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燕國人的溫柔警告:支援燕國的戎狄可上線封國,不支援的封鎖之!

燕國人的溫柔警告:支援燕國的戎狄可上線封國,不支援的封鎖之!

戰國時代蘇秦的兄弟蘇代有過一段話,說的是“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獨戰則不能,有所附則無不重,南附楚則楚重,西附秦則秦重,中附韓、魏則韓、魏重。且苟所附之國重,此必使王重矣”,可見到戰國時代燕國的軍事能力雖不甚強,但其政治地位顯然在列國之中相當重要,依附於誰誰就能成為強國,這是個很值得思考的話題。

事實上從燕國所處的位置來看,燕國的邊境大多是戎狄部族,只是這些戎狄部族在春秋戰國時代已被周人所驅逐,散亂的居住在山野叢林之處,難以形成強大的政治力量。而在燕國向中原方向,則是齊國、趙國等國。如果說燕國與西方的秦國、南方的楚國只是外交上的交往,那麼跟齊趙之間的衝突明顯就是要劇烈得多,而且多方力量對抗下的外交和軍事關係也要複雜得多。

燕國人的溫柔警告:支援燕國的戎狄可上線封國,不支援的封鎖之!

當年燕國人受山戎侵襲,齊桓公率領大軍援救燕國,可見燕國與齊國之間的關係,在春秋時代尚且可說是相當友好的。燕莊公一路相送齊桓公回國,由於送到了齊國過境之內,齊桓公還以“非天子,諸侯相送不出國界,寡人不可無禮於燕”的說法,就以當地為界限“分溝禮燕”,把五十里齊國疆土送給了燕莊公。齊桓公帶兵援救燕國,既取得了勝利,還送出了國土,這在整個春秋戰國來說都是相當少見的。從某種程度來看,燕齊關係可謂蜜月。

春秋戰國眾多諸侯國,很多國家的記載都語焉不詳。但那些相對強盛的國家,大致歷代國君的名諱或者經歷還是有的,唯獨燕國建國兩百餘年間的國君記載缺乏,甚至連隻言片語也沒有。即便燕國的起源是那位在周人思想體系中頗為重要的召公,流傳至今的燕國史實跟戰國的六國相比,可說少之又少。燕國所處地界為上古幽州,所謂幽州,在《詩經》中有“出自幽谷、遷於喬木”,還有“隰桑有阿,其葉有幽”。諸如《詩經》,皆為周人上層貴族之傳承,那便有種可能,周人的上層貴族們對幽州地區的印象始終是荒遠、冥暗的。

燕國人的溫柔警告:支援燕國的戎狄可上線封國,不支援的封鎖之!

燕國所給予周人的這種印象成為顯著劣勢,可能更成為燕國國君世代難以擺脫的自卑情緒,就連後來蘇秦到燕國遊說之時,燕昭王還自謙的說燕國屬戎狄蠻夷之國。燕國人自立國以來就常常與戎狄部族雜居而生,跟齊魯衛晉等國不同的是,齊魯衛晉自建國就頻繁與戎狄部族開戰,直至百年而後這些周人嫡系分封諸侯國大多成為地方盤踞的重要軍事力量,戎狄部族大多已不具有生存空間,往往遷徙而走,可是燕國則不同,春秋時代山戎常常侵擾燕國,甚至直到數百年後的戰國,燕昭王還經常與戎狄、東胡等部族對戰。

燕昭王自稱為戎狄之國,還在於燕國所在的北方區域,向來就是戎狄部族活躍的區域,中原諸侯國們對戎狄開戰而後,那些被中原人所驅逐的戎狄部族基本上都是朝著北方流亡,其中有一支甚至在燕國與趙國的邊境之間立國,還成為戰國時代的一大強國,此即中山國。可見在燕國人的政治體系中,很可能自建國以來就對戎狄部族充滿著親善友好的態度,凡逃亡到燕國周邊的部族,燕國人極有可能沒有主動攻打,而是任其在邊境生存發展。齊桓公尚且有遠征,而燕國人直至燕昭王時代之前,似乎都很少有向北遠征的記載。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