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書房聽雨,四時風雅

書房聽雨,四時風雅

雨天,看書,

這是大多數人的理想。

看書,

沒有雨聲,少了靈氣。

聽雨,

沒有書聲,少了清雅。

書房聽雨,四時風雅

人的閒適生活有很多種,

古人把中國人的古雅生活

描繪的淋漓盡致,

書房之內,可以讀書,

焚香,對弈,插花,

書房之外,可以侯月,

尋幽,品茗,撫琴,

書房聽雨,四時風雅

其中,聽雨

大概是最為愜意的一件事了,

因為這是最自然的一種狀態,

雨隨時而落,

人可以隨時而賞,

跟一切世俗的價值無關,

它是最契合中國哲學

與審美的一種生活狀態。

書房聽雨,四時風雅

國人自古便崇尚山水,

對風光霽月頗為珍惜。

北宋蘇東坡

有個名曰“喜雨齋”的書房,

蘇東坡甚至為一座亭子

命名“喜雨亭”,

其謂:“亭以雨名,誌喜也。”

民國周作人

有個名曰“苦雨齋”的書房,

每至雨下,其寫作的靈感倍增。

書房聽雨,四時風雅

聽雨讀書最容易使人入靜,

它不同於孤燈杯茗,

也不同於賭書潑茶,

更有別於紅袖添香,

它是人與天地最自然的融洽。

雨是窗外事,書為心頭好。

一間書房,

清幽,玄靜,

滿架的書籍,

案上是日常所讀的書,

無論是經、史、子、集,

還是詩、詞、歌、賦,

都能讓人手捧閒讀,

沉浸其中,

伴隨著窗外琳琅如玉的落雨,

心也可以變得悠遠,寧靜。

書房聽雨,四時風雅

古人所說的掃石共看山色坐,

枕書同聽雨聲眠

寫出了多少人窗下的詩意,

手倦拋書,聽雨入眠,

大概抵得上十年的塵夢

雨往往跟草木有關,

中國人喜歡在書房的外面,

留一方空地,

大的可以是一方庭院,

小的可以是一眼天井,

再不濟,也可以是瓦簷窗下,

在這些地方,種上清雅的草木,

書房聽雨,四時風雅

比如像文震亨

在《長物志》中所寫的

“一篁修竹”,“一畦蘇帶草”,

比如像計成

在《園冶》中

所寫的“蕉葉”,“幽梅”等,

待雨下的時候,

淅淅瀝瀝,

打在這些草木的花葉之間,

為生活平添一份幽韻雅意。

書房聽雨,四時風雅

聽雨一事,

隨著書房外的時間而變,

情境也有所不同。

天街小雨,草色清淺,

這是韓愈的春,

幾回疏雨,敲打圓荷,

這是晏殊的夏,

巴山促膝,夜雨漲池,

這是義山的秋,

冰雪未至,雨襲寒梅,

這是蘇轍的冬。

書房聽雨,四時風雅

書房外一年四季的變化,

也隨著這雨聲而記錄下來,

成為中國雅文化裡,

最為驚豔的一幕。

它幻化成四時的風雅,

根植在我們的記憶深處,

成為文人心靈與天地物候的碰撞。

書房聽雨,四時風雅

如果說人“三省吾身”

是對自我的批判,

那麼聽雨便是對自我的慈悲。

最喜歡南宋蔣捷

的《虞美人·聽雨》一詞。

少年聽雨,人在歌樓;

壯年聽雨,人在客舟;

而今聽雨,人在僧廬。

他用了人生的三個階段,

寫出不同時期人生的境況,

而這正是一個人的一生,

此時的雨聲,

成了超越生命之外永恆的載體,

我想他書房之外的雨聲,

一定是

“悲歡離合總無情”的超脫境界。

書房聽雨,四時風雅

新涼物物有精神,

靜倚書窗聽雨聲。

在書房之中,

掩卷閉目,做個閒人。

聽雨,來之則喜,去之則涼。

讀書,書聲清越,人淡如水。

書房聽雨,四時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