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殲-10C和陣風,到底誰更厲害

關於戰鬥機的劃代問題,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最先開始時,國際上將F22稱之為四代機;陣風,颱風,F-18E/F等被稱為三代半戰鬥機;蘇27,F16,F15,殲10A等被稱為三代機。

突然,俄羅斯又將本國的蘇35稱之為四代半戰鬥機,蘇57稱為五代機。

而我國依然延續國際上以前的劃代分法,將殲20,F22,F35,蘇57稱之為四代機;殲10C,殲-16,蘇35,陣風,颱風,F-18E/F稱之為三代半戰鬥機;殲10A,蘇27,F-15C,F-16C稱之為三代機。

所以,我們就將殲10C和陣風稱之為三代半戰鬥機,而不是四代半戰鬥機。

無論稱號如何,還是得看殲10C和陣風的具體效能。

陣風戰鬥機是在2001年服役的,距今已經過去了20年。在這20年時間裡,航空科技是在不斷的發展。

所以,陣風戰鬥機的升級改進也在持續的進行中,並先後發展了陣風F1,陣風F2,陣風F3,陣風F3R等這4個版本。每個版本都相對應的增強了航電系統,掛載能力,發動機的效能。

F1版本就是最基礎的型號,首批次量產型。

F2版本主要增加了對地攻擊能力,為了具備較強的對面打擊能力。將RBE2雷達新增了地形跟蹤功能,強化了對地探測能力,此外還新增了Link16資料鏈,紅外探測系統,鐳射測距儀。經過升級之後的陣風F2版本戰鬥機,已經具備了發射鐳射制導炸彈,空地導彈等武器的能力。

F3版本主要是增強了對海攻擊以及格鬥能力,完善了RBE2型雷達的對海探測效能,換裝頭盔瞄準器。

F3R版本就是將RBE2雷達升級為RBE2-AA有源相控陣雷達,提高了整體的探測效能。還安裝了OSF光電探測系統,定向紅外對抗系統,頻譜電子戰系統。

事實上,陣風戰鬥機在換裝RBE2-AA有源相控陣雷達之前,還不能夠被稱為三代半戰鬥機。畢竟連個有源相控陣雷達都沒有,稱為三代半戰鬥機的話,還是有點不合適。

所以說,也只有陣風F3R才是真正的三代半戰鬥機。

而量產的殲10C也多少有些不同:

第一個版本,戰機背脊處安裝了3個刀片狀天線,垂尾尾撐處安裝了導彈逼近告警系統探測視窗。

以上這兩個版本的殲10C戰鬥機,都使用的是外框比較大的平視顯示器。

而在近期,又出現了與殲20相同的平視顯示器的殲10C戰鬥機。至於內部的電子裝置是否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進還尚未可知,不過單獨換一個平視顯示器,也沒有必要,個人比較傾向於內部電子裝置也有了升級。

根據不同批次的殲10C戰鬥機來看,其也持續進行著改進,效能也會逐漸的增強。

拿陣風和殲10C對比的話,兩者是互有優劣。

陣風戰鬥機的優勢是:掛架多,多用途能力強,作戰半徑遠,機動性好。

殲10C戰鬥機的優勢是:航電先進,瞬盤能力強。

先來看空戰能力

空戰能力強弱就看“航電系統,機載武器,機動性”。

航電系統:

陣風戰鬥機安裝的是RBE2系列雷達,該雷達從無源相控陣體制逐漸演化到有源相控陣體制。

在2012年時首部RBE-2-AA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出現了,該雷達的效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RBE-2-AA有源相控陣雷達對RCS=5平方米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160千米,並且具備波束銳化,地形跟隨,邊跟蹤邊掃描,多目標跟蹤等能力,且具備同使跟蹤40個目標,攻擊其中8個的能力。

綜合來看,陣風F3R以後的型號,才具備與殲10C交手的資格,而之前的型號,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如果非要對比的話,估計還不如蘇35與殲10C對抗演習時的交換比。

所以說,還是拿陣風F3R版本與殲10C進行對比,才更加公平。

陣風F3R的光電探測系統

陣風F3R版本除了安裝有RBE-2-AA有源相控陣雷達之外,還安裝有OSF前扇區光學系統。

該系統包括一個球形紅外探測器。該球形紅外探測器的整體效能達到了國際第三代的水準,最大探測到距離為90千米,並且可以同時跟蹤200個目標,跟蹤目標得數量比有源相控陣雷達還要多不少。

以及一個方形光電探測器以及鐳射測距儀。鐳射測距儀可以對光電或者雷達探測到的距離本機40千米內的目標進行測距。

該系統包括:

雷達告警接收機位於進氣道兩側和垂尾電子戰艙室的後邊,該系統的被動感知距離可達370千米,探測精度為0。01°,探測頻率為2Ghz-40Ghz,可以覆蓋機身周邊360°範圍內的空域,實現了全範圍監測;

導彈逼近告警系統位於垂尾頂部兩側,該系統具備紅外對抗以及成像的特性,功能和EODAS相似;

電子干擾系統位於鴨翼根部前邊和垂尾下邊,該系統可以對輻射源進行針對性的干擾,能夠同時干擾8個目標;

鐳射告警系統位於電子干擾機的前部和垂尾頂部的矩形艙內。

綜合來看,陣風F3R版本的效能是絕對可以達到三代半戰鬥機的水準。

殲10C的航電系統

殲10C的航電系統可以看作是殲20的簡化下放版,不用想,是達不到殲20的航電水平。儘管如此,在一眾三代半戰鬥機中也在較強的水平。最起碼,在超視距空戰中式比蘇35這個4++++代戰鬥機強的。畢竟透過兩者進行的對抗結果可知,殲10C的超視距空戰能力還是可以穩壓蘇35的。

殲10C的航電系統與陣風也很相似,都是由“有源相控陣雷達,雷達告警系統,導彈逼近告警系統,電子對抗系統”組成的。

不僅僅是殲10C,基本上現役國產戰鬥機的雷達效能都處於保密狀態,如殲16,殲20的雷達效能都是外界無從得知的。

為了直觀的比較,還是老規矩,根據梟龍Block3型戰鬥機的KJL-7A雷達效能,推斷一下殲10C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大致效能。

而殲10C戰鬥機的機頭直徑明顯比梟龍的要大,那麼所能夠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天線直徑也更大,也就可以整合更多數量的T/R元件。一般來說,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效能受到T/R元件的發射功率和數量限制,當T/R元件的發射功率相同時,數量越多,也就意味著功率越大,那麼探測距離也就越遠。

KJL-7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天線上面集成了700多個T/R元件,但是梟龍戰鬥機的機頭直徑只有530毫米左右。反觀殲10C的機頭直徑達到了700多毫米,那麼其安裝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上面整合的T/R元件數量超過1000個是沒問題的。

從此來看,殲10C戰鬥機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對典型戰鬥機目標的探測距離超過200千米還是沒有什麼懷疑的。

此外,殲10C還安裝了導彈逼近告警系統,該系統的出口型號為S-740,其對戰鬥機的迎頭探測距離為10千米,對導彈的發現距離為15千米,可以同時探測8個目標。除了具備導彈逼近告警功能外,還具備實時影片錄影取證的功能。作為殲10C的自用版本,那效能是肯定比S740強的。

綜合來看,殲10C的航電系統也絕對可以達到三代半戰鬥機的水平。

透過對比可知,殲10C和陣風F3R的航電系統種類一樣,只不過陣風戰鬥機的探測裝置比殲10C略微豐富一些,只是多了鐳射測距儀,而殲10C的機載雷達探測距離更遠。不過陣風戰鬥機安裝的鐳射測距儀作用距離只有40千米,在超視距空戰時用處也沒多大。

機載武器:

殲10C的空空導彈主要就是射程達到160千米的霹靂-15和射程達到20千米的霹靂-10。

尤其是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支援下,霹靂-15空空導彈的末段能量還是比較充足的,極大了擴大了目標的不可逃逸區。

而霹靂-10空空導彈採用了紅外成像導引頭,具備較大的離軸發射角度,整體效能不遜於AIM-9X。

陣風F3R戰鬥機可以選擇的導彈有流星遠端空空導彈,米卡,魔術等等。其中也只有流星空空導彈的效能達到了與霹靂-15相當的水平,米卡,魔術之流還比不上霹靂-12。

即便可以感知到掃描,並使用電子對抗系統定向干擾殲10C的機載雷達。不過,就算實施了干擾也無濟於事,畢竟機載雷達的功率可不是機載電子戰系統可以相比的。

如此一來,殲10C完全可以憑藉雷達+霹靂-15得優勢,率先對陣風的F3R版本發動攻擊。基本上,面對具備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的霹靂-15。陣風F3R要麼實施定向干擾,要麼機動規避。

一般來說,空空導彈的主動雷達導引頭也會採用諸多的抗干擾技術,從而提升命中率。只要干擾失敗,陣風戰鬥機就必須要依靠機動擺脫霹靂-15的追擊。

這樣一來,命中了就一了百了,命中不了,也可以消耗陣風F3R的能量,為下一波次的攻擊做準備。

其實在單機對抗中,殲10C完全可以齊射2枚霹靂-15空空導彈,徹底將陣風戰鬥機的退路封死。

再來看近距格鬥:

殲10C的優勢就是順盤,只有在兩者剛接觸時,利用順盤+霹靂-10大離軸發射角的優勢,先於陣風開火,才有可能獲得勝利。

而殲10C與殲16的對抗演習中,無論是近距格鬥還是超視距空戰都無法擊敗殲16。又因為F-22戰鬥機的機動性高於殲-16。

所以說,殲10C的整體機動性還是不如陣風。

也就是說,殲10C在超視距空戰時有優勢,陣風在近距格鬥時有優勢。