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巨嬰”越來越常見,這些青少年的勞動價值觀變了?

“巨嬰”越來越常見,這些青少年的勞動價值觀變了?

現象一:好逸惡勞、嫌貧愛富,不尊重勞動和普通勞動者。

受社會不良風氣以及家庭教育不當影響,一些孩子從小形成了“勞動分貴賤”的錯誤價值觀。“爸爸媽媽教育我,如果不好好學習,以後就要去掃大街,當清潔工,進工廠,回家種田”……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勞動已然分了貴賤。

北京的一名小學生,媽媽是學校的清潔工,他覺得丟臉,在學校裡從來沒有跟媽媽主動打過一聲招呼,裝作不認識。廣州一名小學四年級學生,家庭富裕,有專門的保姆和司機,這個孩子動不動就對保姆大聲呵斥、頤指氣使,指責她飯做得不合胃口,隨意動了他的東西,沒按他的要求做事,認為“她就是來伺候我的”。

現象二:小皇帝、小公主層出不窮,“老兒童”“巨嬰”越來越常見。

當前青少年的教育環境和成長氛圍呈現“三獨”特點,即家長是獨生子女、教師是獨生子女、孩子也是獨生子女。70後、80後父母是獨生子女一代,大多不重視勞動,所以在教育下一代時,很容易缺失勞動教育這一塊,本來應該由家庭承擔的勞動教育被大量的課外補習替代。

南方某地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參加為期一週的軍訓,竟然7天沒有洗澡、更衣,原因是怕洗衣服。一位小學教師曾對100名小學生做了一項關於是否在家做家務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0%的學生只是偶爾做,大約5%的孩子從來不做。

如今,甚至出現了“老兒童”現象。天津一所高校的一名女大學生,一上大學就帶媽媽過來陪讀,媽媽白天在外面打工,早中晚過來送飯,給孩子洗衣服,還承包了宿舍的衛生。

華東某大學的一名女生,家就在上海,只是與學校不在同一個區,她媽媽竟然在大學附近賓館住著陪讀,“因為女兒在家裡沒有做過一天家務”,擔心其無法獨立生活。除了這種陪讀的,還有大學生定期寄髒衣服回家洗,或者花錢僱鐘點工去宿舍打掃衛生,大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堪憂。

現象三: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在青少年中存在苗頭傾向。

據瞭解,陷入裸貸的女大學生中有部分人是因追求奢侈品而無法自拔,還有的從事網路刷單、刷好評,有的靠搞網路直播“打賞”,還有的不顧學習痴迷於炒期貨、黃金和網際網路金融P2P,追求“一夜暴富”“嫁個富二代,少奮鬥10年”。

現象四:不思進取,青年“啃老”現象日益凸顯。

相關問卷調查顯示,多數青年更看重的是經濟收入水平。在工作中,一些90後青年職工工作主動性較差。對於不少青年來說,幹一行愛一行,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任何職業都值得尊敬的勞動價值觀念已經不那麼重要了,賺錢越多的工作越高貴、賺錢越少的工作越低賤的觀念反而相當有市場。一些年輕人除了手頭的任務,不會再去積極承擔其他工作。

隨著城鄉經濟條件的改善,一些大中專畢業生不就業或慢就業的情況比較常見。如果找不到“不苦不累,冬暖夏涼,坐辦公室”的工作,有些青年寧可回家“啃老”,每天在家上網打遊戲,或者拿著父母的錢周遊世界,吃喝揮霍。

現象五:“年輕人寧送外賣不進工廠”,職業教育沒有吸引力。

高職院校招生困難,職校畢業生不願進工廠,青年擇業就業觀扭曲,工匠流失嚴重。當前,選擇職業教育的基本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孩子,被認為是差生。以廣東為例,接近50%的初中畢業生進入中職學校學習,其中大約30%的中職畢業生能升入高職院校,只有10%的高職畢業生能升入應用型本科院校深造。

今年,據一些企業透露,一線工人大幅減少。職業學校的畢業生不願意去工廠,這其中還包括職業技能大賽上的佼佼者。大量產業工人從製造業流向快遞行業,工匠流失現象嚴重,而這些工匠恰恰又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最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