錯誤恰恰存在於那些似是而非的行為當中,不易為人察覺,其後果也許要經歷很長的時間才能看到。

固執地認為自己一貫正確,完全無視孩子的意見。

做父母的往往有一種成見,覺得自己總是對的,孩子總是錯的,因而自己的意見孩子應絕對地服從,孩子的意見卻無足輕重。他們也許並不生硬地喝斥“你懂什麼!”,他們也許只是透過“耐心”的說教讓孩子放棄自已的意見。

但不論採用何種方式,孩子所體驗到的都是一種受挫的感覺,他會覺得自己的想法總是不對,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心會降低,並且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

單純的禁止是很有害的,越是不讓動的東西,孩子越對它充滿好奇

孩子們的心是世上最善良的,他們都極富同情心

他不能積極主動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切以父母的意見為轉移,成為一個所謂“聽話”的孩子,其後果就是自信心不足,內心對父母的敵意不斷增加。

某些“文明”的母親並不疾言厲色地訓斥孩子,他們常常把犯了過錯的孩子叫到一邊,訴說自己的辛勞,讓孩子從情感上受到觸動,認識到自己犯錯是多麼不應該。

單純的禁止是很有害的,越是不讓動的東西,孩子越對它充滿好奇

許多父母認為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孩子就受到保護了。

這種虛仍的和睦絲毫瞞不過孩子敏感的目光,他從父母不自然的表情和言語裡嗅出其中隱含著的火藥味,他憑藉想象揣摩事情的嚴重性,他內心感受到的緊張絲毫也不亞於父母火山崩發時的爭吵。保護孩子的唯一辦法是夫妻之間相互敬愛的和諧氣氛,父母之間相互愛幕的真實情感發自內心,溢於言表,哪怕只是相互默契的一笑,也會使孩子深切地感受到庇護、覺得安全。

任何想糊弄孩子的大人到頭來都是糊弄了自己。

結語:

孩子可不是小大人,我們千萬不能以大人的觀點去看待孩子。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正是無窮無盡的好奇心,驅動著人類不斷探索科技的前沿,推動了人類不斷進步。

所以對於孩子的一些好奇心,單純的禁止是10分有害的。

我們要尊重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其他美好的心理。比如善良的心和同情心。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點贊或者。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