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痰越多,怪病就越多!一味元代“經典方劑”,頑固老痰也可化掉

中醫有名言:百病多因痰作祟。一般人理解的痰,是外痰,由呼吸系統分泌,經口腔或鼻孔而出。內痰,則藏於體內,很多人不知道。

痰越多,怪病就越多!一味元代“經典方劑”,頑固老痰也可化掉

當外感寒暑燥溼風熱,或情緒不良,飲食所傷,使肺、脾、腎等臟腑氣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謝受阻,逐步停蓄凝結,成為一種黏稠粘滯,難以咯出的有害液體,這就是內痰。低段位的清稀痰液,被稱為飲。

痰飲隨氣而行,無處不到,上達於頭,下至於足,內至臟腑,外達肌膚,悄悄幹壞事,產生各種病證。

逆於上,可見眩暈。流於下,則見足腫。

痰越多,怪病就越多!一味元代“經典方劑”,頑固老痰也可化掉

停於肺,則咳嗽喘息、胸部滿悶。停中焦,影響脾胃運化。心竅若被痰迷,可見胸悶心悸、或痴呆、或癲證等。若痰火擾心,可見失眠、易怒、甚至發狂等。

流注經絡,則見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等。結聚於區域性,則形成痰核、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子宮肌瘤等。

由於痰飲重濁粘滯,故由其所致的病症均表現為病勢纏綿,病程較長。臨床上由痰飲所致的咳喘、眩暈、胸痺、癲癇、中風、痰核、結節,肌瘤等,多反覆發作,纏綿難愈,治療困難。因此,痰病又常被稱之為“頑痰”。

痰越多,怪病就越多!一味元代“經典方劑”,頑固老痰也可化掉

古代醫家普遍認為:怪病、難症用藥多而見效少時,用治痰之法,往往會取得較好的療效。

比如痰積日久,臭又硬,採用攻打驅逐的方法,用礞石滾痰丸(青礞石、沉香、大黃、黃芩)等。

痰多但還未成形,採用消食導滯的方式,用二陳湯(半夏、橘紅、白茯苓、炙甘草)等。

痰實正氣虛,採用和法,用橘皮湯(半夏、茯苓、陳皮、細辛、青皮、桔梗。枳殼、炙甘草、人參、旋覆花)等等。

痰越多,怪病就越多!一味元代“經典方劑”,頑固老痰也可化掉

此文專講礞石滾痰丸,它出自元代王所著《泰定養生主論》。用其瀉火逐痰,治療實熱老痰、頑痰膠固之怪證,表現為癲狂昏迷,驚悸怔忡,不寐怪夢,咳喘痰稠,胸脘痞悶,眩暈耳鳴,大便秘結等。

臨床常用於治療中風、精神分裂症、癲癇、偏頭痛、神經官能症等屬實火頑痰膠固者。

痰火膠結,無下行之路,故,口燥、咽乾、大便秘結,是礞石滾痰丸辨證的依據。後來《張氏醫通》又加“舌紅、苔黃、脈滑”,更確切地指出了其應用指徵。

痰越多,怪病就越多!一味元代“經典方劑”,頑固老痰也可化掉

組成:

大黃(酒蒸)、片黃芩(酒洗淨),礞石(捶碎,同焰硝,投入小砂罐內蓋之,鐵線縛定,鹽泥固濟,曬乾,火煅紅,候冷取出),沉香。

礞石入藥須用火硝煅制,《本草問答》說:“礞石,必用火硝煅過,性始能發,乃能墜痰,不煅者,石質不化,藥性不發,又青不散,故必用煅。”

就藥性上來說,礞石鹹能軟堅,質重沉墜,功專下氣墜痰,兼平肝鎮驚,為治頑痰之要藥。

痰越多,怪病就越多!一味元代“經典方劑”,頑固老痰也可化掉

大黃苦寒,能盪滌實熱,開痰火下行之路。

黃芩苦寒瀉火,為消除痰火之源。

沉香降逆下氣,取治痰必先順氣之法。

尤其大黃、黃芩用量獨重,一清上熱之火,一開下行之路,有正本清源之意。得礞石、沉香這類金石類藥物,能直攻老痰巢穴,如大石般碾壓並滾掉痰濁,這是滾痰丸名稱的由來。

痰越多,怪病就越多!一味元代“經典方劑”,頑固老痰也可化掉

可根據病情之輕重、病勢之緩急以及藥後反應而增減藥量。

另外,本方雖藥力峻猛,但藥後除有腹瀉外,副作用較少,部分患者出現咽喉稠涎而壅塞不利者,為藥力相攻,痰氣上泛之象,不必驚慌,一會兒自然安定。

一般次日早晨當有大便,其餘幾次瀉下痰片粘液,這是頑痰濁垢自腸道而下之象。

但因本方藥力峻猛,體虛之人及孕婦均不可輕用,以免損傷正氣。

一個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