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給浮躁的心靈拂一泓清風

社會的飛速發展,生活的壓力,人們往往發出時不我待的感慨,難免產生浮躁的心理。眼睛盯著美好的目標卻又感到力不從心,這一方面是積極主動的主觀態度,另一方面是自身的客觀實際。沒有積極主動的主觀態度,一切都是去了方向和動力;然而忽視了自身客觀實際,又會怎麼樣呢?下面一則經典故事揭示了答案。

給浮躁的心靈拂一泓清風

有一位武術大師隱居於山林中,由於他的名聲,人們都千里超超來拜訪他,想跟他學些武術方面的竅門。他們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大師正從山谷裡挑水。他挑的不多,兩隻水桶都沒有裝滿水。按他們的想象,大師應該能夠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滿滿的。他們不解地問:“大師,這是什麼道理?”大師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裁多,而在於熱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

眾人越發不解。大師從他們中拉了一個人,讓他重新從山谷裡打了兩滿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沒走幾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灑了,那人的膝蓋也摔破了。

給浮躁的心靈拂一泓清風

“水灑了,豈不是還得回頭重打一桶嗎?膝蓋破了,走路艱難,豈不是比剛才挑得還少嗎?”大師說。

“那麼大師,請問具體挑多少,怎麼估計呢?”大師笑道:“你們看這個桶。”

眾人看去,大師在桶裡畫了一條線。大師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高於這條線,高於這條線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還需要畫一條線,挑的次數多了以後此不用看那條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給浮躁的心靈拂一泓清風

所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尊重自身客觀實際是辯證的統一,既有積極的態度又能夠尊重客觀實際,就能夠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循序漸進,逐步實現美好的願望;相反,只有滿腔熱情而不尊重客觀實際,只能是“空悲切,白了少年頭”,欲速則不達。新時代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不僅要有高度的熱情,也要有冷靜的頭腦,腳踏實地,做出一番事業。

資料來源《儒家佛家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