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有這三種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叛逆的孩子

有這三種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叛逆的孩子

很多家長會把孩子的叛逆歸結於不聽話不懂事。

但其實,孩子的每次叛逆都是在向你呼喚愛。

——虎媽

作者 | 春雨布谷

朋友小劉最近很苦惱,她不知道向來很乖的兒子,為何突然變成一個“刺頭”。

早晨上學前,她給兒子準備好的衣服,被嫌棄地扔在一邊,非要自己找衣服穿。

小劉讓兒子按照自己的安排做,誰知他揚著脖子反問:“憑什麼聽你的?我不穿!”

然後自己氣呼呼地翻箱倒櫃,把自己打扮得不倫不類。

不僅生活小事,在學習上也是“特立獨行”。

小劉想跟兒子瞭解一下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兒子一聲不吭,扭頭就回自己房間,“砰”地一聲關上門。

任憑媽媽怎麼敲門,都不肯開門。

“我真是不懂孩子了,他怎麼就突然變得這麼叛逆了?”

小劉一邊向我訴苦,一邊皺著眉頭嘆氣。

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曾經說過:

“所有‘叛逆’行為的背後,一定隱藏著家長對孩子行為的不理解,以及遇到問題時的簡單、粗暴的管理。”

那個“叛逆”的孩子,不是一天變成的,而是因為父母平時的教育方法不當,才導致孩子把“叛逆”當成了保護自己的武器。

父母如果有以下幾種行為,特別容易養出一個“叛逆”的孩子。

有這三種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叛逆的孩子

有這三種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叛逆的孩子

逼孩子聽話的父母

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在2-3歲時,萌發自我意識。

這就意味著,他開始區分自己和外界的關係,知道“我”和“你”的不同。

年齡越大,自我意識就會逐步增強,他喜歡聽“自己的話”,而不喜歡聽“別人的話”。

如果父母習慣於採用“命令”、“逼迫”的方式要求孩子聽話,他就會本能地“反抗”。

認識的一個很優秀的女孩,她看起來善良、溫柔、工作努力、待人有禮貌。

可是後來瞭解到,她跟父母的關係一直很僵硬。

從小到大,她都生活在父母“愛”的管控下,完全沒有自主權。

學鋼琴、補課、選專業和大學、甚至找工作就業,她的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父母精心的規劃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的。

高考報志願時,她特別想學醫,可是父母以不好就業為由,強制她填報了英語專業。

她哭過、哀求過還發脾氣摔過杯子,但是最終迫於壓力,她還是聽從了父母的安排。

她的心似乎已經“死”了,不主動跟父母溝通成了她最後的倔強。

看起來,她是一個“叛逆”的孩子,可實際上,她是一個內心需求未被滿足的孩子。

她的想法,沒有人在乎,她的訴求,沒有人傾聽。

於是,“叛逆”成了她尋求關注的最後砝碼。

太多時候,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而是父母太強勢,武斷的認為自己是對的,孩子是錯的,如果孩子不服從於自己,就給他扣上“叛逆”的帽子。

逼孩子聽話,表面是父母愛的囑託,本質卻是一種傷人的控制慾。

父母越想牢牢的把控孩子的人生,越容易把他推向叛逆、不聽話的泥潭。

智慧的父母,需要明確自己和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選擇權,才不會逼他跟你對著幹。

前段時間,領誦員馮琳火了,而她媽媽的一段採訪也隨之曝光。

原來,女兒是一枚學霸,僅憑文化課成績,也能考上一個好大學。

然而,高考前一年,馮琳突然想去參加藝考,並把這個大膽的想法告訴了媽媽。

媽媽知道後,沒有粗魯制止,而是幫女兒請老師、準備藝考考試。

馮琳很優秀,但是更讓我感動的是她們母女之間的相互尊重的相處模式。

女兒願意跟母親交流和溝通,並信任她。

母親也尊重女兒的決定權,因為那是她的人生。

被尊重過的孩子,不會選擇叛逆的方式,為自己爭取獨立的空間。

有這三種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叛逆的孩子

有這三種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叛逆的孩子

不好好說話的父母

父母說話有多難聽?

孩子考試不理想,父母張口便罵:“笨死了,你這麼沒用?”

孩子哭了,父母大聲斥責:“不許哭,再苦給我滾出去!”

孩子遭遇挫折,父母忍不住譏諷:“我早就跟你說過……”

指責、抱怨、挖苦、嘲笑,各種語言暴力裹挾著負面情緒,成為了攻擊孩子的工具。

不好好說話,是在對孩子進行精神虐待,會把孩子變成一個叛逆、容易情緒爆炸的人。

前些天有一則新聞,女兒被爸爸指責了一句,她竟然毫不猶豫翻身下車,衝到橋邊一躍而下,跳入河裡。

所幸爸爸及時發現,將女兒救了下來。

“叛逆”的行為讓人震驚,可是這個行為背後的因果,值得父母反思。

她的“叛逆”,其實是一種逃離。

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能把父母的話聽進去,並學會如何理智地有效的溝通。

而不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做出各種“叛逆”、衝動之舉。

演員鄧超曾是一個叛逆到“令人髮指”的孩子。

從小活潑好動、頭腦靈活的鄧超,不好好學習,動不動就惹父母生氣。

父母奉行嚴厲教育,常常氣得罵他,訓斥他,甚至還動手打他。

缺乏良好的溝通,鄧超便使勁兒跟父母叫板。

穿奇裝異服、打耳洞、留長頭髮、混跡歌舞廳……父母越罵,他越叛逆,後來還一個人跑到廣東待了半個月,直到父母來找他回家。

孩子的性格,一部分來源於基因,一部分來源於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性格塑造。

父母不好好說話,實際上是打擊了孩子內心的自我認同感,並激起了自我保護機制。

越是語言打擊,越要自我保護到底。

好好說話,是親子之間有效溝通的最優解,堅持非暴力溝通,把話裡的“毒刺”挑出去,才能收穫一個願意溝通、解決問題的孩子。

有這三種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叛逆的孩子

有這三種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叛逆的孩子

熱衷比較的父母

有人說,每個孩子心底都有一個陰影——“別人家的孩子”。

考試總是比自己好,做事總是比自己成功,總是比自己更討父母喜歡……

父母總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較,期望透過這種激勵,讓孩子變得跟優秀。

然而,這種比較對孩子來說,只會讓他覺得,自己不被父母愛著。

熱播劇《小捨得》中,媽媽南儷為了逼著女兒歡歡學習,便搬出了學霸米桃當做標杆。

歡歡成績進步了,就會告訴她,比米桃還差很遠。

殊不知,這種比較而來的“挫敗感”,非但沒有變成歡歡學習的動力,反而傷害了兩個孩子的人際關係,還讓原本活潑開朗的歡歡性格“叛逆”。

她開始嫉妒、孤立米桃、離家出走,她不再信任媽媽和這個家。

歡歡的叛逆,是因為缺失了安全感,開始懷疑父母的愛,她想透過“叛逆”的行為,向父母呼喚愛。

熱衷於比較孩子的父母,根本原因是不能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總是在這份愛上,附加各種條件。

久而久之,這種附加,會成為盤旋在孩子頭頂的一片烏雲,逼著孩子“叛逆”。

《50個教育法給孩子》的作者陳美齡,把三個兒子送到斯坦福大學讀書。

她分享自己的教育秘訣,

其中第一條就是:“不要說,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天賦和閃光點,他是獨特的、唯一的孩子。

欣賞孩子的獨特性,為他排除障礙,在自己的人生賽道上前行,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它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是真正的看見了那個孩子。

有這三種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叛逆的孩子

有這三種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叛逆的孩子

蒙特梭利說過:

“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於兒童早期遭受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如果父母總是把“叛逆”的孩子,定義為他不聽話、不懂事、不好管。

這會讓這個不被理解的孩子,在“叛逆”的路上一去不返。

孩子需要的是真正的尊重、良好的溝通、以及無條件的愛。

只有父母先給予孩子這些心理營養,滋養他們的內心,那個被愛照亮的孩子,才會放下“叛逆”這個武器,做回真正的自己。

有這三種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叛逆的孩子

*來源:

薩提亞育兒(ID: satiryuer),傳播薩提亞、NLP、催眠、家排、NLP教練技術、親密關係等實用心理

學,與大師相遇,讓心理學快速改變你的人生。

*

本文圖片來源於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