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建國後,江蘇劃出了十三個縣,分別歸屬三省市

江蘇省,位於我國東部沿海中段,瀕臨黃海,地跨長江、淮河,不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古為魚米之鄉,是歷代政治、經濟、文化均十分發達的地區,現在也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江蘇歷史悠久但建省較晚,歷史上今江蘇省域分屬數個地理、文化單元,朱元璋定都南京設直隸才屬同一政區。

建國後,江蘇劃出了十三個縣,分別歸屬三省市

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明南直隸)為江蘇、安徽兩省,江蘇以省內江寧、蘇州兩府首字得名,江蘇正式設省。江蘇設省後省域變化不大,民國時上海設為院轄市(相當於今直轄市),但建國後也有一定的區劃調整,除了劃歸直轄市上海的十個縣外,與安徽交換了兩個縣,此外還以嵊泗縣交換了浙江太湖水面,建國後江蘇共有十三個縣劃出。

建國後,江蘇劃出了十三個縣,分別歸屬三省市

建國初,由於蘇北為老解放區,蘇南為新解放區,且國民政府定都南京,蘇南為其統治中心,並未直接設江蘇省,而是分為蘇南、蘇北兩大行署區(省級行政區),南京為直轄市。1952年撤銷蘇南、蘇北行署區成立江蘇省人民政府,改南京為江蘇省省轄市、省會。此時除了今上海主城區一部,江蘇省省域與設省時基本相同。

建國後,江蘇劃出了十三個縣,分別歸屬三省市

松江專區是建國初江蘇省一個地級行政區,當時上海雖然為直轄市,但轄區很小,僅為今核心城區一部,面積才六百多平方公里,今上海市大部分當時就隸屬於松江專區。1949年5月松江縣解放後設蘇南行署區松江專區,轄松江、上海、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嘉定、寶山等九個縣,1950年增轄嵊泗列島特區,1951年改其為嵊泗縣,1952年江蘇省成立後為江蘇省松江專區。

建國後,江蘇劃出了十三個縣,分別歸屬三省市

1953年,江蘇省松江專區嵊泗縣劃歸浙江省。清朝、民國時期,嵊泗列島為崇明縣所轄,1949年逃離大陸的國民政府江蘇省政府設嵊泗縣,1950年嵊泗列島解放後設縣級嵊泗列島特區,1951年正式置嵊泗縣,由蘇南行署區松江專區所轄。195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後,嵊泗縣屬江蘇省松江專區。1953年,為剿滅太湖水匪正式改太湖辦事處為震澤縣,原屬浙江的南太湖水面正式劃歸江蘇省震澤縣管轄,作為交換嵊泗縣劃歸浙江。

建國後,江蘇劃出了十三個縣,分別歸屬三省市

1958年初,松江專區上海、寶山、嘉定這三個縣劃歸上海市,同年三月松江專區撤銷,其所屬剩下的六個縣劃歸蘇州專區,這是蘇州專區的一個鼎盛時期,但是僅僅八個月後的11月松江、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六縣也劃歸上海市。此時的上海市與今上海市就差了一個崇明,1958年12月江蘇省南通專區崇明縣劃歸上海,今上海市域形成,江蘇劃出了十個縣。

建國後,江蘇劃出了十三個縣,分別歸屬三省市

蘇北行署區時期,由於戰爭時代特殊的形勢,今徐州、連雲港等地曾屬山東管轄,而也有江浦、蕭縣、碭山三個縣曾屬皖北行署區(當時安徽分為皖南、皖北行署區),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時這些地方均迴歸。建國初,洪澤湖水患嚴重且分屬江蘇、安徽兩省管轄,1955年為解決洪澤湖管理問題,安徽、江蘇兩省互換了兩個縣,泗陽、盱眙劃歸江蘇,而作為交換蕭縣、碭山在迴歸江蘇不到三年後又劃回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