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讓孩子幸福的語言

原標題:讓孩子幸福的語言

本書選取了29個日常生活中令爸爸媽媽頭疼不已的育兒時刻,對比介紹了“說教用語”與“鼓勵用語”,以此鼓勵父母改善親子溝通方式。——編者

一、“沒關係,我來擦乾淨”

吃飯的時候,幼兒總是容易把飯菜弄灑,用手到處亂碰,打翻水杯和湯碗。到4歲左右,孩子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很多,打翻碗筷的次數也會驟減。但是,不同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到五六歲還弄灑飯菜的孩子比比皆是。

孩子伸手去拿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如果中途出現其他吸引他的事物,手的動作就會跟不上思維的變化。因為“手還沒變聰明”嘛!孩子有時把杯子放在了桌子邊緣,把碗放在了手肘容易碰到的地方,他們也不會在意。因為孩子還沒有形成這樣的“身體認知”,不知道把東西放在那樣的位置容易打翻。

再長大一點,到上小學的時候,隨著年齡與知識的增長,孩子就會開始留心周圍的人和環境。但是,在那之前,無論被提醒過多少次,被罵過多少次,孩子都很難改變弄灑飯菜、打翻碗筷的行為。並不是孩子“故意不做”或“不小心”,而是他們還“做不到”。

大人們之所以不會打翻碗筷,並不是他們有意識地去避免,而是平時培養出來的無意識行為,即使沒有注意也不會打翻。孩子做錯事,並非“故意”為之。因此,父母不能說這是孩子的失敗。訓斥孩子不成熟的行為,不僅沒有任何效果,而且還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訓斥完全無用。最好的處理方法是,我們退一步這樣想:是把杯子和碗盤放到那種危險位置的父母做錯了,然後淡然地收拾殘局。

“但是,那樣的話,孩子會不會認為,要是不說他,即便打翻了也沒關係,就會一直打翻東西?”“即便飯菜灑到地上也滿不在乎,孩子會不會養成浪費食物的習慣?”聽到我這樣講時,父母們經常會提出上述問題。但是,大家不必擔心。孩子是一種即使不被訓斥、不被表揚也想要努力把事情做好的生物。

孩子也不想把飯菜弄灑,他們也想好好吃飯。其實即使大人不責罵,孩子自己也會感到懊惱。每次責罵孩子也好,完全不責罵也好,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長大,再也不打翻碗筷了。如果一直責備的話,也許還會打擊到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要想恢復孩子受打擊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如果孩子因此而變得不愛吃飯的話,這無疑是剝奪了孩子未來人生裡相當大的快樂。當您想責備孩子在餐桌上的“失敗”時,請先想一想:恢復孩子的自尊心與積極性需要花費的精力與收拾孩子弄灑的湯湯水水所費的精力相比,哪一個更大,哪一個後果更嚴重。

讓孩子幸福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